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簡析
輕觸收聽語音版,或移步【喜馬拉雅FM】、【網易雲音樂】以及【企鵝FM】搜索【更好時代知識服務】收聽:
(由聲優楊一方演繹)
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簡析來自更好時代00:0004:15
-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中國嚴格意義上的封建社會,只存在於周朝,因為只有周朝的朝廷是在一個最高統治者的統治下,分為金字塔式的幾級諸侯;每一個諸侯對最高統治者俯首稱臣,但在自己的統治區域內,又是世襲的統治者,也是世襲的地主;土地屬於統治者,而農民只有耕種土地的權利。
慢慢地周王的權力旁落了,各國之間的兼并戰爭頻繁爆發,逐漸形成了齊、楚、秦、燕、趙、魏、韓七個實力強大的「戰國七雄」,戰國時期的到來,標誌著封建社會的徹底崩潰。
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各國,秦始皇將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每個郡設置郡守、郡尉和監御史,分別管理民政、兵事和監察,這並非秦始皇的發明,而是商鞅變法後的慣例。而到了漢朝,這種制度最終逐漸得到了鞏固。武帝即位之後,鞏固中央集權,削弱諸侯權利,其中包括諸侯的經濟特權。
-
古代中國的學術思想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孔子和儒家學派應運而生,孔子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希望能夠陶冶人的性靈,改變社會的品質,但孔子的學說在當時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他帶領弟子四處遊說,希望能夠被諸侯賞識,卻四處漂泊。
戰國初期,儒家和墨家兩個學派是顯學;到了戰國中期,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了很多思想;到了戰國晚期,各個學派又表現出混合的趨勢。
在秦朝建立後,為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百姓開展了「焚書坑儒」,主要目的是樹立起法家的思想正統地位,避免因思想多元而增加統治的不穩定因素。漢武帝劉徹即位後,國家已經漸漸恢復了元氣,因此他決心要做出一番事業,來鞏固國家的統治,於是儒家學說逐漸復興。
-
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
春秋時期,各國的國都,都發展成了政治兼商業中心,最晚在春秋晚期,各國的國都里就有不少衣著華麗的富商。到了戰國時期,使用奴隸和僱傭勞動力的大企業出現,隨著工商業的發展,貨幣的使用也在逐漸進步。
在戰國初期,銅錢得到普遍地使用,黃金也開始成為一種貨幣,這個時期都市在增多和擴大,商業逐漸遍布在各大都市,不再僅僅局限於國都內,在戰國時代,人口超過萬戶的都市已經非常普遍。
秦始皇時,採用法家的方略,重視農業,對商業和商人進行嚴厲地打壓,甚至在徵發兵役時,都會先徵發商人,種「重農抑商」的政策,對商業經濟的發展確實有很大的阻礙。
漢武帝採取了「新經濟」政策,加強對商業和商人的管理,實行徹底的幣制改革,集中貨幣發行權,禁止地方鑄錢,並且統一貨幣。另一個方面是創立國營的工商業,將鹽、鐵和酒的生產經營權收歸中央,並且頒布法律,規定將地方貢品換成現錢;在中央開設國立貿易局,網羅天下貨物,「賤時買,貴時賣」,以此防止商人搞價格戰。
-完-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