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籍是人類精神的慰藉,身處戰場上的軍人也不例外!

書籍是人類精神的慰藉,身處戰場上的軍人也不例外!

原標題:書籍是人類精神的慰藉,身處戰場上的軍人也不例外!


作者:【美】莫里·古皮提爾·曼寧


猶家仲翻譯


圖書在戰爭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它們安撫了陷入困境的士兵的思想和心靈。它成功了,但其他娛樂方式沒有成功。對於許多面對戰爭的男人而言,圖書有很多可取之處,各方面都證明了這一事實。正如一位學者在評論戰爭中圖書的作用時指出的,人們對圖書充滿感激之情,因為它們「使士兵想起了家,或表達了士兵心中的情緒和思想,很大程度上這些情緒和思想都被軍營中的嘈雜、碌碌無為以及混亂的生活壓抑住了」。圖書允許人們通過閱讀別人的故事,來應對自己的情況,圖書發揮的這一治療性的功能使人們願意讀更多的書。他們的環境了無新意,也了無生趣,幽默題材的圖書卻讓他們大笑。以家鄉為背景的故事傳說把他們送回了他們思念並渴望再次見到的地方。通過讀書,人們收到了最貼心的東西,舒緩了戰爭帶來的緊張感。一位列兵從法國寫來信,他說,「圖書常常成了逃脫『美國大兵』身份的唯一的方式」,「我看到很多人,他們從前根本沒有讀書的耐心或愛好,此時他們手捧一冊協會出版的書,專心致志,而且要求再來一些」。


陸軍中校陶德曼試圖解釋軍供版圖書大受歡迎的原因。他觀察發現,二戰期間的美國士兵都是受過11年教育的公民,他們之前讀過的書很大一部分都限於學業的要求。很多學生沒有進過社區的圖書館,他們的閱讀習慣是大概每周讀300頁的小冊子,內容從連環畫到報紙、雜誌文章不等。隨著戰爭開始,這些青年被派往世界各地,許多地方不說英語,沒有英語閱讀材料,任何英語報紙、雜誌或圖書都必須從幾千英里外運過去。幾乎跟家裡的來信一樣,這些圖書和雜誌都備受珍愛,因為它們能夠使士兵接近美國本土的生活。士兵讀到某些英語圖書,或他們曾經熱愛的某些雜誌時,能從中獲得安慰。


如果人們對軍供版圖書的價值仍持有任何懷疑,那麼,1944年夏天,這種懷疑應該平息下來。隨著美軍長途跋涉穿過法國巴黎,在太平洋上從一個島跳到另一個島,他們身邊除了戰爭,一無所有,要說還有什麼東西,就只能說他們能從書里獲得一點兒安慰。

協會收到一些有趣的信件,信上描述了閱讀跟戰爭糾纏在一起的情景。一位軍人從盧森堡來信報告,「剛剛爬出我那潮濕、泥濘的掩護壕溝——我們通常用這個詞來指我們的散兵坑——呼吸幾口不屬於美國的新鮮空氣,因為我們知道,絕對過不了幾分鐘,我們便不得不來一個半後空翻,潛回水中,以免受到[德國人的] 死亡之雨的攻擊」。他玩這種貓和老鼠的遊戲有好幾天了。稍早些時候,一有新一輪炮彈向他所在的方向飛來,他便退回到他的「深挖的、屋頂厚實的堡壘里,在一陣瘋狂的禱告後,開始藉助於美軍電筒,讀軍供版圖書,托馬斯·R.聖喬治寫的《C/O郵政局長》」。他說,「這位下士的經歷讓我處於良好的精神狀態」,儘管空氣中響徹著死亡的聲音。



有一位上校指揮官感到有義務分享《布魯克林有棵樹》如何幫助了他自己和他的小組在遭到進攻時保持頭腦清醒。這位上校指揮「一個輕型高射炮營」,他把這個稱為「反飛機、反坦克、反人力」。他解釋說:


不久前,在一個極端嚴峻的情況下,我正開始檢查一組電池,當敵軍用88毫米口徑的步槍射擊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躲在槍炮掩體里。這不是什麼好事情,在聽到子彈的噝噝聲後,還得等他們靠近,直到爆炸(在別的地方——這是你希望的)。然而,我注意到在兩陣槍聲之間,有一名美國士兵在讀書。我問他讀的是什麼書。他回答說《布魯克林有棵樹》。他給我誦讀了書中的一段「把吉西給孩子」,在兩陣槍聲之間,我們發出一陣狂笑。這書確實太有趣了。


他們全都從德國人的進攻中倖存了下來,這位上校指揮官決定讀那本書。他到處搜羅,想找一本,在他最終找到並開始閱讀的時候,他的部隊又一次遭遇了德國人的進攻。「我們的縱隊遭遇了一個營的德軍,他們潛伏在路旁,我們猛攻那些掩體,打了一場惡仗。」他承認有一種誘惑力,誘使他「多讀一點兒,而這時敵人把我們壓得很緊,我必須上前線,下幾道命令,在山那邊執行」。戰鬥持續了一整天,雖然他最終受傷,但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弗朗西·諾蘭、紐約的布魯克林等仍然在他的腦海中活蹦亂跳。他說:「即便在戰事非常緊張的時候,我也會想著那本書,它真是太有趣了!」儘管在戰前他從來沒有讀過什麼書(他說他上的是美國國家軍事學院,除了接受指令,從未在其他時間進過西點軍校圖書館),但是他喜歡《布魯克林有棵樹》。他說:「我在前線的某個指揮所的帳篷里,停電的時候,寫下這些純粹的感激之情。


另一封描述前線讀書情況的信是一位列兵寫的,他解釋說,正當他前往參加戰鬥時,生活必需品送到了他所在的部隊:雪茄煙和書。他搶到了一本利頓·斯特萊切的《維多利亞女王傳》,讀了幾章,突然他的部隊要開始行動。他們緩慢地通過重型炮攻擊區,「然後又有迫擊炮和重型機槍阻擋在戰場上」。當子彈從他身邊呼嘯而過的時候,這位列兵感到恐懼,因為找不到地方躲藏。絕望中,他鑽進一處「表面看來茂密的荊棘和灌木叢中」,由於他的體重太大,失去控制,一下從樹叢栽進了一條深溝里。他在掉落的過程中受了傷,在狹窄的小溝里無法動彈。正當他扭動手臂的時候,他感到「包里有一個硬塊,結果發現那是一本《維多利亞女王傳》」。由於知道「外面的炮火很猛烈」——附近「每隔一陣子就會有一陣激烈的炮彈攻擊」,除了等待炮擊結束和援兵到來,他無事可做。



他開始讀書。那位列兵說:「憂慮和煩惱毫無用處,事情完全超出了我的控制。」他聽到一枚炮彈在離他僅25英尺遠的地方爆炸,他覺得那炮彈「不如就在我頭上爆炸還好點兒,但是我的任何行動都改變不了那個結局」。相反,他「只能把自己託付給完全的偶然性」,只能通過讀一頁又一頁的《維多利亞女王傳》來遠離現實環境。讀書使他心緒寧靜,炮聲消散後,他被送進醫院,一直卧床養傷。


編稿:姚天琦

歡迎大家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何物是排遣士兵孤獨、寂寞之苦的良藥?答案是軍供版圖書!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