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3 看過票價最貴的展覽
看展覽,票價幾何算貴?50?200?1000?......經濟條件不一樣的人們有不同的答案,價值觀不一樣的人們有不同的答案。相比吃一頓大餐,在海灘邊殺一下午時間........好的展覽帶給我們的感觀、思索和收穫是不能用金錢估量的,何況,現在國有博物館基本都免費了。來看展覽吧,這是最便宜的消費,也是最奢侈的消費。
貴得有道理
卉卉篇
和婕婕的比起來,卉卉的小巫見大巫了,50元封頂。上海震旦,北京觀復,還有大英100,前兩個都是私人博物館。收藏界和考古界不同,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相比較,搞收藏的人可能更看重藝術價值,和升值潛力,不太會有人去收藏幾個又大又笨重的鼎,一般是玉器、字畫、瓷器、金銀器,弄個佛頭家裡鎮宅,偏門一點的有民俗、傢具一類,所以私人博物館共同的特點就是「好看」,非常好看!每一件卉卉都很想帶回家。震旦主要有陶俑、玉器、青花和佛造像,櫥窗打光做的很好,很適合拍照。
(上海震旦博物館 右下:乾隆時期青花馬克杯)
(上海震旦博物館)
北京觀復主要有瓷器、漆器等工藝類收藏品和明清傢具、門窗。強推明清傢具、門窗,後面的文章會詳說。
大英100全稱: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全球巡展,中國設了兩站:北京、上海。這應該屬於大多數人2017年必看的展之一吧。卉卉是抱著「摘星」的心態,跑到北京去看的,沒排隊,啦啦啦。看完之後的第一感受就是:太濃縮了,要回去看書,看好多好多書,推薦閱讀的是《大英博物館時間簡史》一書,另外有微信號推薦了多達50本的補充閱讀……嗯,算了,中國歷史還研究不過來呢。
一段時間之後沉澱下來,忽然想到了「全球化」三個字。如今我們聽著美國人的音樂,穿著歐洲人設計的衣服,用著日韓的化妝品,非洲人用著中國生產的手機,美國大街上跑著中國研製的電動汽車。地球是個村的體驗真切可感。在人類發展的早期,全球居民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人種的遷移,商品的交流,文化的傳播。正如該展覽的中方策展人閆志先生所言:「人類文明是一個互相影響、互相借鑒、互相補充的發展過程,任何一個文明都脫離不了其他文明的文化因素和影響發展。」
面對102件(套)來自世界各文明的文物,大英博物館收藏他們的合法性始終是避不開的一個問題。如果從「中國的青銅冶煉技術是西來的」角度看,青銅器確實是當時全球人類智慧的結晶。但如今,具體到康侯簋、《女史箴圖》是不是「世界的遺產」,這就需要民族情感、國家實力、國際法律等等方面,共同給出答案了。
大英100不讓拍照,圖片來自網路。
(康侯簋 原收藏於圓明園 記載了西周早期著名的「三監之亂」)
再不去花錢都看不了
婕婕篇
目前為止最貴的是150元/人,三個人,我請客,只有二三十平方的展區。如果算上全部景區,再加80塊一人。綜上,一共690塊。重點是:還想去,以後可能花錢都看不了了。
熟悉婕婕的小夥伴可能會猜到,這是敦煌!
故事是這樣滴,5年前的春節,婕婕帶著太后和老舅早上7:40 火車到敦煌站,天還沒亮呢,小秦師傅一路車行伴著日出,差不多到了鎖陽城的時候,看到戈壁雪景,婕婕還挺興奮,可接下來就不妙了。兩個半小時之後,我們到達榆林窟,雪中的石窟,安靜祥和。但是由於下雪濕度大,出於保護的原因,不!開!放!央求了楊所長很久後,總算答應開放臨近地面的第三窟給我們看,前提是,這是個特窟,要150塊一個人!婕婕一咬牙!一跺腳!看!不然太對不起這些路費和時間了!
(那天白雪覆蓋的安靜的榆林窟 沉睡千年等待人們去喚醒)
春節遊人少,楊所長親自為我們仨講解了一個小時,屬於vip待遇了。榆林窟第三窟一般被認為開鑿於西夏,它的看點有:窟頂中心的金剛界五方佛曼荼羅,四周畫邊飾、瓔珞垂幔及千佛;東壁中央八塔變,南側繪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變,北側繪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變;南壁中央觀無量壽經變,兩邊金剛曼荼羅和五方佛曼荼羅;北壁中央凈土變,兩邊的五方佛曼荼羅和觀音曼荼羅;西壁門上的維摩詰經變(殘),門南普賢變,門北文殊變。
是不是看這些文字就覺得特別精彩紛呈,呵呵,真的親眼看到的時候,嘴巴就驚奇地合不攏了!在它的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變中,畫家根據西夏社會的生活場景生動繪製了人物、動植物、建築、交通工具、生產工具等器物和場景,尤其是下圖中的勞作景象,體現出西夏人吸收漢文化之後,從游牧向農耕過渡的生活方式,是研究西夏文化的極好史料。藝術來源於生活。
(上左:舂米 上右:釀酒 下左:牛耕 下右:冶鐵 窟內不許攝影,圖片來自網路)
印象至今深刻的是南壁上的文殊變和普賢變。這兩幅壁畫比兩個婕婕還要高,各繪製了大小10餘人。兩位菩薩在月輪般的身光和頭光中,豐腴沉靜,溫潤慈祥。眾仙人和菩薩衣帶飄飄,神情怡然,錯落有致,體態身形不一,簇擁菩薩在雲海之中仙游。背後襯托的是兩位菩薩的道場,五台山和峨眉山,均以青綠山水畫成,顏色鮮艷如新,看過《國家寶藏》第一期的小夥伴一定知道,因為用了青金石做顏料。充分體現了宋代理學的風格。壁畫用筆之細緻,白描勾勒之準確生動,讓第一次接觸敦煌石窟的婕婕驚呆了。婕婕湊近了細細地盯著這些線條看,捂住了嘴巴,生怕呼吸出的濕氣會對他造成損傷。看不夠啊看不夠!多年以後,婕婕明白了,那是對美、對藝術、對歷史的敬畏之心!
更為難得和有趣的的是,在普賢變的左側繪製了我國最早的唐僧取經圖,較吳承恩寫《西遊記》早300多年。畫中唐僧已有頭光,可見是取得真經返回,馬背上載滿蓮花和經包。身後的猴臉人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孫悟空了,仰頭望天,雙手合十禮拜祈禱。不知道老吳有沒有見過這個?這個是婕婕當時在榆林窟印象最深的壁畫了。
(普賢菩薩峨眉山道場 摹品 攝自「生靈的歌」展覽 中為唐僧取經放大圖)
出了第三窟,天氣晴朗乾燥起來,所長就送了個第六窟「大佛窟」給我們參觀,這個本來是含在普通門票開放的洞窟里的,省了婕婕30塊一個人,而且一樣為我們詳細講解了二十多分鐘。
這裡要給小夥伴們補充一下,敦煌包括榆林窟、莫高窟、東千佛洞和西千佛洞。其中最有名的是莫高窟,壁畫和泥塑最多;榆林窟由於地處偏遠,所以保存得最好。東西千佛洞婕婕沒去過,不好說。
婕婕當然會去神往已久的莫高窟,當年的門票是80元/人,而且婕婕去的時候還是淡季。當年在檢票處每30個左右遊客會組成一個講解團,每個窟的鑰匙講解員才有,開一個門進去講解10分多鐘,出來就鎖上。一個講解員帶大家參觀8-10個洞窟左右。九層樓、三層樓(藏經洞)、涅磐窟是必看的,其他就不一定了,會視人數所定。提前做好攻略的婕婕跟了三個講解員,最終看了11個窟,最開心的是看到了九色鹿那個窟,小時候一直的夢想。
敦煌壁畫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經濟、動物和佛教文化。印象最深的是一尊說法菩薩,坐在側旁,很不起眼,但是被稱為東方的微笑。看這個塑像要把洞窟門關上,從下往上看,順著手電筒的光,開始是少女的羞澀地笑,垂目順眉,漸漸地往上看,笑容慢慢展開,嘴巴彎度慢慢加大,變成少婦溫柔地笑,再往上,出現了雙下巴,眼睛裡充滿慈愛,普渡眾生的微笑讓人心緒寧靜,再往上,內心的歡喜漫溢而出,你會跟著她的感情越來越歡喜。
佛說:生歡喜心。看著這尊塑像,那種寧靜的力量,歷經劫難而波瀾不驚的力量,從心底感觸到塵世之大,而我心置身於塵世之外!心生歡喜,心生寧靜,一切煩惱如露如電,如夢幻泡影。當時婕婕忍不住低聲驚呼,眼淚毫無徵兆地流下來。那個窟,婕婕看了兩遍。
後來,在好幾個展覽上,婕婕都看到了她,但是在展廳里,她是被忽視和遺忘的,許是由於光線關係,沒法身臨其境地解說。但婕婕每每見到她,都會駐足凝視她的眼睛和微笑。
(說法菩薩 東方的微笑 摹品攝自「生靈的歌」展覽)
莫高窟令婕婕歡喜的還有不同洞窟里不同年代的飛天造型,中國最早出現的反彈琵琶圖案,都是無法形容地美,也慶幸婕婕跟了一個好解說員,都錄下來了,有時候上下班路上聽聽特別歡喜。
敦煌藝術的美,三天三夜都講不完,何況這篇小小的記錄。多年以後,婕婕在很多不同的展覽和場合中見到過敦煌的複製洞窟、壁畫、泥塑,但是遠遠不如這年春節帶給婕婕以美的衝擊強烈i。婕婕一直記得當年榆林窟的壁畫和說法菩薩帶來的心靈震撼,甚至在這篇文章寫到說法菩薩的時候,又忍不住流淚了,沒有去過敦煌的人,也許無法理解。敦煌文化的大美,是神在塵世中的召喚,難怪,有那麼多人耗盡畢生去守護,去解讀。
題後記
來自婕婕
寫完這篇,婕婕有些傷感。在文化遺產面前,錢算什麼?就像今天還和卉卉討論的北京舊城保護問題。有些東西,不去看就再也看不到了;有些東西,不去守護就再也不完整了。
TAG:婕大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