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國家寶藏》:帶你遊覽跨越中華5000年的9大國家級博物館!
《國家寶藏》是由CCTV綜藝頻道每周日晚19:30播出的文博探索節目,由張國立擔任001號講解員,李晨、劉濤、王凱、梁家輝、王剛、段奕宏等擔任國寶守護人 。
自2017年末播出以來,一掃觀眾對於文博探索類節目冷門的印象,在年輕人中引起了廣泛討論,90後00後們紛紛打Call。這檔節目讓人們明白文物不僅是一件件躺在冷冰冰博物館中的器物,它們背後更是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歷史見證,每一件文物背後都有著或熱血、或坎坷、或壯麗、或清逸的故事。
《國家寶藏》由張國立擔任001號講解員,每周日一集,每集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交予觀眾甄選選出一件寶藏入駐特展。每件寶藏都擁有自己的明星「國寶守護人」,他她們將為大家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解讀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基因密碼。
此次央視聯合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將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
故宮博物院——紫微星之城
門票價格:旺季60元 淡季40元(實行全面網路購票)
開放時間:旺季(04.01至10.31)08:30-17:30,淡季(11.01至03.31)08:30-17:00,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故宮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館。成立於1925年的故宮博物院,建立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歷經五百年興衰榮辱,帝王宮殿的大門終於向公眾敞開。故宮博物院絕無僅有的獨特藏品,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
「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體系完備、涵蓋古今、品質精良、品類豐富。現有藏品總量已達180餘萬件(套),以明清宮廷文物類藏品、古建類藏品、圖書類藏品為主。藏品總分25種大類別,其中一級藏品8000餘件(套),堪稱藝術的寶庫。
在《國家寶藏》中故宮博物院帶來了
《千里江山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守護人:李晨(演繹宋微宗)
《千里江山圖》卷是北宋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此圖描繪了祖國的錦繡河山,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一向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中的巨制傑構。
各種釉彩大瓶——「瓷母」
守護人:王凱(演繹乾隆帝)
各種釉彩大瓶,清乾隆年間制,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5層之多,其標誌著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頂峰,享有「中華瓷王」的美稱。
石鼓——「中華第一古物」
守護人:梁家輝(演繹司馬光)
石鼓又稱陳倉石鼓,大秦帝國的「東方紅」,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627年發現於鳳翔府陳倉境內的陳倉山(今陝西省寶雞市石鼓山),其上文字為我國現存最早石刻文字,稱「石鼓文」。
湖北省博物館——火與銅的共舞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09:00-17:00;每周一(國家法定假日除外)閉館
湖北省博物館現有藏品24萬餘件,國家一級文物近千件。以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為代表的史前陶器,盤龍城和曾侯乙墓為代表的青銅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漢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雲夢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簡,梁庄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最具特色,是館藏文物的代表。其中鄖縣人頭骨化石、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和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被譽為湖北省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
在《國家寶藏》中湖北省博物館帶來了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
守護人:段奕宏(演繹越王勾踐劍的劍靈)
越王勾踐劍,劍身長47.3厘米,滿飾黑色菱形幾何花紋,出土於湖北江陵望山1號楚墓,劍雖深埋於地下2400多年,出鞘時劍身仍寒光閃閃,毫無鏽蝕,刃薄鋒利,在劍身刻有鳥篆銘文:「越王鳩淺,自作用劍」。
雲夢睡虎地秦簡——首次發現的秦代竹簡
守護人:撒貝南(演繹「喜」官員)
雲夢睡虎地秦簡,1975年出土於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11號秦墓中,共1155枚,長度在25至27.5厘米之間,內容包括我國迄今發現最早最完整的法典——《秦律十八種》等多部秦代律典,對於研究秦代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曾侯乙編鐘——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守護人:王剛(演繹戰國曾國國君曾侯乙)
曾侯乙編鐘,1978年在湖北隨州市出土,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先秦編鐘里規模最大、數量最多、鑄造最精、音樂性能最好、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套。其最神奇的是合瓦形外形造就的「一鍾雙音」,整套編鐘音域寬廣,可以旋宮轉調,是現今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具備了12個半音音階關係的特大型樂器,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河南博物院——上古文明開源之地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09:00-17:30(冬季09:00-17:00),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河南博物院,始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館藏文物17餘萬件。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核心區域,八大古都占其四(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文物資源豐富,其館藏文物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與國家二級文物5000餘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極高,一部分藏品被譽為國之重器。因為歷史原因,部分珍貴文物現存於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
在《國家寶藏》中河南博物院帶來了
婦好鴞尊——九大鎮館之寶之一
守護人:劉濤(演繹商朝女戰神婦好)
婦好鴞尊,出土於安陽殷墟遺址,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一件鳥形銅尊。作為一件動物造型的禮器,它既有生動形象配以繁複紋飾,亦有現實關照和審美感情,表現了我國先民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創造力。該尊是商代王后婦好的器物,共有兩件,另一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賈湖骨笛——我國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樂器
守護人:蔡國慶(演繹遠古人老蔡)
賈湖骨笛,出土於距今7800年~9000年新石器時代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282號墓,以鶴類禽鳥中空的尺骨製成,可以演奏出近似七聲音階的樂曲,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時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的管樂器,更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其出土改寫了中國音樂起源的時間和歷史,也是東亞史前音樂文明的傑出代表。
雲紋銅禁——我國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禁類器物
守護人:雷佳音(演繹春秋楚國令尹子庚)
雲紋銅禁中「禁」字有禁戒飲酒之意。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川春秋晚期楚墓,是我國禁止出境的重要文物。它不僅是目前所見體量最大、紋飾最為繁複精美的銅禁,其失蠟法鑄造工藝之精美世所罕見。目前出土的雲紋銅禁全國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這件體積最大、時間最早。
陝西歷史博物館——四朝文明定鼎天下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旺季(03.15至11.14)08:30-18:00,淡季(11.15至03.14)09:00-17:30,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除夕日閉館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裡建都。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17餘萬件(組),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
在《國家寶藏》中陝西歷史博物館帶來了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美人香如玉
守護人:馬蘇(演繹楊貴妃)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制於唐朝,1970年出土於西安何家村窖藏。其銀制外壁呈圓球形,通體鏤空,以中部水平線為界平均分割形成兩個半球形,上下球體之間,一側以鉤鏈相勾合,一側以活軸相套合,下部球體內有兩層銀制同心圓機環,分別與外壁和最里金香盂相連。
杜虎符——調兵遣將
守護人:劉奕君(演繹秦國杜縣縣令嬴杜)
杜虎符為戰國時期至秦朝的文物,1973年被西安南郊杜城村民發現。此件為虎符的左半符,虎作行走狀,昂首,尾巴蜷曲。其上有錯金小篆銘文9行共40字。若需調動50人以上兵力,須有能與此符相合的君王右半符。這反映了秦高度集中的軍權和以「右」為尊的習慣。
闕樓儀仗圖壁畫——重現大唐盛世風光
守護人:郭濤(演繹小兵李濤)
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於1971年出土於咸陽乾縣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此圖世所罕見,反映了王宮闕樓建築的形象:以門闕構圖為主體,各以一座母闕、二座子闕排成「三出闕」形式,闕樓磚砌台基及雕刻花紋、闕樓的挑檐及斗拱、鴟尾等都描繪的清楚可辨,再襯托山巒、樹木之景,更見闕樓氣勢恢宏。
遼寧省博物館——新中國第一座博物館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旺季09:00-17:00,淡季09:30-16:30,每周一(國家法定假日除外)閉館,除夕日閉館
遼寧博物館藏品總量達11.5萬件,以遼寧地區考古出土文物和傳世的歷史藝術類文物為主體,藏品分為考古、書畫、雕刻、陶瓷、絲綉、服飾、銅器、貨幣、漆器、景泰藍、傢具、古生物、少數民族文物、甲骨、碑誌等17類文物,形成了規模宏大的收藏體系,其中尤以晉唐宋元書畫精品、宋元明清緙絲刺繡、紅山文化玉器、商周時期窖藏青銅器、遼代陶瓷、歷代碑誌、明清版畫、古地圖、清李佐賢《古泉匯》著錄的歷代貨幣等最具特色和影響。
在《國家寶藏》中遼寧省博物館帶來了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
守護人:陳曉(演繹顧愷之)
《洛神賦圖》是中國東晉繪畫作品,作者顧愷之,原作已佚,今存有宋代摹本5卷,皆絹本設色。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縱26.3厘米 橫641.6厘米。原作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描繪了曹植與甄宓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曹植在甄宓遭迫害慘死後將思念寄托在傳說人物洛神之上,是中國古代繪畫的瑰寶之作。
銅鎏金木芯馬鐙——中國最早發明
守護人:關曉彤(演繹花木蘭)
銅鎏金木芯馬鐙,遼寧省朝陽市北朝馮素弗墓出土,高23厘米。馬鐙的木芯為桑木條揉成,外麵包釘一層鎏金銅片,馬鐙為中國所發明,最早的鐙約出現在三世紀,僅一側有,四世紀時發展為雙鐙,大大提升了騎乘的舒適和便利。此後馬鐙傳入歐洲,對其中世紀騎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萬歲通天帖——雙勾填墨臨摹
守護人:寧靜(演繹武則天)
《萬歲通天帖》又稱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王氏寶章集》。縱26.3厘米、橫253.8厘米,為唐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有王羲之後裔王方慶所進獻之原本的摹本。此卷勾摹精妙,有「下真跡一等」之譽,從中可以看出魏晉南北朝之間書風的傳承關係,為研究我國書體的發展演變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湖南省博物館——豐富的漢朝文化藏品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09:00-17:00;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除夕日閉館
湖南省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8萬餘件,尤以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書畫和近現代文物等最具特色。為了使這些文物瑰寶能在這座藝術殿堂得到充分展示,湘博人科學深入地挖掘文物的內涵,利用現代陳列藝術,精心打造了「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和「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兩個基本陳列和青銅、陶瓷、書畫、工藝4個專題展館來展示人類優秀文化遺珍。
在《國家寶藏》中湖南省博物館帶來了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長沙窯精品之作
守護人:何炅(演繹窯口老闆)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制於唐朝,通高19厘米,為樽酒之用。壺口沿外翻,粗頸短流,背部裝有一執手。瓜棱形腹,平底。以褐彩在流下腹部題寫詩歌一首:「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哢(lòng)春聲。」以詩文做壺身裝飾,是長沙窯瓷器的一大特徵。這件執壺所題詩句朗朗上口,筆法勁道。
辛追墓T型帛畫——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守護人:雷佳(演繹畫師)
辛追墓T型帛畫,1972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這幅彩繪帛畫用單層的細絹作地,絹地呈棕色、T形,上寬下窄。其圖案內容分上、下兩部分,主題思想是「引魂升天」,寄託了墓主人對死後靈魂上升的期待。其而保存完整,色彩鮮艷,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技法精妙。
皿方罍(léi)——堪稱「方罍之王」
守護人:黃渤(演繹皿方罍器身)
皿方罍一般指皿天全方罍,1919年被湖南省桃源縣農民艾清宴父子發現。罍為禮器中的大型盛酒器,此件是迄今發現最大、最精美的一個。全器以雲雷紋為地,上飾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器身鑄有「皿作父已尊彝」六字銘文。
浙江省博物館——越地長歌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09:00-17:00;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浙江省博物館館藏文物及標本十萬餘件,文物品類豐富,年代序列完整。其中,河姆渡文化遺物,良渚文化玉器,越文化遺存,越窯、龍泉窯青瓷,五代兩宋佛教文物,漢代會稽鏡,宋代湖州鏡,南宋金銀貨幣,歷代書畫和金石拓本,歷代漆器等,都是極具地域特色及學術價值的珍貴歷史文物。
在《國家寶藏》中浙江省博物館帶來了
玉琮——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
玉琮,出土於距今4000年前的杭州良渚文化遺址,通高8.9厘米,射徑17.1-17.6厘米,整器重約6500克。良渚遺址出土有大小不一的大量玉琮,本件是體積最大、造型最精、紋飾最美的一件,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器形外方內圓,上大下小,中間對鑽圓孔。中國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禮制。
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大唐開元二年名師雷威制
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通長124.8厘米、寬12.5-18.8厘米、厚5.4厘米,是目前能見於著錄的存世唐代古琴中音質無與倫比的神品。此琴為落霞式,造型古樸典雅,在民國古琴界就有著超凡地位,雖歷經千年滄桑卻仍能奏出動聽琴音,音質絕佳,極富感染力,得古琴名藏家楊宗稷評價「可謂鳳毛麟角矣」。
寧波「萬工轎」——八抬大轎
寧波「萬工轎」,是清末民初寧波式花轎,因製造時耗費了一萬多個工時得名「萬工轎」。此花轎長150厘米,寬90厘米,高275厘米,是世上現存最豪華的花轎,朱金木雕極品。它採用榫卯結構聯結,沒有一枚釘子,由幾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組成,沒有轎門,迎親時有專門的拆轎師傅隨隊負責拆卸,使新娘子方便出入。
南京博物院——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周一 09:00-12:00、周二-周日 09:00-17:00,除夕、大年初一閉館
南京博物院現擁有各類藏品43萬餘件(套),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均為歷朝歷代的珍品佳作,可以說是一座巨大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成為數千年中華文明歷史發展最為直接的見證。其中,新石器時代「玉串飾」,戰國「錯金銀重烙銅壺」、「郢爰」,西漢「金獸」,東漢「廣陵王璽」、「錯銀銅牛燈」、「鎏金鑲嵌神獸銅硯盒」,西晉「青瓷神獸尊」,南朝「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明代「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等為國寶級文物。
在《國家寶藏》中南京博物院帶來了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磚畫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1960年在南京西善橋宮山北麓南朝帝王陵墓中被發現,長2.4米、高0.88米,是同類磚畫中規格最大、內涵最為豐富、保存最為完好的一件。魏晉時的名士竹林七賢和春秋時的高士榮啟期同時出現在一幅畫面中,兩組人物各自獨立又和諧統一,反映了當時「貴在肆志」、「仰慕同趣」的社會風尚,堪稱國寶中的國寶。
坤輿萬國全圖——國內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全長3.8米,寬1.92米,原為6幅條屏,後裝裱為一圖。原作傳為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所繪並在萬曆三十(1602年)年刊印但已失傳,該刻本的彩色摹繪本於六年後由明宮廷摹繪,共12份,現僅存南博所藏這一份。該圖是中國「海上絲路」文明和西方航海大發現的見證,展示了全新的世界格局,解釋了宇宙結構。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被稱為「天下第一塔」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上世紀60年代初在南京被發掘,大報恩寺琉璃寶塔高達78.2米,通體用琉璃燒制,建於明初永樂年間,毀於「太平天國」戰事,自建成至衰毀一直是中國最高的建築,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被當時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的標誌性建築,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
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09:00-17:00;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餘件,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研究、展覽和教育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上海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包括青銅、陶瓷、書畫、雕塑、甲骨、符印、貨幣、玉器、傢具、織綉、漆器、竹木牙角、少數民族文物等31個門類,尤以青銅、陶瓷、書畫最為突出。
在《國家寶藏》中上海博物館帶來了
西周大克鼎——海內三寶之一
大克鼎又稱膳夫克鼎,清光緒年間出土於陝西扶風縣窖藏,為西周孝王時器物。鼎身有銘文290字,記錄了其主人——西周膳夫克因祖父有功受周王嘉獎之事,還描述了獎賞內容,是青銅轉變期的代表,與大盂鼎、毛公鼎並稱「海內三寶」,是上博的鎮館之寶。
商鞅方升——商鞅變法的歷史見證
戰國商鞅方升,作為量器,它200毫升的容積是商鞅統一度量衡所規定的標準「1升」,是為秦始皇將商鞅所定秦制推行全國的詔書,是我國禁止出境的重要文物。
緙絲蓮塘乳鴨圖——現存宋代緙絲上乘之作
緙絲蓮塘乳鴨圖,縱107.5厘米,橫108.8厘米,為南宋著名緙絲工匠朱克柔的頂級傳世之作。此圖中紅葉白鷺,綠萍翠鳥,蜻蜓草蟲,雙鴨遊樂,畫面生動活潑,色彩富有變化。青石處有緙制隸書小款「江東朱剛制,蓮塘乳鴨圖」,下有「克柔」印一方。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
了解一個國家先從它的歷史開始,了解它的歷史最好的途徑就是它的博物館!
快來9大國家級博物館領略橫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文明!
我在博物館等你!
------ 人生短暫,快樂無限 ------
旅遊防騙防坑
FOR A BETTER LIFE
TAG:旅遊防坑防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