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周壹講義 教會史:教皇權勢

每周壹講義 教會史:教皇權勢

1、對教皇制形成的回顧。

從以往教會史的介紹,我們已經看見,由於教會的發展,自然需要有一位長老(或監督)領導,需要有主教(bishop)的頭銜。

後來又因為要對付異端諾斯底主義及孟他努主義,教會漸漸發展形成成主教制,成為具有中央集權形態的教會組織,以解釋聖經並決定正統信仰標準,因為連異端也引用聖經。

在以往的介紹中已經提到:而帝國內最大城市的主教稱為主教長(patriarch),中等城市的主教被稱為省主教。西方各教會主教漸漸承認羅馬主教有超越其它主教的地位。當公元461年,大利奧(利奧一世1,又稱大利奧(Leo I,拉丁文Papa Leo I),在位期間:440年9月29日—461年11月10日。生於義大利的多斯加尼(Tuscany)區。430年開始參加羅馬政治活動,在擔任主教之職務後殘酷鎮壓摩尼教,焚毀它的書籍,並將他的首領送交羅馬法庭審判。在任20餘年,為羅馬教廷建設做出了貢獻,是羅馬教會第一個傑出的教皇。)死時,教皇制已完全建立了。

到查理曼時代,稱省主教為大主教(Archbishop),而這個頭銜一直被羅馬天主教沿用至今。在他的轄區內大主教可以對其它主教行使制裁權。

現今在許多宗派中,大城市教會的傳道人無權管理鄉村小教會的傳道人,所有傳道人都地位平等。然而,今天仍有人會以為大城市教會的牧師比小地方教會的傳道同工重要。

這一類感覺成為教皇制發展的第一個因素。在全羅馬帝國中沒有一座城可以和羅馬相比,它被稱為「凱撒之城」,而羅馬城所代表的各項優越特權都落在一個人身上,就是羅馬教會的主教。

逐漸地,若一些爭論難作決定時,其它主教便習慣地向羅馬主教請訴。過了不久,羅馬主教便要求統管全國所有教會的主教。他們聲稱歷史已證明羅馬是上訴的最高法庭,連聖經也支持他們的說法。加上他們深信羅馬教會是使徒彼得親自設立的,根據是耶穌基督曾對彼得說:「你餵養我的小羊,牧養我的羊。」當時的主流教會認為,基督已將群羊整個交往彼得手中。主張:「天國鑰匙的權柄也交給了彼得」。那時代的人,都相信彼得是使徒中居首位的人,也相信彼得是教會的第一任主教,而羅馬主教是承繼彼得地位的人。這些觀念就形成了教皇制的基礎,因此,羅馬天主教稱教皇寶座為「聖彼得座位」。

2.歷史事件加強教皇制

許多環境的興起有利於教皇權勢的發展。歷史上一連串事件的發生,似乎在將權威彙集到羅馬主教身上。

首先是蠻族的入侵。當時整個義大利都服在羅馬之下,由於都接受基督教信仰,所以非常尊重羅馬主教;當皇帝無法保護百姓時,羅馬主教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竟能保護羅馬城,免於蠻族的侵略。羅馬城的絕境成了教皇制的機緣。

西羅馬的覆亡大大增進了教皇的特權。因為在羅馬,再也沒有皇帝的影子遮蓋在主教之上,羅馬主教變成西方最重要的人物。

羅馬教會派遣許多宣教士前往北歐各地宣教並建立教會。尤其是人數眾多的日耳曼人接受基督後,一位被稱為「日耳曼人的使徒」的著名傳教士波尼法修與羅馬主教非常親密,他在宣教時,奉羅馬主的名工作。這些宣教士所設立的教會,很自然地尊羅馬教會為他們的領袖。

回教勢力征服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及北非後,為羅馬主教除去了安提阿、耶路撒冷、亞歷山大及迦太基四個競爭的對手。

教會又遭到極大的災禍,這些災禍無形中再度加增羅馬教會首腦人物的權勢。在人心有一個趨勢,就是把羅馬主教提升到全教會首要的地位。

3.以欺詐手段增進教皇權勢

一些人為的陰謀,藉著欺詐與偽造,成功地加強了教皇的地位和權勢。有兩個例子可以說明他們如何藉欺詐手段達到目的:

大約在查理曼時代,出現了一份很怪的文件,稱為「君士坦丁御賜教產諭」(Donation of Constantine),內容敘述君士坦丁大帝因教皇西維斯特(Sylveter)的禱告,麻瘋病得以痊癒,在感激之餘,他決定遷都至拜占庭,就是後來的君士坦丁堡,目的是為了不讓屬世政府妨礙教皇的屬靈政體。根據該文件,君士坦丁於離開羅馬時,下令所有教會聖職人員都要臣服於教皇西維斯特一世以及他的繼承人,此外,君士坦丁還將羅馬城和義大利所有的省份、地區和城市都轉移給教皇。因此,根據該文件,君士坦丁將帝國西方整個主權賜給了教皇。

大約於九世紀中葉,又出現了第二份神秘文件,稱「伊西多爾教令集」(Isidorian Decretals)。據說這些教令是由塞維爾的伊西多爾所收集的。該文件包括自第一世紀羅馬的革利免到第八世紀貴格利二世期間,各教皇及會議所作之決定。根據此文件,主教可以直接向教皇請訴,主教和教皇均不在屬世政府轄管之下。「君士坦丁御賜教產諭」也包括這份教令集中。

所謂「聖品階級」(hierarchical system)是經過數世紀發展而成的,而編造「伊西多爾教令集」的目的,在證明第九世紀教皇所宣布的主權,早於數世紀前就實行了,

這些文件歷經數百年之久,一直被公認為是真品,無人懷疑其價值。直到公元1433年,庫薩(Nicholas de Cusa德國天主教樞機主教、中世紀最偉大的神秘主義思想家、法學家、天文學家、實驗科學家、哲學家、數學家、光學家、古典學家、醫師和近視眼鏡(1451年)的發明者。1401年生於今德國境內的尼古拉斯?克雷布斯(拉丁語稱庫薩)一船主兼商人家庭。1416年入海德堡大學學習法律,1417年轉帕多瓦大學。1423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畢業。之後,他放棄法律而進入教會。1425年入波恩大學攻《教會法》。學成後曾在波恩短期行醫。後成為特里爾大主教齊根海因的奧托的秘書。1426年移居科隆後以探索物質本源和研究德國法律史漸負盛名。1427年奧托去世後,由於教會就其繼任人的問題的紛爭,使大主教職長期空缺。他又成為了教皇派駐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使節。1430年被任命為神父。)首先指出「伊西多爾教令集」是贗品。自此以後,這份文件被改稱為「偽伊西安爾教令集」。公元1440年,瓦喇(Lorenzo Valla)證明「君士坦丁御賜教產喻」是一份偽造文件。今天,天主教學者和基督教學者均同意這兩份文件為贗品。

假文件是很普通的事,只是這兩份文件是假文件中最大的騙局;然而,當時它們所矇騙的世界,是個非常無知的世代。整個中世紀都深信它們是真的,它們讓教皇有充份的時間建立權威。

自從公元1054年,東西方教會正式分裂後,君士坦丁堡主教長不再成為羅馬主教的競爭對手,羅馬主教——當時的教皇,便高倨西方教會之首;君士坦丁堡主教長則高倨東方教會之首。

4.教皇尼古拉一世

教皇尼古拉一世在位年代為公元858至867年,他為教皇地位及權勢立下堅固的基礎。奧古斯丁所寫的「上帝之城」(《上帝之城》(412~427)主要論述神聖的照管及人類的歷史。提醒神的國度是屬靈及永垂不朽的,而並非是這世界任一國家能取代的。「上帝之城」可說是第一部教會歷史哲學。此書顯示出奧古斯丁不但是哲學家、神學家、護教士,更是道德家、政治思想家,亦同時是文學家和戲劇批評家、時代和歷史之評釋家。此書左右了整個中世紀的政治發展。全書共二十二卷,歷十四年(412-426)光陰才完成。首十卷為基督教作有力的辯護,反駁異教主義及羅馬愛國主義;後十二卷論地上之城及天上之城的源起、發展及指歸,地上之城因不自愛藐視上帝終必衰弱,上帝之城則以神愛為本必然興旺長存。)大大影響了中世紀,也激發了查理曼大帝,同時給尼古拉一世深刻的印象。他定意用自己一生的年日,把書中的理想實行出來。他深信:「所有主教都是教皇的代理人,教皇是全教會的統治者,教會超越所有屬世權勢。」尼古拉一世雖然在發展教皇權勢上不遺餘力,但只止於某個程度。然而他對教皇權勢的宣告,卻成為後繼教皇奮鬥的目標。權勢幾乎達到此目標的教皇,有貴格利七世與依諾森三世(Innocent III)。不過,沒有一個教皇比尼古拉一世對教皇權勢作更大的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牽手HIH 的精彩文章:

TAG:手牽手HI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