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零售轉型有幾條路?

傳統零售轉型有幾條路?

房地產諮詢機構第一太平戴維斯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北京購物中心首層平均租金環比小幅上升0.4%,為每平方米每月人民幣956.1元,同比上升1.6%。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北京商業零售市場迎來4個新增商業項目的入市,共帶來69.94萬平方米的新增供應。購物中心存量增至962萬平方米,百貨商場的市場存量維持210萬平方米。

多項目集中入市並沒有讓零售物業的租金下降,這讓備受電商衝擊的傳統零售業再添新愁,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全業態聚攏人氣

雖然租金上漲,但零售品牌在北京的擴張卻沒有停步。來自第一太平戴維斯的研究顯示,餐飲、服飾和美妝品牌在北京市場依然活躍。對此,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北區研究及顧問諮詢部董事熊志坤認為,體驗式消費表現活躍,顯示出其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仍在,這也導致零售物業更願意吸引此類品牌。

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熊志坤表示,當前零售物業更願意選擇新業態,包括兒童娛樂、餐飲業在內的體驗性更強、更貼近消費者的業態比較受歡迎。由於這些業態租賃的面積比較大,也容易聚攏人氣,業主甚至願意犧牲一些租金利潤來吸引他們。

熊志坤分析,伴隨消費升級,未來零售業的大趨勢,一方面是商業引入特色元素形成差異化競爭,如打造主題式購物中心或定位小眾的精品商業;另一方面則是從業態及功能兩方面增強消費體驗,如場景式打造和智能化服務。

「觸電」增加用戶黏性

從零售商角度來看,一個明顯趨勢是「新零售」浪潮下品牌線上線下融合趨勢將更加明顯。比如,「螞蜂窩」就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設立了「攻略全世界網紅牆」線下體驗館;「知乎」也在三里屯太古里設立了「不知道診所」創意快閃店。

熊志坤認為,為了吸引年輕一代的關注,將此類客戶引導至實體店,購物中心與互聯網企業展開多元化合作,可以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雙贏局面。此類合作多以快閃店或線下體驗店形式開展,通過打造不同主題化場景,引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同時增強線下互動和體驗,增加用戶黏性。

跨界未嘗不可

提到科顏氏,消費者熟悉的是其美妝產品,但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卻有一家咖啡館叫科顏氏。這是科顏氏在中國內地的首家實體咖啡館。

像這樣的商業品牌跨界近來層出不窮,涉足不同行業,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對此,熊志坤認為,面對消費需求升級,商業項目更注重文化、藝術和商業的有機結合,努力打造有情懷的商業項目,吸引數量不斷增長的崇拜生活品質、追求精神需求的都市新生代群體。這也被商業運營商視為一種去同質化標籤的方式。

第一太平戴維斯預計,2018年一季度,北京商業零售市場還將迎來3個中高端購物中心的集中供應,為市場帶來約19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而在華北區的天津、大連和瀋陽等二線城市,業主都在傾向通過增加體驗式業態,吸引顧客提升客流量。傳統零售轉型升級時代已經來臨。

編輯: 李桂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商報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前10月泰國邊貿保持增長勢頭

TAG:國際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