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財新傳媒王嘉鵬:好的內容,依然是新聞業的立足之本

財新傳媒王嘉鵬:好的內容,依然是新聞業的立足之本

如果閱讀不方便,不妨聽語音吧!

王嘉鵬:現任財新傳媒編委、財新網高級運營總監。他在2009年加入財新傳媒,任駐深圳記者,之後在編輯部多個崗位任職,歷任財新視頻主編、財新網世界頻道主編、財新網助理總編輯。

在互聯網的衝擊之下,新聞業正面臨其存在以來最深刻的重構:一方面,獲取信息越來越快捷便利讓人們喜悅地擁抱移動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信息紅利;另一方面,人們既在信息爆炸的現實里感到困惑和迷茫,也在越來越去中心化的媒體中失去了社會認同的坐標。

在未來,新聞業將會經歷怎樣的裂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又將有著怎樣的發展軌跡?方興未艾的知識付費,又將走向哪一條轉型的車道?且聽財新王嘉鵬的對未來新聞業的獨家前瞻。

未來新聞業前瞻:

同一化與個人化

我們當下時代存在一個讓大眾感同身受的事實:信息爆炸。在信息化時代來臨前,人類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數量有限。信息匱乏成為普通個體的一大痛點。而隨著移動互聯網在全社會層面的席捲,信息爆炸、信息泛濫早已取代信息匱乏,成為我們時代的重要特徵。個體面臨的痛點,從信息的匱乏與缺失變成了缺乏處理海量信息的能力,以及缺乏在這些信息中去偽存真的能力。

對未來新聞業的判斷,很多人使用了紛繁不同的概念:中心化、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等等……而王嘉鵬認為,同一化個人化,是為了新聞產業不可忽視的難以逆轉的發展趨勢。

首先是「同一化」。同一化是指互聯網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延伸,讓人類共同體的概念正從想像變為現實,導致個體所關心的信息地域被無限放大。正如當下的中國網民「對中國乃至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任何一個領域發生的新聞都會產生了解與獲取的慾望。從美國的總統大選,到澳洲紐西蘭的奶粉價格上漲,乃至某個歐美偶像明星的私人生活,都會引發大量受眾的關切」。

因此,對人類共同體的感知,一方面導致個體試圖獲取的信息量呈幾何指數增長;另一方面,信息量的擴大導致出現了大量的資訊提供者。不過,生產者的數量增長並沒有提高資訊內容的質量。存在著大量的重複信息、剽竊而來的信息。同一化,在導致信息大量增殖的同時,也製造了大量的信息垃圾。

其次是「個人化」。個人化是指信息的分化不再基於傳統媒體機構的內容編排方式,而是基於個人偏好。目前,按照個人偏好進行資訊分發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大行其道,尤其是基於個人興趣、地域、工作領域的定製化,已經有大量受眾將其作為常態化的資訊消費方式。

個人化迎合了當下私人訂製的用戶需求,但不可忽視的是,「過度的個人偏好演算法、資訊獲取的圈層化可能造成社會互信破壞、固有成見加深、共識割裂」等問題。新聞的一個重要社會功能是通過為社會提供自由輿論的場域同時,促進社會共識的形成。因此,王嘉鵬擔心,個人化走向極致後,其實是與新聞業的理想與目標相悖的。

同一化與個人化的確能帶來數量意義上的「信息民主」,但製造垃圾信息以及瓦解社會共識等弊端也不能被忽視。未來的新聞業一定不再是單純地向受眾報告事件,因為它的門檻已經越來越低,而是向受眾提供對事件有價值的觀察與分析框架,呼喚新聞價值本位的回歸。

在新聞領域,

爭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沒有意義

「我一直認為,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劃清界限沒有任何意義」。

在王嘉鵬看來,一方面,從內容生產的角度來看,受眾並不在乎內容的來源與渠道,而是在乎內容的質量。所以,「其實不應當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分,而只有做得好與做不好之分」。

另一方面,從內容生產者的角度來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內容生產者方面早已實現了「融合」。許多新媒體的大量主力工作者本就出身自「傳統媒體」;同樣,傳統媒體本身也在朝著新媒體的方向進行轉型實踐。所以,內容質量的優劣,歸根結底在於內容生產者自身的素質高低。

目前,許多媒體都在朝著「中央廚房」式的內容生產形態進行融合。「無論處在哪個時代,那些內容生產質量更高、對受眾需求感知更敏銳、產品和技術迭代更快更好的媒體內容產品,就更有希望在競爭中贏得先機」。

財新打造自己內容產品的思路,同樣基於產品的內容邏輯而非劃分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媒介邏輯。基於多年來不斷的高質量新聞報道,財新周刊和財新網作為國內財經類報道的權威信息來源,已經建立了很堅實的品牌和受眾基礎。而在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財新打造的 財新App和財新周刊App同樣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目前兩個App累積下載量已經接近2000萬,成為目前財新核心用戶群進行新聞消費的一個新的主要渠道。

「載體形式顯然並不是新聞內容生產的核心,內容生產的核心邏輯並沒有改變,依然遵循『5W1H』原則」。所謂的5W1H,是指新聞的內容生產邏輯遵循著從原因(Why)、對象(What)、地點(Where)、時間(When)、人員(Who)以及方法(How)這六個方面進行思考並搭建內容框架。

只有依據經典的「5W1H」原則形成新聞產品的核心內容後,用何種載體對核心內容進行呈現才構成一個重要的思考議題。「如何讓內容以最適合的呈現方式出現在不同媒介載體上,是一項需要長期積累和改進的工作」,並且在不同時期,「最適合」的答案也會不斷變化。

在媒體環境不斷變化的今天,堅持自己的風格和保持開放式的變化永遠是媒體實現發展和裂變所必須依賴的基因。在這方面,財新一直走在探索的前沿。財新的內容長期以來以準確、客觀、嚴謹、剋制的風格著稱,在不同的媒介上這種內容風格始終如一。但在保持風格的同時,並非意味著財新不會做出任何改變和適應,走向封閉。相反,無論是在文字長短、行文結構,還是在多媒體內容製作等方面,財新的內容都在不斷演進。

知識付費的風口,

變化很快

知識付費在近兩年來風生水起。不僅產生了一批以售賣知識為生的、更加專業化、碎片化的「意見領袖」,也產生了以知乎Live、得到、分答、喜馬拉雅等有影響力的知識付費平台。似乎在傳統的教育培訓(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與普通的免費信息獲取的中間地帶,產生了一片內容豐富多彩的新生知識的領地。

對於平台來說,許多「慢公司」視知識付費為平台實現用戶變現走向盈利的重要戰略;對那些以大V為代表的知識答主而言,它們個人的長期知識儲備如今有了一個可以實現變現的機會與窗口;而對於大眾來說,只需要付出一點費用,就能方便快捷地獲取到你想感興趣的任何知識內容。

因此,這塊處女地被迅速地佔領,各方角力其中。即使如豆瓣這樣的「慢工出細活」的公司也打造了知識付費產品「豆瓣時間」,白先勇說紅樓夢的內容營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佳績。知識付費也逐漸成為新聞中的高頻辭彙,北美留學生日報宣布打造知識付費平台「出國大課堂」,新世相上線了「新世相讀書會」,就連咪蒙也開課「教你如何實現月薪五萬」。

面對知識付費領域的方興未艾,財新也加入到知識付費的競爭中。不過,王嘉鵬對此顯得十分冷靜。在他看來,不論知識付費以何種面貌出現,所謂的「知識」本質上也是內容。「知識付費也好,新聞付費也罷,消費者都是在為『於己有用』的內容才會發生付費行為。財新的做法也是挖掘自己的『有用』資源來做」。目前,財新上線的知識付費課程大多集中在財經、投資等自己多年深耕且專業性強的內容領域。

不過,在王嘉鵬看來,與書籍出版相比,目前這一輪以專欄、問答等模式興起的知識付費潮流,依然存在著有待解決的問題:

從知識答主的角度看,知識變現同樣遵循著「二八效應」。頭部大V由於具有名人效應更加容易實現商業變現,而對於底部海量的答主而言,即便他們的內容有價值也無法通過現有渠道實現變現。同時,由原本擁有專業性知識的草根崛起為擁有一定社群粉絲號召力的大V,其實際轉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何釋放底部海量知識的商業價值有待思考。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非常迅速。這其中,有獲取專業性知識的教育需求,有獲取名人八卦隱私的娛樂需求,有打磨消耗時間的心理滿足需求,有擴展人際關係的社交需求。需求的多樣性和用戶對其中某個細分領域的疲勞都導致知識付費的「風口」變化很快。

從知識付費平台的角度來看,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正在發生改變。隨著用戶逐漸走向冷靜、目的變得更為明確、要求更高,原有的擴大知識付費品類、提高內容豐富性的策略將逐漸失效。可以預見,未來知識付費模式將沿著社交化、強運營、垂直化、精細化等方向繼續發展。

結 語

無論時代如何改變,好的內容終究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同樣,在資訊類新聞落寞的同時,以深度調查報道為代表的新聞媒體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只不過在王嘉鵬看來,它越來越需要更有力的渠道分發和呈現包裝,從而實現其影響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這是當下最好的註腳。

歡迎加入「1號社群」,

每日獲取《1號新聞》;

每月獲取《1號月刊》;

每季獲取《1號藍皮書》!

【入群方式】

1號小編——掃碼進群

推送列表

【頭條】《天籟之戰2》如何重新定義「爆款」歌曲以製造集體共鳴?

【二條】預見2018傳媒產業大趨勢之新聞篇|財新傳媒王嘉鵬:好的內容,依然是新聞業的立足之本

【三條】1號力薦|《1號月刊(2018年1月 總第3期)》

【四條】1號招聘 傳媒1號/傳媒少數派 黑金音樂 萌新影業 中國教育新聞網 映客直播 央視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1號 的精彩文章:

預見2018傳媒產業大趨勢視頻網站篇-優酷副總裁鄭蔚:互聯網與電視誰都取代不了誰

TAG:傳媒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