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BAT的新出路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 熱點探秘 /深度探討
最近,有矽谷投資人跟小探聊起這兩年的矽谷動態,說了一個感覺:這兩年創業公司亮點有限,初創公司根本競爭不過大公司,不是被碾壓就是被「收割」:看上了哪家創業公司?買下來!
不止矽谷,國內的 BAT 也開啟買買買模式,於是有了「 BAT之下,寸草不生」 的說法。
圖自網路
大公司資源多、速度快,的確輕鬆碾壓小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初生牛犢的小公司還有出路嗎?
有:只要你找准痛點,用新技術彎道超車,真能提前跑到一片藍海里。
到底初創公司如何撬動行業巨頭?在國內有 BAT、美國有 FAAG 等「前狼後虎」的情況下,還有哪些創新的空間?
帶著這些問題,小探採訪了前淘寶無線總經理、蘭亭集勢前 CTO、美國電商 5miles 創始人、CyberMiles 創始人盧亮博士。
「小企業在創新,大企業在收割」
盧亮博士提到,「贏者通吃」 的現象在互聯網行業體現特別明顯。從早期的 eBay、淘寶,到後來的facebook,再到打車軟體。雖然橫跨不同行業,但他們的發家模式非常相似,基本是這 4 步:
1. 先利用互聯網技術迅速擴張;
2. 再用 VC 投的大量資金快速擴充、佔領整個市場,熬過競爭對手;
3. 位置坐穩後開始「收網」,收取各種各樣的傭金或廣告費用;
4. 等成了行業老大,怕被別人顛覆,反正資本充裕,可以通過收購、兼并,把中小企業趕出去。
也就是說,中心化的公司一定程度上壟斷市場之後,別的公司就很難再入場。
盧亮自己就有親身體會:
2007 年他加入阿里後,盧亮博士成為淘寶搜索、廣告及第一版淘寶商城的技術工作負責人;2008 年他又成為淘寶無線事業部第一任負責人。盧亮說,淘寶成立的前 6 年其實一直都在賠錢,足足賠了18、19個億;09 年淘寶收支平衡後,10 年僅一年的收入就能覆蓋之前幾年所有的投入了。
對淘寶來說,這當然是守得雲開見月明,淘寶 —— 或者 facebook、亞馬遜、滴滴打車等等 ——想用資源、政策等各種方法建立起壁壘、捍衛勝利果實,也是情理之中。
看上了哪家創業公司?買下來!於是,這些 「收割」 的巨頭拼到最後,就變成拼兩件事:資本、用戶規模。
拼到最後,「BAT 之下,寸草不生」。
5miles:三年做到美國電商前十
2014 年,盧亮在一番仔細考察後發現手機端的二手電筒商還有很多機會,於是創立了二手交易平台應用 5miles(5英里)。這個應用基於用戶的地理位置,為其推送附近 5 英里內的二手商品,而且只能當面交易。反正離得近,用戶線下交易風險也低。
在 5miles 之前,二手商品的交易很多都在 craigslist 上進行。在美國生活過的朋友們估計對 craigslist 這個神奇的網站都不陌生:craigslist 上有很多二手買賣、租賃求職的信息,不過它以兩件事「著名」:網站丑、騙子多。
都 2018 年了,看著 craigslist 的網站設計,感覺依稀回到 2000 年初,真叫一個歲月靜好,感受不到時間和科技的進步...
而 5miles 就在其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都做出了明顯改進:作為一個「移動升級版的 Craigslist」,5miles 的平台上列有不少手機、傢具、汽車、服裝等二手商品。
或許這就能解釋 5miles 的神速發展:14年成立、15年初正式進入美國、16年總交易額超過30億美元、截止 2017 年7月,用戶數超過 1200 萬,覆蓋美國超過 15 個城市。
收穫了大量的忠實用戶、積累了技術之後,盧亮不滿足於此,還是想嘗試一下區塊鏈的美麗新世界。
憑藉在 5miles 累積的經驗,盧亮決定發揮專長,把電商和區塊鏈技術結合。於是 5miles 旗下的 5xlab 實驗室開始打造智能商業合約區塊鏈 CyberMiles。
從 5miles 到 CyberMiles
先問你一個問題,假如你在網上買一箱蘋果,你把錢轉給賣家,賣家把蘋果寄給你,你認為這過程會透露多少信息?
不要以為只是賣家知道,銀行、信用卡公司、購物平台的支付中心等這些支付中介,對你所有一舉一動清清楚楚。有心也好、無意也罷,泄露你個人信息的,就是這些支付中介。
這就是 CyberMiles 想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生活中,有很多交易都需要第三方機構作為信用中介來處理支付信息,但區塊鏈技術能使任何達成一致的雙方可以直接支付,第三方無需參與。
和很多項目不同,CyberMiles 並不是建立在以太坊上的應用,而是一個和以太坊一樣的基礎區塊鏈。CyberMiles 想做一個可以普適現實世界商業合約的基礎區塊鏈及其組件,以及包括各類型的商業合約模版。
和以太坊相比,CyberMiles 更「商業友好」,也就是讓人們用 CyberMiles 進行商業行為時更方便:
首先,交易頻次高。
大家對 Visa 肯定並不陌生:你錢包里的信用卡上,可能就有 Visa 的標誌。
但你有沒有好奇過,全球那麼多人用 Visa,Visa 每秒鐘能處理多少筆交易?盧亮博士介紹說,目前 Visa 每秒鐘可以處理 6000 筆交易 (6000 TPS)。換句話說,如果你想讓你的支付系統被廣泛使用,就必須達到這個速度,而以太坊現在的速度明顯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
盧亮博士介紹說,目前 CyberMiles 內部測試就已經達到 6000 TPS,以後還有望更快。
其次,沒有 gas 費用。
gas 費用是區塊鏈上交易的「過路過橋費」,你想讓你的交易被確認?先交錢哈。不過現在在區塊鏈上交易有些問題:除了速度慢,現在轉賬的 gas 費也很高。
目前,雖然以太幣快於比特幣,幾年之後隨著交易量增加,以太坊的轉賬速度也很難提升上去。如果到時 gas 費用漲到每筆 15、20 美金,轉一筆 50 美金的交易,gas 費用就占交易金額的 30-40%,這就違背了數字貨幣方便、去中心化的初衷。
而 CyberMiles 的目標,是想讓 gas 費變成 0,這樣大家在 CyberMiles 上進行交易,就更加簡單、方便、低成本。
Gas 不收錢,那什麼收錢呢?
答案:智能合約模板。
與傳統區塊鏈不同的是,CyberMiles 不但可以直接承載應用,開發社區也能在CyberMiles 上構造全新的區塊鏈,來建立自己的公開或私有區塊鏈。
為此,CyberMiles 建立了 12 個大類、371 個小類的智能合約模版,以完善對多種商業場景的支持,支持快速創建智能合約建立商業的智能合約模版市場。這些模板種類多種多樣:比如說保險、貸款、訂餐、擔保交易、租賃等等。
舉個例子:搭飛機時,難免遇到飛機晚點的情況。這時,就可以拿出智能合約的「機票延誤險」模板,系統先取得航空的數據,乘客和今天一樣,照常購買機票延誤險(這個行為在區塊鏈上,就是把代幣放到池子里)。如果飛機延誤,航空公司賠付的錢就會自動打給乘客,提高效率、減少糾紛。
用大白話說,有了這些模板,以後類似的交易就不用再一個一個重新寫新的智能合約,直接套用模板就行,這樣更省時間、也更省成本。
不過雖然沒有 gas 費用,但使用模板是收錢的,模板的開發者在每一次模板被使用的時候會拿到獎勵,這也激勵開發者們開發出更好的模板。
雖然背後技術很複雜,但盧亮博士說,CyberMiles 的目標是讓用戶的購物體驗和在 5miles、在其他傳統電商或者移動電商上面一樣簡單,讓純技術性的東西變得更商業化,而不要有區塊鏈的距離感,這樣才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其實這有點像我們今天用微信支付:大眾只需要知道 「二維碼掃一掃」 就可以了,不知道背後的技術?沒關係的。
「小舢板」 vs. 巨輪
現在區塊鏈技術大熱,有些區塊鏈項目其實在鏈下就能解決,為了蹭熱點,也要硬搬到鏈上。那麼,CyberMiles 想解決的這些問題,是否有可能通過非區塊鏈的方式解決呢?
盧亮博士說,的確可以,而且淘寶早期就已經做到了。
那麼,為什麼要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成本革命,二是產權關係的革命。
在解釋成本革命的時候,盧亮博士打了個比方:區塊鏈技術有點像過去的雲計算,過去每家企業都需要自己做個發電廠,做個柴油機,成本比較高。區塊鏈技術類似於發電機:大家幫助大家,公眾幫你產生「電」,降低個人負擔的成本。
而另一方面,在區塊鏈的技術下,產權關係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以 CyberMiles 為例,CyberMiles 不是團隊或股東擁有的私人公司,而是由所有持幣人共同擁有。生產關係改變了,大家的利益也都取得一致,對建設生態系統也有更積極的影響。
有意思的是,其實 CyberMiles 和 Amazon並不是零和競爭:盧亮博士介紹說,其實 CyberMiles 著力於「技術革命帶來的增量」,而增量的東西現在是沒人做、或者做不到的。上文提到的航空延誤險就是一個例子。
如果說今天的亞馬遜是一艘巨輪,那剛成立不久的 CyberMiles 目前還是一隻小舢板。CyberMiles 這樣的公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信號:巨頭之下,依靠新技術,小舢板也是有創新空間的。
而且別忘了,也只有小舢板,才能 「輕舟已過萬重山」。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