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家裡實在貧窮,妻子沒法只好織布為生,結果被丈夫看到:當場休妻

家裡實在貧窮,妻子沒法只好織布為生,結果被丈夫看到:當場休妻

當今社會反腐倡廉已經成為了一種時代潮流,並且,在領導者的強力打擊下成效顯著。但其實我們國家的這種現象並非是一日而成的,很早以前就已經發出這種信號了。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貪官,這裡也不乏那些廉潔的清官。他們以身作則,不違紀,不貪污,不欺君,真正做到了在什麼位置做什麼事。

自封建社會迄今,民間對好官的稱呼,皆為清官。在正式的典章史籍中,對好官一般不稱清官,而叫「循吏」、「良吏」、「廉吏」等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機構的國家,從司馬遷的《史記》開始,就出現了對官僚的類型化評價。

今天,我們要講到的就是這樣一個清官,他從不做任何與老百姓的利益相衝突的事,甚至,在自己最窮困時,他的妻子為了節省開支而選擇種菜織布來自給自足的這種做法。但是,在他看來還是不行的,他認為,這種做法會使得老百姓的商品無法賣出,最後,導致老百姓們無法正常的生活,因此,便將自己的妻子給休了。

也許,你會覺得他這樣的做法太過於做作了,可他就是這樣一個人,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認識認識他吧!

在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曾經有一位宰相,他不僅有著極高的學識,而且,為人清廉,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而且,因為他的個人原因,導致魯國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員各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這個人就是公孫休!

公孫休是一個非常廉潔的人,他做什麼事都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比如,在他還是宰相的時候,他認為官員們的待遇本就足夠優厚了,如果官員們還要加入從商的行列,那麼,就會使自己的小金庫越積越多,最後,導致老百姓們更加貧窮,所以,公孫休便制定了一條關於官員不允許經商的政令。

可以說,他的這一做法可謂是將利益最大化的交到老百姓的手中,而且,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他為民著想的為官員則。公孫休不僅做事廉潔公正,為民著想,而且更是以身作則。他從不接受別人的禮物,也不虧欠別人人情,就是為了不讓有心之人人有機可乘!

公孫休有一個學生叫子明,有一天子明來拜見公孫休,可公孫休還沒回來,子明便在他的書房裡等待著他。一會,公孫休回來,看見子明,寒暄過後兩人談到了吃飯的問題上。公孫休說:「今天自己吃了一條鯉魚,味道十分鮮美,魚肉是那麼的美味,要是以後每天都能吃上那麼一條魚該有多好啊!」

公孫休說完後便有宗正家的管家前來送魚,可是,公孫休當場就以自己不能吃魚為由拒絕了他。子明感到十分奇怪,上前詢問。

公孫休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要是我今天收下了他的魚,便是欠他一個人情,以後如果到了要還人情的時候,萬一是做對不起百姓的事,那我又該如何呢?所以,這魚不能收。」聽完後子明才恍然大悟,並以此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腐敗這事兒,可以說,是跟人的私慾有關的。私慾人人都有,但不是每個人都腐敗,為什麼呢?

甚至,朋友說了:「俺倒是想腐敗呢,沒人給我送禮啊。」所以,權力才是腐敗的基礎。沒權的人腐敗不起來。不受約束的權力一日不除,腐敗就一日不止。

公孫休的拒魚事件很快就傳了出來,人們都為他的這種行為而感動,因此,司馬遷將他寫進了《史記》當中,讓後世廣為流傳。然而,公孫休所做的最讓人感動的事卻不是這件,而是前文說的他將自己的妻子休了這件事情,只因為妻子妨礙了老百姓的利益。

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作為一個清廉的宰相,家裡肯定也有些許的入不敷出,他的妻子為了使這個家過得好一些,便自己在家種地,自己織布做衣。他妻子的這種做法本來就是再正常不過了,畢竟,從古自今便流傳著男耕女織的這一說法,不過,公孫休還是將他的妻子休了。公孫休這樣說:

「老百姓們都是靠買賣為生,如果我們這些官員都已經自給自足了,那麼,他們的產品又要賣給誰呢?所以,我們必須支持老百姓的買賣,讓老百姓能夠得到最大的利益。因此,對於我妻子的這種做法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所以,我選擇將她休棄。」

清官比之於貪官而言,畢竟對人民有益,為人民做好事,對社會歷史起過積極作用,也更為人民所稱道;他們廉潔奉公、公正執法的一面,對今天的法治建設與廉政建設,仍不乏學習、借鑒意義。然則,任何事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一陰一陽,一善一惡,必有偶焉。

可以說,像公孫休是這樣的清正廉潔,這難道不讓那些貪污腐敗之人感到羞愧嗎?我想,如果我們現在所有的當官人都像公孫休一樣的話,那麼,我們的國家可能會更加的強大!我們國家的這些老百姓們就不會有那麼大的貧富差距了!所以,清廉是多麼重要。

參考資料:

『《中國歷史上十大清官》、《公孫休嗜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一女道士稱:九月九日這一天我必死,這天十萬人前來看她「升天」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