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67年!失而復得!「乾隆御詩碑」安家在這裡!據說還要建歷史文化景區

267年!失而復得!「乾隆御詩碑」安家在這裡!據說還要建歷史文化景區

15日上午,家住淮陰區市民李先生來電稱:

在淮陰區古淮河風光帶張純如紀念館的西邊不遠處,幾名工人正在修建一個涼亭,亭中豎著一塊高近3米的大石碑,這個碑看起來有些破舊,因為被保護紙包裹所以看不清是什麼碑,但聽工作人說這是「乾隆御碑」,而且是「真傢伙」,已經有200多年歷史了。

我們也很好奇,如果是真的,那這塊碑究竟是什麼來頭呢?

實地探訪:

15日上午,記者來到淮陰區古淮河風光帶,找到了這個正在興建的涼亭。

記者看到,這個涼亭已經基本上修建完畢,亭中間碑也已經立好,但被一層厚厚的保護紙包裹著,三四名工人正在對亭周圍的綠化和步道進行掃尾工作,現場一名工人告訴記者,這個亭估計還要三四天時間才能全部完工。

查詢了相關資料後,按照碑身上的「乾隆辛未春」即是乾隆十六年,也就是1751年,那這塊碑就應該有267歲「高齡」了。

不過有市民好奇,

這碑究竟是不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

那麼這個碑又有怎樣的歷史呢?

真碑!該碑系「乾隆閱中河御詩碑」

為此,記者聯繫到了淮陰區博物館的何館長。

他告訴記者,這塊碑確實是真碑,全稱應該叫「楊庄乾隆閱中河御詩碑」。

「這塊碑現在是市級保護文物,是乾隆十六年乾隆帝南巡期間為開中運河而作的御詩碑。

2012年淮陰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正好鹽河航道『五改三』淮陰段工程,這塊御碑才有幸被發現,得已重見天日。」不過在出土時,這塊碑只有一座碑身,沒有發現碑額和碑座,而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塊碑的碑額和碑座竟收藏在淮安市博物館院內,「也巧了,後來在淮安市博物館院內發現的碑額和碑座,估計是之前先被發現的,結果一經測量,和這個碑身正好吻合,就是原配。」

何館長介紹說,這塊御詩碑碑身高1.86米,寬0.85米,厚0.24米,碑上龍紋圖案及四面詩文雖然經歷200多年歲月,但依然比較清晰,保存比較完好,這塊碑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在清康乾時期治河、導淮、濟運研究的重要歷史見證,對確定淮安在清代中國漕運史上的地位也有著重要的價值。

267年風雨「御詩碑」曾幾度失而復得

這塊碑歷經了坎坷,能重現「江湖」,實屬不易。

記者了解到,「楊庄乾隆閱中河御詩碑」原是建在楊庄中運河岸邊的龍亭內,亭內有三塊康熙、乾隆御碑,後因洪水、戰亂和年久失修,龍亭幾次毀壞,亭內御碑幾度失而復得。

民國十二年,也就是1923年,時任運河上游坐辦的萬立鈺重修楊庄龍亭,直到抗日戰爭期間龍亭再次被毀,石碑也不知所蹤,1958年開挖淮沭新河時此碑又現,後被當地群眾埋入鹽河南岸,「這一埋就又是54年,直到2012年又被發現,後存於王營鎮人民政府院內,2016年10月運至淮陰區博物館保管。」何館長介紹道,「不過還有個插曲,之前提到的萬立鈺還是我們周恩來總理的八舅呢。」

到了2017年,淮陰區人民政府爭取資金,承建御碑保護展示工程。最終御碑選址在風景秀麗的古淮河畔淮陰區博物館院內,「現在我們將它建亭保護,將其打造成為一處歷史文化景區,不僅保護了大運河沿線的重要文物遺迹,更向群眾直觀展示了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何館長介紹說。

市民很快就可以在古淮河畔一睹御碑風采了。

(來源:淮海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淮安發布 的精彩文章:

TAG:淮安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