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手機機身材質展望:陶瓷稀有玻璃爛大街 金屬徹底淪落

2018年手機機身材質展望:陶瓷稀有玻璃爛大街 金屬徹底淪落

在過去的2017年,市面上手機機身各個材質的比例實現了大幅變化。在高端市場,相比以往金屬機身的大行其道,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轉身投入玻璃的陣營。而諸如陶瓷、雙材質混搭等風格雖讓人眼前一亮,但整體上仍為小眾。那麼,2018年智能手機材質會有一個怎樣的趨勢呢?今天小雷(微信:leitech)就來分析一下。

新材質出現的可能性不大,玻璃將徹底覆蓋高端市場

幾乎可以確定的說,今年出現全新材質的可能性不大。回顧手機材質的發展史可以發現,這麼多年主流的材質依然只有金屬、玻璃和塑料,只不過三者的流行趨勢偶爾會相互交替進行。

比如早期功能機時期,其實就已經有不少滑蓋、翻蓋手機採用全金屬機身設計,例如2004年推出的摩托羅拉Razr V3,採用的是鋁合金機身。然而安卓手機剛剛興起的時候,絕大部分廠商選擇的是塑料機身。喬布斯還在世的時候,其打造的iPhone 4s則是一款雙面玻璃機身手機。

可以這麼說,這三種材質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被廠商採用的次數其實都是基本相當的,三者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不存在誰擠壓誰這一說。

2013年,HTC推出首款全金屬智能手機One M7;2014年,蘋果推出全金屬的iPhone 6。至此,塑料機身開始逐漸被金屬機身所取代,尤其是旗艦產品。為了讓產品看上去更為高檔,其紛紛取消可拆卸電池設計,改用全金屬機身。金屬機身比例大幅擠壓塑料時,玻璃機身卻幾乎無人問津,當時僅有索尼等少數廠商推出玻璃機身,例如2013年的Xperia Z和Xperia Z Ultra。

2015年,三星推出自家第一款採用雙面玻璃設計的旗艦機Galaxy S6。由於S6的巨大成功,其被認為是玻璃機身材質復興的一種信號。隨後幾年,採用玻璃機身的高端手機數量越來越多,甚至一向偏好金屬陣營的蘋果、華為和小米,最新的旗艦機也都紛紛用上了玻璃機身。考慮到這幾家公司在行業的示範作用,預計越來越多的廠商都會改用玻璃機身,金屬機身在高端機上將會越來越少見。

由此可見,2018年手機價位所對應的機身材質大體可以確定了。高端旗艦產品將會絕大部分採用玻璃機身,中端產品或千元機型採用金屬和玻璃的比例大致相當,百元機則基本以金屬和塑料為主。

為何玻璃機身將會徹底佔領旗艦機市場?

在這裡,小雷大膽預測幾款即將從金屬轉向玻璃的2018年新機,例如魅族15和15 Plus、OPPO R13、一加6,還有Moto(棄用模塊化後)甚至黑莓的新旗艦,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那麼,為什麼2018年玻璃機身將會徹底取代金屬機身在高端市場的地位呢?小雷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金屬機身在外形上的可發揮性越來越少,顏值受到考驗。無論是手機配色還是工藝,玻璃機身具備更加豐富的可定製性。而金屬機身在調色上處處受限,部分高對比色不如玻璃材質純粹。

其二,金屬機身的手機在信號方面可能會需要額外處理。仔細觀察金屬手機,往往很難忽視背部天線帶的存在,事實上廠商經常通過加粗天線帶的方法來提高信號。而玻璃機身基本只需要在金屬中框上加上一小截天線帶即可。

其三,金屬機身對於無線充電、防水防塵等主流功能的支持不如玻璃。玻璃機身的手機不僅顏值高,而且還更符合無線充電、防水防塵的業內主流的產品趨勢,比如小米7據傳就支持無線充電。

當然,玻璃也並不是沒有缺點,光是容易摔碎這點就已經夠心疼了,而且一不小心變成指紋識別器。但總體而言,玻璃所能創造的可能性,在目前看來比金屬還是要更多。

有哪些全新的機身設計風格值得期待?

其實,從過去的2016、2017年,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金屬、玻璃和塑料外,也會有一些新的設計風格。例如小米MIX 2的陶瓷機身、小米6亮銀探索版所採用的鏡面設計。但這些是否能在今年做到大規模量產,現在還不好說。

除了期待新材質的交替外,其實還有一種被忽略的風格就是混搭風。最近幾年金屬+玻璃的混合設計風格非常流行,例如鎚子堅果Pro、谷歌Pixel等等。小雷認為,未來也有可能推出玻璃+陶瓷的混搭,這樣說不定可以減輕陶瓷機身量產的壓力。

看完這篇文章不妨來討論下,你最喜歡的機身材質是金屬還是玻璃呢?

更多熱門閱讀:

如何在朋友圈發10秒以上的視頻?只需要這樣做就能搞定

給力!2017年的這10個硬體,或將徹底改變歷史的運轉

揭秘榮耀美國三步走策略:走群眾路線 改寫既有遊戲規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三星S9電池曝光:容量毫無變化 竟是因為更省電了

TAG:雷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