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這個索尼克人物又火了,但也許並不是什麼好事

這個索尼克人物又火了,但也許並不是什麼好事

經常上歐美社交網站的朋友們,最近幾天也許會被一個凸著眼睛、一身紅皮、又矮又胖、活像一隻土撥鼠的卡通人物轟炸,他出現在各種斗圖表情包里,下面配了諸如「Do you know de way?」之類帶著奇怪口音讓人似懂非懂的英文,以及各種諧音段子。

就是他

這個骨骼清奇、面帶祥瑞的土豆人叫「烏干達納克魯斯」(Uganda Knuckles),相關表情包上配著的、帶有濃厚非裔口音的英語,翻譯成中文就是:「你知道正道嗎?」這是一句宗教意味非常濃厚的話。於是,和所有病毒式傳播的網路爆紅梗一樣,它憑藉著鬼畜與精神污染般的Cult風迅速風靡網路:

相關表情包一覽,連華為都躺槍了

嘿,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被玩壞的納克魯斯

這個人物的原型其實是「索尼克」系列的主角之一針鼴納克魯斯(Knuckles)。雖然他在遊戲里原本的形象並沒有表情包描繪的那般歪瓜裂棗,但在劇情中,作為索尼克好友兼死對頭的他,經常被塑造成一個頭腦簡單、單線條又容易受騙的形象,因此有關納克魯斯的惡搞和梗一直是各大社交網站上經久不衰的話題,就連索尼克的官方推特賬號都時常會不遺餘力地拿這個角色開涮。

這才是正牌的納克魯斯,把他的玉照掛在這兒,免得你們忘了他長什麼樣

所以嚴格來說,這已經不是納克魯斯第一次走紅了,原本都快要「過氣」的他,在2018新年剛過的幾天時間裡,又靠著「烏干達」的名號再次在各大社交網站上瘋狂刷屏。Google趨勢的顯示,「烏干達納克魯斯」這個詞開始爆紅的時間點正是2018年1月1日,可謂新年第一梗。

Google趨勢的走勢曲線

其實,早在將近一年前,這個矮胖版的納克魯斯就已經出現在索尼克粉絲的惡搞里了。2017年2月,一位名叫Gregzilla的「油管」Up主在自己評測遊戲《索尼克:失落世界》(Sonic Lost World)的視頻里插入了自己畫的一幅畫,也就是下圖這個扭曲版的納克魯斯。

萬惡之源

儘管只出現了短短2秒鐘,這個惡搞造型卻很快博得了粉絲們的眼球,Gregzilla的人氣在視頻發出後也一路水漲船高。

之後,另一位Up主用這短短的2秒動畫做出了一個納克魯斯演唱《輻射3》開場歌曲《I Don"t Want To Set The World On Fire》的視頻,「納克魯斯唱歌」(Knuckles Sings)在隨後的幾個月里成為了索尼克粉絲們惡搞的新素材。

這個原本只在小圈子裡傳播的卡通版納克魯斯又是如何與「烏干達」「正道」這類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扯上關係的?這還要從另一款網路遊戲《VR聊天室》(VR Chat)中的一次巨大騷動說起。


聊天室里的鼠災

《VR聊天室》是由VR Chat Inc.開發的一款虛擬現實社交網遊,操作平台對應Occult Rift以及Vive虛擬現實頭盔,目前在Steam上可以免費下載到搶先體驗版本。

《VR聊天室》

這款遊戲最大的賣點除了VR之外,就是能夠完全自定義虛擬人物——玩家可以將自己製作的3D人物和物件上傳到遊戲伺服器進行分享,並以這些形象作為外觀出現在其他玩家面前,這個功能讓人不禁想起了當年很紅的一款虛擬社交網遊《第二人生》(Second Life)。

2017年12月,繪畫網站DeviantART的畫師Tidiestflye根據Gregzilla的惡搞版納克魯斯製作了一個納克魯斯的3D模型,並將它上傳到了《VR聊天室》遊戲里,緊接著,混亂開始了。

2017年聖誕節後不久,《VR聊天室》里的不少玩家發現,自己所在的虛擬世界突然出現了一大群矮冬瓜針鼴鼠,許多套著矮胖納克魯斯形象的玩家開始成群結隊地四處搗亂。他們把其他玩家的人物團團圍住,用刻意模仿出來的非洲口音說著「Do you know de way?」,學「烏干達土著」大聲叫喚,一言不合就對其他人吐口水。有的人還用聊天氣泡瘋狂刷屏,並在屏幕上畫粗魯的符號。許多搗亂玩家會專找女性人物下手,圍在她們身邊大叫「You are the queen!」(你是女王!),甚至做出諸如偷窺虛擬人物裙底之類的不雅動作,讓女性玩家極其尷尬。

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s053416eyc1&tiny=0&auto=0

烏干達納克魯斯的搗亂視頻,感謝B.C.翻譯。視頻中帶有大量低俗與精神污染內容,請自行選擇是否觀看

這種行為顯然破壞了聊天室的秩序,大聲喧嘩干擾了其他玩家的正常遊戲,跟蹤玩家的行為也無異於集體騷擾——雖然針對的只是虛擬人物。儘管遭到了正常玩家的一致聲討,那些搗亂的玩家卻依然樂在其中。

隨著風潮逐漸擴大,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了他們的隊伍,烏干達納克魯斯幾乎成了遊戲里的邪教,他們會直播騷擾其他玩家的過程,並把這些做成視頻搬上「油管」,在視頻中繼續自己的「傳教」。不少人紛紛留言對這種行為表示不齒,但也有許多人覺得十分好玩。或許是出於嘲諷與不屑,或許是真的被洗腦了,各路網民對烏干達納克魯斯的熱情很快脫離了遊戲本體,並在短短几天時間裡以表情包的形式瘋狂流行起來。

與此同時,《VR聊天室》里的普通玩家已經不堪其擾,紛紛向運營公司投訴,要求他們徹底禁止這個3D模型。也有玩家自發組織起來,對所有視野範圍內使用烏干達鼴鼠的玩家實施屏蔽。但運營公司似乎不太願意過分干涉玩家自己的事,在最新的聲明中,他們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已經對一部分賬號採取了措施」,不過又同時聲稱「一切對《VR聊天室》玩家社區產生負面影響的仇恨與其他負面行為將毫無立足之地」。

除了破壞遊戲秩序,也有不少人產生了疑問——這樣的行為是否涉嫌種族歧視?畢竟那些說著所謂「烏干達腔英語」的玩家,恐怕沒有幾個是真正的非洲人。把烏干達人形容成隨地吐口水、彈舌頭、動不動就哇哇大叫的土著人,是一種非常愚蠢的刻板成見。更有甚者,還將烏干達國旗上的國徽換成納克魯斯,作為此次行動的「旗幟"。

人們不理解,為什麼偏偏要嘲諷烏干達人?為什麼要有這麼奇怪的腔調和行為?


世界最窮「好萊塢」的電影夢

其實,這個與烏干達的有關的梗來源於一部貨真價實的烏干達電影。

2010年,烏干達首都坎帕拉一家電影公司出品了號稱「烏干達史上首部動作片」的電影《誰殺死了亞力克斯隊長?》(Who Killed Captain Alex?)。這部製作經費據說不足200美元的電影全片由手持攝像機拍攝而成,充斥著不足五毛的特效、無厘頭的劇情、蹩腳的演技、紙糊的道具以及上世紀80年代錄像帶一樣的畫質。

電影導演Issac Nabwana從未系統學習過電影拍攝,片子完全由他自編自導,剪輯與後期也一手包辦。在2015年接受《VICE》雜誌採訪時他自稱「從小喜歡中國功夫」,希望在自己的電影中將「烏干達文化、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融合起來。

這是《誰殺死了亞力克斯隊長?》的海報

全片各處充滿了對功夫喜劇的戲謔——劇情講述了一位名叫Alex的特種兵在與當地惡霸的對抗中神秘死亡,他的弟弟,一位「烏干達少林武僧」決心要找出殺害哥哥的兇手。在復仇的過程中,Alex的弟弟不僅經歷了一番"少林寺」式的苦行,還與反派BOSS的老婆發展出了一段神奇的感情。最後,像所有功夫片一樣,他隻身衝進敵人老巢,用拳腳功夫將黑幫一鍋端。 影片開頭有這麼一幕——一群全副武裝的烏干達士兵搭上一架直升機,飛往全世界各大名勝古迹大開殺戒,這個段落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調:暴力、無厘頭。

且不論電影本身質量怎麼樣,能製作出這部電影對烏干達來說就已經實屬不易。要知道,烏干達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這個非洲小國2016年的人均GDP只有608美元,人類發展指數(HDI)在全球18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61位。2012年,埃博拉病毒在這個國家肆虐,造成大量居民感染。Nabwana 和他的劇組全都出身坎帕拉貧民窟,所有的拍攝也都在貧民窟里進行的,但他們把這個地方叫作烏干達的「好萊塢」,並為它起了一個頗具當地特色的名字——瓦卡萊塢(Wakaliwood)。

在瓦卡萊塢,沒有接受過正規表演訓練的演員,沒有專門從事電影製作的技術人員,沒有專業的攝影棚和錄音室,每隔一段時間還會斷電。劇組的所有設備就只有一台手持攝像機和一個收音話筒,影片使用的道具是由當地一位鐵匠用廢舊垃圾拼裝起來的,還有一些是來自孩子們捐贈的玩具。所有後期製作,包括DVD光碟的刻錄、發行都是在Nabwana自家的電腦上完成的,剪完這部片子後,他的電腦就報廢了。在這樣的環境下拍電影,經歷的辛酸與艱難可想而知。

這就是電影的拍攝條件(圖片來源:VICE中國)

不過,這部粗製濫造的動作電影卻在大洋彼岸引起了巨大反響。2010年,《誰殺死了亞力克斯隊長?》的預告片被放上了YouTube,馬上引起了轟動。雖然畫質簡陋,但各種無厘頭的台詞和滑稽的特效很快折服了歐美網民,也讓大家第一次見識到了「瓦卡萊塢電影」的簡單、吵鬧、搞笑以及暴力。

2015年,完整版的影片被上傳到了YouTube供人免費觀看。完整版還搭載了一個操著濃重非洲口音的「旁白解說」,這個角色被稱為「視頻笑話人」(Video Joker)。在烏干達本地,放映廳在播放影片時都會僱傭這樣一位搞笑藝人為觀眾解說電影里的內容,以防他們看得一頭霧水。視頻笑話人是一個集翻譯、解說、配音、主持、脫口秀於一身的人物,他們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烏干達人民提供了一個通過電影了解世界的窗口。

在《誰殺死了亞力克斯隊長?》中,視頻笑話人不僅會給電影里的人物配音,還會時不時地配合情節,甚至跳出故事插科打諢,例如「在烏干達,人人都會功夫」「我們烏干達就是這麼拍動作片的」「正在拍電影啦」,這些詭異又滑稽的旁白給本來無聊的電影增添了不少笑料,他講話那獨特的腔調也為日後一名主播的節目提供了素材。

大約在3個月前,Twitch知名博主Forsen在直播時偶然打開了這部久負盛名的電影,電影里視頻笑話人的各種台詞很快就成了他和粉絲們在頻道里聊天的常用語。Forsen的粉絲有一個固定節目,就是在他直播《絕地求生》時擠進他的局,在地圖上成群結隊地追殺他。在《誰殺死了亞力克斯隊長?》火了之後,粉絲們在追殺他的同時,學會了配上電影里的各種搞笑台詞。如果你現在打開 Forsen的Twitch直播間,恐怕就能看到這麼一個神奇的景象:一群統一著裝、赤手空拳的「吃雞」玩家一邊高喊著陰陽怪氣的英語,一邊從四面八方將Forsen團團包圍,然後亂拳打死。

粉絲赤手空拳追著Forsen,並高喊電影里的台詞

看到這裡,讀者大概也能明白——Forsen粉絲們的行為正是後來席捲《VR聊天室》的「烏干達納克魯斯」的藍本。同樣是統一著裝,同樣是包圍別人,同樣是模仿腔調,在Forsen的直播中,粉絲們的行為只是為了增加節目的搞笑效果,可到了 《VR聊天室》,就演變成了一場針對任意玩家的線上騷擾。


玩梗不應娛樂他人

從根源上說,「烏干達納克魯斯」的爆紅與納克魯斯本身並沒有什麼聯繫。一切只是偶然——有人碰巧上傳了Gregzilla的惡搞模型,又有一些閑著沒事的《VR聊天室》玩家碰巧看到了這個模型,於是他們就學著Twitch頻道的一位主播,開始用類似的行為騷擾其他玩家,隊伍在短短几天內迅速壯大,並延伸到了遊戲之外。沒有明確目的,也沒有明確緣由,正如亞文化研究者斯圖亞特·霍爾(Stuart Hall)所說,這完全是一場「隨機拼貼」而成的盛裝舞會。

「烏干達納克魯斯」形象的始作俑者Gregzilla在目睹了這幾天事態的變化後幾乎崩潰,他在Twitter上留言,希望「不要再有人問他這件事」,因為「情況很快就變得一團糟,我對此無話可說」。將納克魯斯的3D模型上傳到《VR聊天室》的Tidiestflyer也說:「看到我做的模型墮落到如此田地,真是太棒了……」

當事人在Twitter上的回應

不過同樣深感受害的還有索尼克的粉絲們。他們完全沒有想到納克魯斯會以這樣一種形式成為網紅,許多粉絲們擔心 「烏干達納克魯斯」騷擾事件會連累索尼克粉絲們的形象。1月12日,向來對各種網路熱點十分敏感的索尼克官方推特在沉默了數天後終於發布了一條有關「烏干達納克魯斯」的推特,它同樣用採取了表情包的形式,呼籲人們不僅「應當尊重其他玩家」,也應當盡自己的力量「為烏干達捐款」。推文特意附上了一個專門為烏干達募集善款的網站,發出後迅速得到了眾多點贊。

索尼克官推製作表情包呼籲大家向烏干達捐款

有趣的是,為這次的網路狂歡提供了素材的烏干達電影工廠「瓦卡萊塢」似乎並不在意這次事件背後的「種族主義」。瓦卡萊塢也有自己的推特,這幾天來,他們一直在熱情地轉發各種與烏干達納克魯斯有關的推文,甚至連自己都加入了自黑的行列。無論是為了消解表情包背後的侮辱涵義,還是為了多賣出幾張電影光碟,抑或是為了讓大家更多地把目光投向這個非洲窮國,他們在這次事件後表現出的大度,都讓那些朝著別人吐口水、用蹩腳的烏干達腔嘲弄別人的玩家相形見絀。

瓦卡萊塢對此事件的回應

也許烏干達針鼴還會在很長時間內繼續流行在英語圈的社交網站上,說到底,梗本身的意義就是為了娛樂,可是如果超出了純粹一笑的範疇,變成了娛樂他人,那麼即便這個梗再好玩、再幽默,也必然會得到大部分網民的唾棄。尊重他人,適度玩笑,這才是網路表情包應當有的「正道」。

This is da wae!

關注觸樂,隨時查看更多有趣遊戲內容,或關注觸樂微信(chuappga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觸樂 的精彩文章:

國外玩家發現了更多《血源詛咒》中未被使用的怪物

TAG: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