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宣德御窯瓷底部 神秘的十字交叉痕

宣德御窯瓷底部 神秘的十字交叉痕

十字交叉痕迹,主要見於明初御窯瓷器中。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洪武青花四季花卉紋盤和永樂青花錦地折枝花卉紋雙系活環背壺的底部均可見此類交叉痕迹。而御窯廠遺址出土的明代官窯瓷器中,這種十字交叉痕始見於宣德時期,宣德以後澀底露胎器物減少,該類十字交叉痕幾乎不見。

明洪武 青花四季花卉紋盤 故宮博物院藏

從御窯廠遺址出土的遺物可知,底部有十字交叉痕迹的器物,其器形為梅瓶、蓋罐、大盤、花盆、套缽等尺寸較大的器物,裝飾種類有青花、黃地青花、青花填紅、白釉等。

明永樂 青花錦地折枝花卉紋雙系活環背壺 故宮博物院藏

從以上器物底部特徵可知,宣德時期器物的澀底有白砂底、火石紅底,還有局部鐵斑較明顯的紅褐色底等,故十字交叉痕迹也有多種呈色。當器物口徑達十八厘米、底徑達二十二厘米以上時,其底部出現白色十字交叉痕迹的幾率很大。

明宣德 青花茶菊紋梅瓶(一對) 一九八四年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

兩件梅瓶的器形、紋飾一致,一件圈足粘砂較嚴重,澀底內陷,有兩道白色橫線呈十字交叉狀,但橫線邊緣模糊辨識不清。另一件底部較平,平底微向內凹,局部泛紅,底部無十字交叉痕迹。

明宣德 青花茶菊紋梅瓶(一對) 一九八四年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

比較所列澀底器物又可以發現,同一類型或型制相近的器物,其底部不一定均有十字交叉痕迹。如之前提到的兩件青花茶菊紋梅瓶,器形、尺寸、紋飾均一致,但一件梅瓶底部有交叉痕另一件則無。

明宣德 青花螭龍紋梅瓶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

更需要注意的是,兩道白線基本不是垂直相交,交叉點也不在器底中心。僅有宣德青花填紅八方套缽的底部十字交叉的兩線基本垂直,且為色澤深沉、光亮的火石紅色(應該與二次入爐燒制有關),色調深於其他部位,底心交叉點與器底中心基本吻合。這種交叉痕垂直相交、交叉點位於器底中心的現象非常少見。

宣德器物底部的十字交叉痕迹是如何形成的呢?

明宣德 白釉大蓋罐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

參照景德鎮當代工匠燒造大件器物時的裝燒方式,可對其形成原因進行合理性推測。筆者認為,十字交叉痕與其時特定的裝燒工藝有關。

明宣德 青花菊紋大蓋罐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

即在裝燒不便擺放的大件器物入匣時,御廠工匠會先用竹片或者布帶十字交叉鋪放,把要裝燒的瓷坯放於其上,在多人協作下吊放坯體入匣。當吊放大瓶、大罐時,由於器底為圓形,導致交叉兩線不易顯現出垂直狀態,又因四個方向用力稍有不均,交叉點就會偏離器物底心。而擺放多邊形器物時,藉助器物底邊來參照和固定,交叉線不僅可以垂直,交叉點也易與器底中心重合。

明宣德 黃地青花葡萄紋盤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

工匠安放好坯體後,留在器底的竹片和布帶就成為泥坯與墊砂之間的間隔物,所以燒成後該處顏色與器物底部呈色不一致。由於竹片厚薄不一,布料寬窄有別,且均為有機物,再加上器底墊砂空隙稍有不同,其受熱焚燒的速度也就不一致,所以留在器物底部的條痕有寬有窄、有曲有直。

明宣德 青花琵琶紋大盤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

明宣德 青花填紅八方套缽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

明宣德 青花填紅花口套缽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

以上提供一些御窯廠遺址出土的遺物,希望能夠讓大家對宣德時期的器物細節有更進一步了解。由於歷年珠山御窯廠遺址的發掘,在宣德地層中出土的大件匣缽尚未能復原,也未出土超大直徑的墊餅,故本文對宣德器物澀底十字交叉痕迹形成的原因,以及裝燒工藝的推斷還有不足之處,望方家指正。

原文作者:江小民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6年11月刊《御窯廠遺址的新發現 青花鋪首龍紋器與神秘十字痕》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游過歷史長河的魚兒——虢國墓地出土魚形玉器鑒賞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