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所有的成功都不確定,唯一的辦法只有提高概率

所有的成功都不確定,唯一的辦法只有提高概率

這是格總在人間的第115篇原創

1

各位,這是前兩天的一個對話截屏。

這位粉絲的困惑很有代表性,包括我,關於區塊鏈陸續看了很多文章和資料,直到今天,也沒有形成看法。

但是,你們有沒有覺得,類似這位粉絲的疑惑,自己也經常遇到?

比如:

有人說,年輕就要拼一把,你覺得有道理。

一會兒又有人說,年輕時候拚命掙錢,老了沒命花錢,你覺得也有道理。

又比如:

一會兒說,逃離小城鎮那種「一眼看得到盡頭的人生」,才是年輕該做的事。

一會兒,你又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大城市年輕人的「逃離平庸」之後的吐槽,好像過得也不怎麼樣。

同一個命題,好像正和反,是和否,怎麼說都有道理。

怎麼回事?

我想說,如何認識區塊鏈,或許很重要。

但是,區塊鏈不該是全部。

在認識區塊鏈之前,在你的觀念和認知裡面,還有些東西你需要了解。

那些東西,比區塊鏈重要得多。

在告訴你這些之前,我們不妨做個小測試,請你試著回答一下,如下三個問題。

1

老闆該不該事必躬親?

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從沒當過老闆。

但是我們都有自己的老闆。

依我看,老闆當然不該事必躬親,否則哪有下屬成長的空間呢?

是吧,我相信你多半也是這樣想的。

比如2015年,名嘴張泉靈從工作了18年的央視離職,加入獵豹移動成立的紫牛基金,出任合伙人。

一開始,她沿襲了自己在央視的習慣,所有的事情自己獨當一面:

因為怕麻煩,有事情我還要交代給助理,不如我一氣做完。

但很快,投資人對此不滿了:

請你加入,是看上你的格局、素質和沉澱,你把寶貴精力放在瑣事上,算什麼事呢?

沒辦法,張泉靈只好用上了助理和司機。

我們都可以理解:

老闆的單位時間價值,遠大於員工,所以,當然不應該事必躬親。

但是,在互聯網巨頭騰訊,卻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騰訊的產品迭代,就是一個被馬化騰的郵件推著走的過程。

2007年,張小龍負責QQ郵箱改版,這在當時的騰訊是一個非常邊緣的產品。

而馬化騰在一年半的時間裡,與這個團隊直接來往了1300多份郵件。

曾經主管QQ會員業務的顧思斌說,馬化騰對頁面的字體、位元組、大小、色彩,都異常敏感。

有一次,他收到一份馬化騰的郵件,指出兩個字之間的間距好像有問題。

怎麼解釋?

老闆事必躬親的企業,一樣可以獲得成功。

好像是這個道理啊?

第一次看到這些故事時,我也很迷茫。

老闆不都是該主管全局、把握宏觀的嗎?

為什麼像馬化騰這樣的老闆,會把精力放在這些看起來,僅僅到總監、最多到執行副總裁就可以搞定的事務上呢?

你可以帶著疑問,再看下面的第二個問題。

3

掙錢是該冒險還是避險?

這又是一個看起來毋庸置疑的問題。

當然是冒險了,對吧?

你稍稍網上一搜,就可以把那些有名的商業冒險故事一個個找出來。

比如那個叫任正非的43歲男人,帶著老爹老娘弟弟妹妹,住在深圳的棚屋裡。

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技術、沒有市場經驗,靠著籌集來的2.1萬元,創辦了後來的華為。

算不算得上是孤注一擲?

即使是現在的許多年輕企業家,他們的財富,似乎正是來源於對冒險的偏愛。

比如王興就說:

所謂企業家精神,就是在資源還沒完全到位之前,就已經開始追逐機會了。

王興在知乎上的留言

這些故事,你一定聽過很多,所以裡面的邏輯,你也一定認同:

風險和收益總是成正比,沒有高風險,就沒有高收益。

但這個世界上炒股最成功的人,並不這麼認為。

股神巴菲特說:

我們不必屠殺飛龍,只需躲避它們就可以做得很好了。

在股神看來,賺錢的奧秘並不在於冒險。

恰恰相反,是在於避險。

這個邏輯,似乎也能得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印證。

那些做生意賠了錢的,那些炒股被套牢的,還有那些把身家投進一個個「錢寶」,然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紛紛讓我們這些倖存者感覺:

冒險就是自殺,避險才能有機會。

看起來都有道理,然而結論卻自相矛盾,真是又一個毀三觀的問題。

不過依我看,最毀三觀的問題,還得是下面這個。

4

該不該任用有道德問題的下屬?

你可能會問,格總,沒搞錯吧,這種問題還需要問啊,當然是不能用了。

恭喜你,和中國一流的企業家想法一致。

像格力的董明珠就認為,對於人才,道德是第一位的,沒有人品的人才絕對不能用。

格力有一個技術人員,每天都有人請客吃飯。很多人到我們這裡,都說原來格力是這樣的。

而我們的產品能不能用,是技術系統說了算。

這樣一來,我們的技術系統不是以產品標準,來設定你符不符合要求的,而是給了我多少好處來設定。

所以我當初堅決把他開掉。

沒有人才,一切歸零;沒有道德,人才歸零。

沒錯,主流價值觀就是這樣說的。

直到,我讀到下面這個故事。

南北朝時期的公元537年,西魏大軍來犯,後來北齊政權的奠基者高歡,開始厲兵秣馬,準備出兵迎戰。

這時,行台郎中杜弼說:老大,你只知外敵來犯,卻不知道我們內患就在身邊,出兵之前,還請先清除內患。

高歡問:內患是誰?

杜弼指著遠處說:就是那些奢華腐靡、欺壓百姓的將軍。

高歡聽了哈哈大笑,轉身吩咐士兵們拉弓搭箭,舉刀持矛,排成面對面的兩行,叫杜弼從中間通過。

杜弼嚇得渾身發抖,汗流浹背。

高歡於是說:

箭雖在弓上但還沒發射,刀和矛雖舉起也還沒攻擊,你就已嚇得魂飛魄散了。

而那些傢伙立下過無數戰功,他們百死一生地過來,雖然道德敗壞,作用卻很大,把他們都殺了,誰去打仗呢?是你嗎?

杜弼聽完大為驚恐,跪下磕頭說:是我愚蠢,不能認識老大這個深刻的道理啊。

這就是「杜弼諫除內患」的故事,收錄在《北齊書.杜弼傳》里。

這又似乎說明了:

下屬只要好用就行,有沒有道德,並不是任用的關鍵。

這個結論,是不是又很顛覆呢?

5

三個問題,問完了。

不知道你看完之後,對每個問題,是不是都有自己的答案呢?

如果你已經有了答案,那你比我厲害。

因為我的答案,到現在也沒有。

不過,我想在這三個問題的背後,探究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你現在就一定要一個答案?

就像那位粉絲關於區塊鏈一樣,為什麼她一定需要一個答案?

我的解釋是:

因為人性。

因為人性總是在追求確定性。

絕大多數人,當面對一個問題時,會無法忍受沒有答案的境地。

如果有人給出一個非常確定的答案,哪怕論據偏頗、邏輯混亂,依然可以得到無條件的接納。

人性如此。

所以上面的三個問題,我們總能找到證據,來支撐完全對立的觀點。

所以也才看到:

錢寶們只要祭出「保本保息年化收益率50%」這樣瘋子才相信,但是無比確定的宣傳,就能有幾十萬人爭相投入。

在股市的瘋狂上漲中喊出「5000點不是夢」,或者瘋狂崩潰中堅稱「有國家托底」,股民們能把你捧成救世主和網紅。

任何公共事件發生時,哪怕事實的認定還有爭議,並非所有參與者都已經完成闡述時,偏激的批評、指責,乃至咒罵,更容易獲得傳播。

人性總在追求確定性,意味著潛意識裡面,人們並不願意承認一個事實:

不確定性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還記得馬雲說的那句話嗎?

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擔心我的企業被淘汰了。

大家都當笑話講,但我相信是真的。

因為在不確定性面前,大個子更加脆弱。

看看曾經的那些龐然大物,在如同彗星撞擊地球這樣的黑天鵝事件發生時,它們如何像恐龍一樣,紛紛痛苦倒地。

6

既然不確定性是世界的本質,那麼你一定想問:對於成功而言,就只是撞運氣了?

當然不是。

只是,你必須要相信和承認一點:

所有的成功都是不確定的,唯一的辦法只有擁抱不確定性,通過努力去提高成功的概率,從而讓自己不斷地逼近成功。

如何提高概率?

這個話題很大,這裡只簡單說三點:

第一,離那些太確定的成功之道遠一點。

這不能確保你成功,但可以確保你遠離大部分的欺騙。

第二,認識你自己。

這句箴言,鐫刻在古希臘德爾菲古廟門楣上,值得每個人思考一輩子。

因為你自己,也總是在改變。

還是設計大師山本耀司說得好: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第三,持續探究這個世界的規律。

兩個關鍵詞:

規律,不是信息。

那些零碎的、倉促的、一瞬而過的信息,太多充斥著你的視野,佔據和浪費你寶貴的注意力。

而規律,才是草蛇灰線之下,需要被你發掘出來的最核心最本質的那部分。

比如上面提到的,「人性總是追求確定性」、「去撞很強的東西反彈回來,才能發現自己」,都是規律,而且是被別人已經用爛,還會繼續、永久用下去的規律。

探究,不是知道。

別人告知的,當然可能正確,但如果僅僅是知道,就會成為我們常說的,「道理懂這麼多,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道理你真懂了嗎?不,你只是知道。

唯有親自學習、分析、嘗試、總結、反饋,才能叫做探究。

最後,請你相信,你所做的所有努力,不過是把抵達成功彼岸的概率變得大一點,再大一點。

承認提高概率這個說法,才能接受將每一次嘗試,哪怕每一次失敗,看做抵達成功之前的又一次成長,和概率提升。

更何況,成功本身,也遠遠不是終點呢?

往期話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總在人間 的精彩文章:

TAG:格總在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