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工廠中,人真正體現出了「適者生存」,誰處理不好就會面臨危機,不看會後悔
今天晚上看到了一個「唐山市撤銷某收費站導致員工不滿」的現場協調視頻,其中幾句對話讓我感觸非常深刻,雖說不是製造企業,多多少少會有點縮影:
「領導的一句話就不管我們老百姓的死活了」
「我們來的時候都很年輕,現在我們歲數大了,我今年已經36歲了,人家公司招聘要30歲以內的,一聽說我36了,對不起,我們用不了你了」
「我們找工作很難找了,我們把青春都耗費在這裡了」
「學東西學不了了,學的慢了,比20多歲學的慢了」
「我們的優勢都放在收費站了」
「只會收費」
「如果我在飯店端盤子,至少我可以報菜名,現在我啥也不會啊」
……
現在的生活方式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新時代下的變化,作為一個在製造業信息化的諮詢顧問,經常穿梭在全國各地的飛機場、火車站,越來越多的崗位都被智能化的應用所替代,原有的工作人員都只能面對這個現實。
由於工作的原因,也看到了很多工廠的轉型實例,無論是「工業4.0」還是「中國製造2025」,逐步推進智能工廠的建設,製造企業的運營模式發了改變,工廠的效率不斷在提高,產品質量也在提高,運營成本精細化,這些變化同樣引起了人的工作方式發生較大變化,真正的體現出了「適者生存」。
智能化與人充分協同,人的核心地位轉成了輔助地位
以前我在各大論壇及活動中,都會提到智能工廠中的人會發揮其新的價值。可是,這些人的價值如何發揮,我們以智能工廠的變化來逐個分解。
首先,隨著AI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智能化使能技術的發展,使得製造現場的自動化設備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智能。機器人/機械手擁有視覺系統,可以觀察周圍的環境,判斷是否會給人的活動帶來危險;產線裝備具有感知能力,可以判定是否需要進行停止或者報警;加工裝備具有診斷能力,可以判定加工當前產品是否需要調整或優化加工參數等等。伴隨著設備的變化,人需要與設備和諧共生,輔助加工、輔助優化、輔助維護等等,人要保障設備能夠在365*24中穩定、安全、高效的執行作業任務。那麼,人就要具備設備維修能力,不再100%依賴原廠服務;人要具備參數調試能力,不再被動試錯;人要具備優化維保任務能力,不再主動執行周期性計劃。這樣就給一般的加工工人帶來了挑戰,努力學習相關的專業技能,由原本的機械性、重複性、無創造力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其次,伴隨著大量無人智能工廠的建立,一線員工被迫離開原有的崗位,雖然AI技術會在接下來的10年內發展迅速,但是,還有大量的裝備無法實現的極其複雜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需要人來完成。例如在目前為止無法量化或者經驗化的決策過程,依然需要人工進行,對事物的發生過程及思考過程,人往往會找到更加柔性、更加有效、更加便捷的解決方案。另外,就是一些具有創意、創新和個性化的工作,都需要人來完成。那麼,這個時候人就需要結合以往自身的體會、經驗來學會總結,不再以單點來考慮問題,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為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獻計獻策,轉換角色。
最後,AI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會讓機器越來越能幹,那人呢,人就需要自己越來越能幹,只不過是所做的事情不同。目前,機器人在實際的應用當中,有時候也會有「笨」的時候,對產品的精細化處理還打不到企業產品質量的要求,返工率就會提高,那麼就需要人工在處理產品精細化的製造的同時,使用大數據分析工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也提高機器人的加工精度參數。不單純提高的生產效率,還要更加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總的來說,人由原來的執行,更換了工作重心,相對製造而言,變成了輔助生產的角色,角色的轉變,就意味著知識、技能和經驗的二次組合利用。
智能工廠的建設還需時間,人的狀態依然有時間進行調整
我跑過大約200多個工廠,很多的「數字化車間/工廠/智能工廠」其實都只是自動化或者增加了部分網路化的結果,在小的製造單元內增加了初級智能化的應用,真正意義上的具有完整智能化的工廠極其少。所以,我建議大家現階段還是以「數字化車間/工廠」為基準,局部實現「初級智能工廠」為目標。因為每個行業、每個工廠的運營模式和核心競爭力都不同,現階段製造企業需要的還是一個符合行業特點、符合企業戰略規劃、符合企業運營特點、符合客戶需求的工廠。2018年,越來越多的企業依然會關注產品研發、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運營成本,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會重視綠色,無論關注什麼或者重視什麼,都離不開未來的個性化、批量化、低成本和節能減排的企業發展戰略。
那麼現階段的人呢,很多人會恐慌或者焦慮,因為,他們也感受到了變化,感受到了危機。《左傳》中有一句話「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送給現在的製造企業的人再合適不過了,智能工廠的建設洪流中,每個人都要思考自己的未來,不能等待,需要立刻行動起來,在現階段還有緩衝的餘地,讓自己能夠平穩的過渡到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
總的來說,抓緊現在的機遇努力,還不算太晚。
2018年已經開始了,為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突破製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已經發布,在未來三年,智能工廠與人的關係會越來越微妙,製造企業處理不好,將面臨新時代下的用人危機;人自己處理不好,將面臨新時代下的失業危機。
-END-
信息化顧問團|專註?專業?專心
每天與你相約
你每天都必讀
每天十分鐘 ? 看懂你的圈子
TAG:信息化顧問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