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鹿原孟良崮很知名 「塬」與「崮」在陝西山東是啥意思

白鹿原孟良崮很知名 「塬」與「崮」在陝西山東是啥意思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地名稱謂也千差萬別。本篇今天想說說陝西和山東的特色地名「塬」與「崮」。通過影視劇、文學作品和歷史事件,人們熟知的《白鹿原》、《孟良崮》就屬於這兩個省。

先來看陝西的「塬」。地名中「塬」同「原」,是陝西一種特殊的地貌形式。「塬」是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黃土高地,大至幾十平方公里,小至幾平方公里,地形特點是四邊陡,頂上平,當地人民習慣稱之為「塬」。

白鹿原孟良崮很知名 「塬」與「崮」在陝西山東是啥意思

從平面上看,黃土塬常呈花瓣狀。黃土塬頂面平坦,坡度多為1~3°,邊緣可達5°左右,周圍為溝谷深切,黃土塬代表黃土的最高堆積面,是黃土高原地區的主要農耕地所在。因受溝谷侵蝕影響,塬面的面積正在逐年縮小。

史料介紹,在陝塬上,有一種獨特而奇異的民居形式,叫地坑院,亦稱天井窯院。由地坑院組成的大大小小的村落分布陝塬上,「上塬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入村不見房,平地炊煙起,雞犬聲忽聞。」純樸勤勞的陝塬人,過去就世世代代就生活在這裡。但隨著時代變遷,一座座地坑院已被回填,取而代之的是現代民居。

古老的陝塬世傳為周、召二公"分陝而治"之地。據《括地誌》記載:「陝塬,甘棠西南也,分陝以塬為界。自陝而東;周公主之;自陝而四,召公屯之。」

據說,輔佐周成王的周公和召公曾在塬上立了「分陝石」。現今三門峽市文物陳列館裡還存有一柱形界石,叫做「分陝石柱」,也叫「周召分界石」。 陝西一名,源於周代周、召二公「分陝而治」,今陝縣張汴塬一帶古稱陝塬,當時的陝西就是陝塬以西的涇渭平原。

唐安史之亂後設陝西節度使,陝西始轉化為政區名稱。宋設陝西路,元設陝西行省,清也設陝西省,取全稱中的「陝」字作為簡稱。又因轄區春秋時為秦國地,故又簡稱「秦」。

白鹿原孟良崮很知名 「塬」與「崮」在陝西山東是啥意思

人們悉知的「白鹿原」,是陝西古地名,其位置大致在今天陝西省西安市東南方向10公里,灞河和滻河之間。為幾百萬年沉澱形成的土狀堆積形黃土台原。曾是古代咸陽、長安附近軍事要地。作家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就是以20世紀前半葉的白鹿原為背景創作的。

「白鹿原」名字緣由這一塊高地上住的多是姓白的和姓鹿的,所以叫白鹿原;如果另一塊高地住著姓王的和姓李的,可能就叫李王原,含義很簡單。

再來看山東。山東是古齊魯之地,歷史悠久。那裡的百姓把四面陡峭上端較平的山叫作「崮」,常見的有「抱犢崮」、「孟良崮」「松崮(松崮頂)」等名山,更有著名的「沂蒙七十二崮」。

實際「崮」的形態與陝西的「塬」很相似。崮的頂部平展開闊,峰巔周圍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緩,放眼望去,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成群聳立,雄偉峻拔。這種四周陡峭,頂部較平的山,屬於地貌形態中的「桌形山」 或「方形山」, 或叫做「方山」。的本質區別在於,裸露的「石帽子」,由堅硬的石灰岩組成,而則是由黃土構成。

白鹿原孟良崮很知名 「塬」與「崮」在陝西山東是啥意思

地理專家認為:「崮」這類地名,源於「崮」這種地形;山東叫「崮」的山多,所以叫「崮」的地名多。專家介紹,在距今5億-6億年寒武紀時代,沂蒙山區還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底有一個個突起的山地。風吹雨打,河流擺動等外力作用無時不在侵蝕著山地,經過千萬年之後,逐漸降低成平原。

當平原再遇地殼抬升時,再次被抬起,形成平頂的山地,從而進入新一輪侵蝕循環。崮就是新一輪侵蝕循環的殘留物,平坦崮頂就是平頂山地的遺存,崮頂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隱含了地殼抬升運動的重要信息。

山東的「崮」主要分布於魯中南低山丘陵地區,集中於沂蒙山區的蒙陰、沂水、沂南、沂源、平邑、費縣、棗莊市山亭區等7個縣區境內。有名有號的「崮」不下百座,組成了壯美的沂蒙崮群,其數量之多、地域之集中、形態之壯美,為世界罕見,素有「山東七十二崮奇觀」的稱號。當然,「七十二」並非精確數字,只是用以形容「崮」這一奇特地形分布之廣泛。事實上,整個沂蒙山區的「崮」,大大小小加在一起至少也有上千座之多。

有些「崮」還以象形命名,如石人崮、拔垂子崮、油簍崮、馬頭崮、龍鬚崮;也有的以「崮」的作用和方位命名,如晨雲崮、暸陽崮、透明崮、北岱崮、南岱崮;還有的是以傳說命名,諸如孟良崮、抱犢崮、和尚崮等。

在山東大大小小的「崮」中,知名度最高的當是孟良崮岱崮。孟良崮位於山東省中南部,屬於沂蒙山地區蒙山山系的一部分。相傳宋朝時楊家將中著名的將領孟良曾屯兵於此,因而得名。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在孟良崮一舉殲滅了國民黨的精銳部隊整編七十四師,擊斃該師中將師長張靈甫,孟良崮也因此而名揚海內外。

白鹿原孟良崮很知名 「塬」與「崮」在陝西山東是啥意思

(孟良崮)

岱崮地處山東臨沂市境內,位於孟良崮北面,它分為南、北兩個岱崮,且兩崮相距僅1500米。只要控制了南北岱崮兩個制高點,就控制住了這裡的交通往來。據說人們爬上崮頂,遠眺可以望見泰山,而泰山古稱「岱」,此崮也就被命名為岱崮。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张宗昌当初投奔张作霖 见面礼为何是两只空筐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