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三個月不上浮 核潛艇里的氧氣如何產生?不要看得太複雜:其實非常簡單

三個月不上浮 核潛艇里的氧氣如何產生?不要看得太複雜:其實非常簡單

潛艇的發展可以說已經非常就遠,早在16世紀西方就已經開始探索水下世界,為後期的潛艇研製打下了基礎,1620年首艘有文字記載的可潛水船隻被英國人設計出來。鑒於技術的限制,潛艇只能依靠人力來提供動力,並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潛艇,直到19世紀80年代,潛艇的才開始高速發展,並部分實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從各國認識到潛艇的重要性開始,潛艇在軍事領域奠定了基礎,確立了在武器發展中的地位,在一戰中潛艇可謂是一戰成名,特別是德國的U型潛艇。在一戰短短的4年時間裡,擊沉了協約國各種船舶數百萬噸,令其他國家刮目相看,認識到潛艇的重要性。

二戰潛艇更是成為決定海戰勝負的重要武器裝備,德國在二戰期間一共建造了1150艘潛艇,有807艘受損,其中日本獲得德國技術後在潛艇方面的發展也是非常迅速。整個二戰中,日軍的潛艇同樣發揮相當大的作用,其中潛艇戰績最傲人的還是美國,美國在二戰期間用潛艇擊沉了1569艘敵艦,總噸位高達530萬噸之多,從此美國潛艇的發展在世界中開始處於領先地位。

潛艇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大國的戰略支柱,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常規潛艇、核潛艇,噸位越來越大,能發射的導彈越來越多,越來越難以被發現,潛伏時間越來越長,下潛深度也越來越深。潛艇執行戰備任務時,可能出海一個月也不一定回港,並且不上浮,一直在水下航行,如果是戰略核潛艇,那時間更長,我國就曾創造過核潛艇連續90天不間斷航行,不上浮不停靠的記錄。

90天也就是3個月,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100多號人如何生存這麼久,這想必更多人都想問的問題,糧食可以靠儲備,但是潛艇成員所需的氧氣呢?這如何解決!今天我們再提及這個問題時有點老生常談了,不過還是給大家科普一下。我們都知道,我們在大自然中氧氣佔比為21%,如果氧氣含量低於16%人就會感到呼吸困難,低於10%時會神志不清,低於6%時會修克甚至死亡。

所以在潛艇密閉環境中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將空氣中的氧氣濃度維持在21%左右呢?事實上,潛艇中有很多制氧裝置,包括水電解氧氣、氧氣儲存罐、氧氣再生葯板、氧燭等,通過一些化學反應,吸收掉二氧化碳,同時產生氧氣,達到循環利用的效果。另外,潛艇內部的其他氣體含量也要嚴格控制,一旦某種氣體超標,可能就會導致意外發生,偶爾也會在夜間上浮換氣,所以潛艇兵可以說最艱苦最危險的兵種之一,說到這裡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迷哨所 的精彩文章:

洲際彈道導彈飛行1萬公里要多久?即使20馬赫飛行:飛行時間也超出你預想

TAG:軍迷哨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