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齊白石書法,便看懂了他的畫七八分
文/胡佩衡 胡橐
註:本文選自《齊白石畫法與欣賞》一書
白石老人也是書法家,寫得一手有獨特風格的好字。白石老人從木工到書法家,也是經過非常艱辛的道路的。
白石老人最初學清末官場所用的「館閣體」,是方方正正柔媚而無力的字體,也是官方所規定的「考場體」。當時湘潭一帶的文人流行寫何紹基體,白石老人厭惡做官,也不喜歡「考場體」,即練習何紹基體。
圖1 白石老人給胡佩衡的信?六十歲作
圖2?寫《天發神碑》意(百花齊放)?八十一歲作
後來專臨《爨龍顏碑》,後來又學《鄭文公碑》,學得很有功夫的是魏碑,寫信題款曾經都用這一體。
在五齣五歸後,學李北海體、金冬心體的時間最長,臨李北海《麓山寺碑》和《雲麾將軍碑》,並學金冬心的拙意。此外還學了《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曹子建碑》與鄭板橋、吳昌碩等人的字體。他寫篆字最得力於《天發神讖碑》,氣魄雄厚。
老人六十歲前後把所臨過的碑帖融化吸收,形成「齊白石體」。我們看他六十歲給我寫的信(圖1),再也分不出哪筆是李北海,哪筆是金冬心,哪筆又是何紹基了。老人在書法方面也獨創一格,自成一家。老人嘗說:「苦臨碑帖至死不變者,為死於碑下。」意思是說,臨碑帖要吸收它的精神,一生只臨碑帖的人是寫不好字的。
老人說:「書法得於李北海、何紹基、金冬心、鄭板橋與《天發神讖碑》的最多(圖2)。寫何體容易有肉無骨,寫李體容易有骨無肉,寫金冬心的古拙(圖3),學《天發神讖碑》的蒼勁。」
圖3?寫金冬心體?五十五歲作
圖4?寫鄭板橋體?八十一歲作
圖5?李青蓮《菩薩》一曲?鄭板橋寫
白石老人行書吸收鄭板橋的筆法很多,這是一般人都不知道的。我特意請他背臨鄭板橋筆法,結果和鄭板橋原作對照,筆意大致相同(圖4、圖5),可見老人對鄭板橋的書法也下過很深的功夫。
老人的書法,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都要一次筆到成功。若一次不成,重描一次,就成敗筆。不僅重描,就連運筆稍稍停頓、稍稍遲疑,也會失去原有的精神,因為稍稍停頓就使全幅不能一氣呵成。
我們看老人七十二歲時所寫的行書大字條,氣勢雄健、蒼古。「康仲伯」的「仲」字最後一筆一尺多長,多麼磅、渾厚,有神韻。
圖6?和平?九十三歲作
老人寫字在八十歲左右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寫字也富有畫意,用墨也有濃淡乾濕,隨意點寫,很有趣味,不是一般書法家所了解的。
老人九十歲以後用筆絲毫不懈。他九十三歲時寫的「和平」兩大篆字(圖6),運筆穩健而爽快,「平」字最後一筆尤為穩健老辣可佩。
書法和中國畫有密切的關係,中國畫要求畫家一定要懂用筆法,用筆法從各家碑帖里才能體會精深。老人的書法精深,利用書法功夫到繪畫上,一筆可以畫出一條大鯰魚的身軀或一條有骨有肉的螃蟹腿,三筆可以畫出鷹的尾巴,又圓又硬,特別健壯。而且能寫得一筆好字,題款題識才能更增加畫面的美感。
【相關展覽】
我生無田食破硯——齊白石筆下的書法意韻之二
展期:2017/12/22 - 2018/2/28(周一閉館)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一、二層展廳
佳墨名楮紛相隨——何紹基書法與湖湘傳脈
展期:2017/11/24 - 2018/1/21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三、四層展廳
TAG:北京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