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祖壇經要義》20-明安法師

《六祖壇經要義》20-明安法師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第二天,五祖避開大家的眼目,悄悄來到碓坊,他見到惠能腰上綁著石頭正在舂米,說:「求道的人為法忘軀,就應該這樣。」惠能大師體重很輕,所以幹活的時候綁著石頭,這樣可以增加重量,能更好地踏碓舂米。五祖看到他這樣一個舉動,就知道他是能為法忘軀的人。確實,我們一個動作,可以看出很多內容出來,所謂:「見一葉而知秋,窺一斑而知全豹」。當年商紂王讓人打造精美的象牙筷子使用,它的叔父箕子知道後很擔憂。為什麼呢?因為用象牙筷子吃飯,那麼配套的餐具肯定也會很奢侈精美。用這樣的餐具肯定不會吃普通的食物,一定是山珍美味。吃的那麼好,穿著的衣服必定奢華,住的房屋必定富麗堂皇,等等。後來,果然不出箕子所料,僅僅只過了五年光景,紂王就演變到了窮奢極欲、荒淫無恥的地步,最後被周武王所剿滅。可見,從一個小動作中是可以預測出以後的事情的。五祖有這樣的智慧,他看到惠能為了舂米都能綁腰石,將來肯定能為法忘軀,能擔負起弘傳正法的責任。

五祖問:「米熟了沒有?」惠能回答:「米早就熟了,只是還欠人來篩一下。」其實這是禪機用語,五祖是在問:「你的修行證悟是不是已經純熟了?」五祖知道惠能的心境,知道他一直在潛心修行,所以才有此問。惠能彙報說:「我已經準備好了,就差您老人家來傳法印證了。」這話中的意思,只有五祖和惠能明白,彼此默契於心。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

五祖用手杖在碓上敲了三下,然後就離開了。惠能當下就明白五祖的用意,這是讓他三更到禪房來。「三鼓」就是「三更」,三更去是不想讓別人看到,否則會引起別人的障礙。到了三更時候,惠能去禪室拜見五祖。五祖用袈裟遮圍起來,不讓其他人看見,然後為惠能講《金剛經》。惠能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段時,豁然大悟,知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小說《西遊記》中,菩提老祖在孫悟空頭上敲了三下,晚上孫悟空就去拜見菩提祖師了,這就是取材於《六祖壇經》。可見,《壇經》流傳還是很廣的,影響了不少人群。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剛經》的核心內容,經上說:「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不能執著一切外境,要無住;不能墮在偏空,要生心,這是中道的妙理。惠能大師是利根之人,一聽就明白了一切萬法不離自性的中道義。他下面的話,實際上就是對《金剛經》所指示妙理的表述,文字雖然不同,但義理是一。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惠能向五祖啟稟道:「我真沒想到,自性本來就是清凈的;真沒想到,自性本來是不生不滅的;真沒想到,自性本來具足一切;真沒想到,自性本不動搖;真沒想到,自性能生萬法。」「何期」是哪裡想得到的意思。這一段惠能大師用了五個「何期」,這是桶底脫落、大徹大悟後的法語。

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我們的真如自性本來就是清凈的,這個清凈是絕對的清凈,連「清凈」這個假名也不可得。它不是世間禪定中的清凈可比的,世間禪定中的清凈是相對的,你得禪定就清凈,失去禪定又不清凈了。而自性本自清凈,時時如此,不為一切所垢染。在《大方等如來藏經》上說:「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污。」只是我們不認識它,背覺合塵,起妄想煩惱,迷失了。等你開悟後就明白了,不是我要修出個清凈,而是它本來清凈。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我們的自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只是因為眾生有堅固的妄想執著,所以於不生滅中妄見生滅。我們能看得到的這個身體有生老病死,念頭有起有滅,世界有成住壞空。但是在生滅法中,有個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就像《楞嚴經》中佛指示波斯匿王,你現在六十二歲的身體與童年時的身體是不一樣的,但是觀恆河之見沒有變化。佛說:「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可見,我們的真如自性是不生不滅,沒有變化的。我們要體證自性,依性起修,這樣才能證得究竟堅固之佛果。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們的真如自性本來就是圓滿具足的,佛不比我們多一點,我們也不比佛少一點,所謂:「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都是平等又平等的。佛果地的功德,我們自性中本來就具有,《華嚴經》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圓覺經》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只是因為我們有種種的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在《大方等如來藏經》中,打了很多比喻都在說明這個問題。好像樹上有蜜一樣,但是被群蜂圍繞著,你要吃蜜,蜂就要蟄你。怎麼辦呢?你先把蜂去掉,蜜是現成的。又好比稻穀一樣,你把殼去掉,米是現成的。又好比真金墮在了不凈處,你把外面不幹凈的東西清理掉,真金本來就是現成的,等等。這些比喻都在說明一個道理,我們本具佛果功德。所以佛說:「如來觀察一切眾生,佛藏在身,眾相具足。」因此,我們修行不是修出什麼,不是增添什麼,只是去掉煩惱妄想,恢複本來的功德而已。我們要有這樣的正見。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我們的自性是不動不搖的,這是自性大定。一般人不認識自性,每天不知道打多少妄想,心散亂於外境,漂浮不定。一些世間的修行人,他們依生滅的妄心來修行,雖然能得禪定,但有入定、出定之分,不究竟。而開悟的人,他知道自性本無動搖,順性起修,時時都在定中。這是非常殊勝的,是定慧一體,是首楞嚴大定,是成佛的正修行。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們的自性能生出萬法,萬法都是自性所現。《楞嚴經》說:「汝身汝心,外及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禪宗常說:「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溪聲即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等等。這都是在說明同樣一個道理,不是把心和萬法分成兩個,這是一不是二,我們要懂得見相即見性的道理。當然,悟前與悟後的見是不同的。悟前的見,你認為外相是實有的,向外分別執取。悟後的見,你知道萬法都是自性所現的,如鏡照物一樣,不分別不執著。《楞嚴經》說:「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見性之見,不是眼睛有分別的見,要見相不著相,這才是真見。開悟見性的人,懂得心生萬法、心境不二的道理。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01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02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03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04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05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06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07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08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09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10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11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12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13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14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15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16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17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18

明安法師|《六祖壇經要義》19

歡迎訂閱—微山光明寺:

guangmingsiws

明安法師微信號:

youbojuduo(優波鞠多)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微信號:guangmingsiw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山光明寺 的精彩文章:

蕅益大師:看教貴精不貴多

TAG:微山光明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