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是你的「第二心臟」,想要健康,先學養腳!
養生固本 健康人生
2018 /01 /14
你們問
專家答
第39期小固問答,煩請各位查收,歡迎大家繼續花!樣!提!問!
問題一:腳汗大,特別臭,怎麼辦?
天熱出汗不稀奇,可明明天寒地凍了,卻還有人雙腳每天濕淋淋的,還特別臭。不僅如此,腳汗還容易「助紂為虐」,感染病毒引起跖疣。
專家解答:
腳汗多因濕熱蘊蒸導致,可用苦參、枯礬等具有收斂、燥濕功效的中藥泡腳,或者再加一點桂枝,也可以試試用明礬泡水洗腳。
取一小塊明礬(大約5克左右)放入泡腳水中,待明礬溶解後泡腳15分鐘左右,連續泡一周,可緩解汗腳及腳臭問題(注意:明礬中含有的鋁對人體有害,不要食用)。
生活小建議:
1. 勤換襪子、鞋墊,在襪子的選擇上最好選吸汗性好的純棉襪子,不要穿不吸汗的尼龍襪;
2. 保持鞋子乾燥,不要跟其他人混穿鞋子,清洗鞋襪後最好能在太陽光下晒乾;
3. 飲食上要注意,少食辛辣食物,避免昇陽助火,迫津外出。
問題二:崴腳了,是要冷敷還是熱敷?
專家解答:
第一:止疼
應當立即停止行走,使損傷的足踝部得到休息,從而減輕因為損傷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第二:冷敷
可以用冰袋或者其他溫度比較低的物品放在損傷的踝關節部位,降低局部的溫度,有減輕疼痛的作用。
第三:判斷
如果當時足踝腫痛並不明顯,只有輕微瘀斑,隔天開始明顯腫脹、疼痛,甚至站立困難,說明可能存在韌帶損傷,屬於中度損傷,應視病情嚴重程度選擇是否就醫。
第四:充分休息
避免活動的基礎上抬高患肢,促進受傷肢體的血液迴流和減少受傷組織的淤血,達到減輕腫脹的目的。
可以將受傷的肢體抬高10到20厘米,也就說,如果人平躺狀態,把患肢抬高10到20厘米,高於心髒的水平,就可以達到促進血液迴流,減輕踝關節腫脹的目的。
問題三:冬天太乾燥,小腿一撓就掉渣咋辦?
專家解答:
最近,全國大部分地區天氣模式都是冷空氣當家,晴、冷、干是主題。我們的皮膚表面有一層皮脂膜,是一種主要由汗液和皮脂混合形成的一種保護膜。到了冬天,出汗少了,出油也少了,於是這種皮脂膜就少了。
寒冷乾燥的天氣導致我們皮膚表面的水分蒸發得更厲害,於是就變得更乾燥,甚至出現皸裂、脫屑、瘙癢、皺紋加重的情況。
皮膚乾燥的部位最常見的是小腿,其次是大腿內側,第三就是臉部、口唇周圍,因為這些部位的皮脂腺比較少。
皮膚乾燥掉皮怎麼護理?
1. 減少燙洗。洗澡時水不要太燙,越燙皮脂膜就會流失得更厲害。
2. 洗澡不要太頻。
3. 洗澡後,趁皮膚未乾,可以抹些滋潤護膚的乳液,這種油脂可以對皮膚乾燥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Ps:腳底皮膚乾燥、角質增厚有小裂口的人群,可採用保濕防裂的軟膏外塗。缺乏維生素E的人群容易出現腳底脫皮的癥狀,這類人群平時多吃蔬菜水果,也可以適當吃些維生素E。
小固將持續與《健康時報》合作,採訪中醫專家,為各位答疑解惑。
小固有話說:
有問題,請留言示愛。
TAG:心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