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其實,你有脆弱的權利

其實,你有脆弱的權利



文/馬慧瑩


 


明星自殺的新聞,讓抑鬱症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每一個因抑鬱症而逝去的生命,都讓人惋惜。可是,抑鬱自殺新聞年年有,媒體年年科普,這麼多年下來,情況是否真的有好轉?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這幾天,陸續有人來問我,為什麼很多人已是人生贏家,依然會走向自殺?抑鬱症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些朋友向我傾訴長期抑鬱,問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抑鬱症——就像過往每一次令人震驚的抑鬱自殺新聞出現時那樣。


圖/Gal Shir


 





很多人知道抑鬱症,很少人了解抑鬱症。


 


2017年4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國家衛計委都將「抑鬱症」作為今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由此可見有關部門試圖作出的努力。然而,現實並不樂觀。近日,北京安定醫院院長在廣播節目中透露,北京市抑鬱症患者就診率僅一成左右,近十幾年間改觀不大。


 


公眾對抑鬱症仍然認知有限,導致抑鬱症在中國存在「三高兩低」的特點,即高患病率、高複發率、高自殺率,以及低識別率、低治療率。目前,對於抑鬱症的識別和治療率均不足10%。

 


圖/Gal Shir


 

實際上,抑鬱症並沒有想像中遙遠,它早已成為現代社會的高發疾病,它可能就在你身邊。有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中國大學生承認曾有過抑鬱癥狀。


 


2017年最受全球媒體關注的論文之一《博士研究生的工作和心理健康問題》,研究分析了3659位博士生的精神狀況,結果表明32%的博士生出現抑鬱癥狀。


 


就在半個月前,大洋彼岸傳來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留學生自殺的消息。她是同學眼中前途無量的理科學霸,據說,她曾看過心理醫生,同樣有「網下開朗,網上憂鬱」的雙面性格。


 


「抑鬱」「低沉」「自殺」這些沉重的字眼,足以喚醒被高壓與忙碌消磨得日益遲鈍的神經迴路。但如果僅僅停留在感性層面的認識,無濟於幫助我們自己和他人學會珍惜、關愛生命。




圖/Carolina Buzio


 





抑鬱症的成因複雜,既有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從社會心理學的層面來講,自殺與抑鬱的日益流行,反映出人們

對脆弱的錯誤認知,對失敗的深刻恐懼,對完美的扭曲追求。


 


有一種毒藥叫成功學。


 


可偏偏,這是一個成功學流行的時代。我們都很清楚,連象牙塔都遍布了成功學的顏色。


 


我們從來沒有如此迫切地渴望成功:讀書太慢,聽書高效,如果有人能用6分鐘把一本書的精華講出來更好;備戰考研時間成本太高,能押中題的3小時視頻為什麼沒有一早看到;用四年時間了解一個專業太磨嘰,一個培訓班就能提升自己的課程麻煩請來一打;十年太久,最好三個月能賺一百萬……




圖/Carolina Buzio




人人都要成功,要錢、要車、要房、要知識、要品位、要榮譽、要尊敬。而且要快,立刻,馬上。這才是人生贏家,完美。


 


於是,只要慢了一秒,我們就會跌入對失敗的恐懼中。

 


這個時候,還有另一種毒藥叫心靈雞湯,適時登場。世事艱難,但是人定勝天——它試圖讓你忘掉現實,讓你天天充滿「正能量」,靠一口雞血活著。


 


考研失敗了怎麼辦?


 


沒關係,「在人生的路上,天才也離不開挫折」,而且「你想要的一切時間都會給你」,反正「只要你自己不倒下,就沒人能讓你倒下」,記住「人生不得不提的30個忠告」,你就會明白「逆境總是有的,人生總要進擊」……總而言之,學會堅強。


 


圖/CarolinaBuzio


 


可是,人為什麼一定要堅強?準確地說,人為什麼不能接受自己的脆弱?


 


「我們在生活中丟失的生命何在?我們在知識中丟失的智慧何在?我們在信息中丟失的知識何在?兩千年天宇的輪轉,使我們離上帝更遠,離塵土更近。」這是T·S·艾略特在1934年洞察出的人類局限與悲哀。


 


時光荏苒,並未好轉。


 


從認知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人類的大腦就像一台計算機。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收著信息輸入,然而絕大部分人低估了慎重選擇輸入源的重要性。




圖/Gal Shir




這是一個人類弱點被科技無限放大的年代,越恐懼,越盲目。我們害怕落後而不斷刷朋友圈,但手頭任務卻停滯不前;我們害怕錯過而不斷關注新公號,但公號列表上的小紅點越來越多;雙11買下的書籍還沒來得及含英咀華,雙12又奮不顧身地繼續敗家……


 


大腦被填充得很滿、運轉得很累,可我們是否得到了最重要的智慧?恐怕沒有。成功、完美、堅強,交織成一個無形之罩。這個罩將我們與真實世界隔開,而我們卻越發盲目自信地認為自己看到了一切。


 


圖/Claudio Salas


 





前幾天,一位已經考研兩次,並且預感今年還是考砸的朋友,無比憂傷地出現在我面前。他說:「可能這輩子都上不了北大,感覺這一年又白費了。」他出身高知家庭,考研既是他的重任,也是他家的重任。


 


蘇格拉底說過:「未被檢視的人生不值得過。」令人嘆息的是,很多人從未檢視過自己的核心信念。這些信念,大多從幼年時期開始悄無聲息地植入心田,比如不讀書毀人生,比如有錢有權才叫成功,比如大齡未婚等同不幸。


 


主流價值觀塑造出來的人,迎合了長輩的認同,得到了外界的讚許

。然而,身為人生頭號主角的自己呢?

如果空有光鮮靚麗,內心毫無活力,這樣的生命質量是不是得打個嚴肅的問號呢?




圖/Gal Shir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學習如何用腦。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幸被教導,更重要的是學會用心。《優秀的綿羊》一書中有過精闢的論述:「我們現在的教育系統培養出了高智商、有成績的二十幾歲年輕人,但卻沒有教育他們領悟生命的追求,他們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尋找生命的意義……在內心深處,他們也缺乏勇氣和自由來創造自己的道路。」


 


用心生活,珍惜生命,才是最難及格的一門課。生命的本質是成長,成長的目標是成為自己。大V不會告訴你,如何成為自己。雞湯無法告訴你,如何成為自己。因為這條獨一無二的路,只能由你開創。


 


抑鬱並不可怕,受挫別先自殺。沒有一棵蒼翠欲滴的參天大樹,不是先從鮮嫩渺小的新芽中破土而出。但大自然從來都是先接受了所有的脆弱,再創造出所有的堅強。


 


脆弱之中蘊藏著力量,你有變強的能力,但請先允許自己脆弱的權利。脆弱不等於軟弱,對自己滿意,也是一種能力。




圖/Gal Shir




「袒露自己或許痛苦,但遠不如我們用生命來躲避它來得痛苦;承認自己的弱點或許危險,但遠不如我們放棄愛,歸屬感和喜悅來得危險。」


 


這句話,來自於知名學者布芮尼·布朗,《脆弱的力量》的作者。送給那位剛考完研的朋友,也送給過得很努力的每一個你。


 


這一年,你辛苦了。




編輯:馮柒






今天,

給同學們推薦這個公眾號




在這裡,「別人家大學」經常上榜,我們評選的

「中國最美大學」「中國最丑大學」「中國大學10大失寵專業」「中國最好吃大學」

,上過微博熱搜,評論區說不定「你校」校友正在表示

不服




碼字的小編,

天生愛吐槽,偶爾講道理

,總要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人生。天天幻想搞個大事情,節操時有時無,不服來撩~




當你雞血用完,為什麼不來點毒雞湯?

失戀,失業,孤獨,抑鬱,社交障礙

,小姐姐看心情陪你聊,直到世界和平,不信來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斯德哥爾摩,有童心也有野心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