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學術圈也看臉

原來,學術圈也看臉

歡迎點擊「科學網」關注我們!

摘要

一篇 PNAS 論文發現,對於科學家而言,臉會直接影響科研成果的傳播和受認可程度。

步一/Indiana University&李江/浙江大學

今年讀到的最精闢的一句話是『讀書是治療自卑的唯一方法』(咪蒙)。對,我們好好讀書是因為內心自卑,尤其是在這個看臉的時代,而且一不小心讀到博士,然後又繼續教別人讀書。原諒我把咪蒙的『讀書』偷換了概念。

社會盛行兩個觀點:其一,人丑只能多讀書,畢竟沒法靠臉吃飯,這大概是激勵中小學生好好讀書的最佳金句;其二,書讀多了人變醜,不解釋,詳見下圖。

註:圖片來源於百度(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照)

無論是上述哪一種觀點,社會已經形成了對讀書人的刻板印象:長得帥(美)的人,讀書肯定不行。放在學術圈,一樣成立。

「看臉」靠譜嗎?

以面部外觀等為基礎的第一印象(俗稱「看臉」)在社會活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顯示,人們往往只用幾百毫秒的時間,就可以通過「看臉」形成對對方品質、性格和能力等的第一印象。比如,下面三張臉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註:圖片來自於百度

你看出來誰聰明誰笨了嗎?

儘管這種第六感不一定準確,看臉仍然在全世界盛行,尤其是在法律、金融等行業。嗯,這兩個行業是看臉的行業。然而,當我們了解別人更多信息的時候,就逐漸發現「看臉」沒有那麼靠譜。

『臉』與科研傳播

科研有風險,入行需謹慎。大學教師的職業看似體面,但箇中滋味,只有你懂我懂。

註:圖片來自於百度

近日,PNAS上的一篇論文分析了科研人員的長相和科研傳播的關係。該研究隨機選擇了來自於美國200所高校的108位物理學系和108位遺傳學系科研人員的面部照片。然後,研究找到了一組受訪者對這些科研人員的照片進行觀察,然後讓他們給這些人的吸引力(attractiveness)、年齡和一些社會特徵(如「你覺得這個人有多聰明」等)進行打分;另外兩組受訪者則被詢問他們對這些照片上科研人員的研究的感興趣程度,以及他們認為照片上的科研人員有多大可能是出色的科學家。為了更好地對照和重複結論,該研究還使用了英國大學200位物理學系和200位生物科學系的科研人員的面部照片進行類似的實證。

結果顯示,如果一位科研人員的面相更好,更像好人,別人就更可能對他/她的研究更感興趣。小編很憤慨,這哪裡是對他的研究感興趣,分明是對他的臉感興趣。讓人欣慰的是,說這種話的主要是年紀較大和研究水平較高的受訪者。

優秀科學家的臉應該長什麼樣?

如果一位科研人員長得讓人覺得能力強、道德高,但臉一般,不熱衷社交,別人更可能認為他/她能做出高水平的研究。

按照受訪者的邏輯,優秀科學家所產出的科研成果,更可能是高質量的成果。小編又很憤慨,以後科研成果的評估,別再看什麼影響因子、被引次數了,直接看臉吧。

參考文獻

Gheorghiu, A. I., Callan, M. J., & Skylark, W. J. (2017). Facial appearance affects science communication. Proceeding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4(23), 5970-5975.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我們以前是不懂國際學術界的規矩,現在呢?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