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載入宋史的真實的包公破案故事:包拯智破割牛舌案

載入宋史的真實的包公破案故事:包拯智破割牛舌案

包公在現在是一個被神化的人物。相傳他面如鍋底,剛直不阿,斷案如神,而且能日斷陽夜斷陰,沒有他抓不住的罪犯,破不了的案子。抓住了罪犯判決了,然後根據身份對號入座,三口銅鍘刀咔咔咔了事。反正電視劇裡面都是這麼拍的。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包公是怎樣斷案的呢?正好,宋史裡面有這樣一段真實的包公斷案的故事,包拯智破割牛舌案,今天翻出來講講這個故事。

當初包拯在做揚州天長縣縣令的時候,有一天有人向他告狀,說自家的耕牛的舌頭被人割掉了。包拯聽完案情,沉思了一會,屏退左右,秘密告訴這個告狀的人說:你回去把牛殺了,並且把牛肉拿出去賣了。 這裡要交代一下, 耕牛在古代是耕地的主要畜力,是國家保護的,不可以私自屠宰,否則就犯了私宰耕牛罪。《水滸傳》裡面的梁山好漢動不動就要來二斤牛肉,那是小說家言,動不動就要吃牛肉,哪來那麼多牛? 然後這個人回去殺牛賣肉,果然就有人向包拯檢舉揭發,說某人私殺耕牛。包拯瞪著眼睛看著這個檢舉的人,忽然開口問道:「你為什麼要把人家的耕牛舌頭割了然後又來控告他?」這人一聽,猶如晴天霹靂,大驚失色,只好老老實實認罪伏法。

那麼包拯為什麼在破案前,就預料到案犯一點會來揭發?而等到這個人一揭發,就斷然肯定這人就是案犯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包拯之所以能夠並且敢於做出這樣的判斷,是根據自己的豐富生活經驗和細心推想得出的。

當包拯一聽到有人割了耕牛的舌頭,就開始考慮案犯的動機。因為把牛的舌頭割去,牛並不會馬上死掉,但是也不會吃草了。而不吃草,帶來的後果是牛一定會餓死。所以,減小損失的唯一辦法,就是馬上把牛殺掉。但是,殺牛是違反宋朝法律的。這樣一來,牛主人就犯了私宰耕牛罪,所以,牛舌頭被割掉之後,牛主人要麼承受一筆經濟損失,要麼觸犯法律,陷入兩難境地。因此,包拯將計就計,秘密讓牛主人回去宰牛,就是偷偷的殺牛,悄悄的賣肉,賣錢落口袋,聲張的不要。但是,割牛舌頭的人一定在偷偷地關注著牛主人這家的行為。當他發現,牛主人果然把牛屠宰了,於是馬上就興沖沖的來縣衙報告。包拯聽後,出其不意的劈頭一句,直接擊中他的要害,使案犯不得不自己認罪。乍看起來,這個案子很簡單,破了這個,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細心慎密的思考才能做到,由此也可以看到包拯的智慧。通過這個破案故事,我們也可以學到許多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連西方都在學習的中國古代優秀制度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