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英雄之謀士賈詡

三國英雄之謀士賈詡

(這是我五年前的舊作,完成於2012年3月15日)

這是我第三遍讀三國的一點感受,我選擇了賈詡,因為他貌似是三國里壽命最長的一個謀士,他從董卓時代一直活到曹丕時代,活了77歲,最後壽終正寢,功德圓滿,這一點讓別的謀士望塵莫及。

好像《三國志》中對賈詡的記載要多一點,而《三國演義》里,賈詡在第九回里董卓被殺後才出場,一出場就扭轉乾坤,頗有點橫空出世的味道。賈詡應該是董卓女婿牛輔的謀士,出場時已經45歲了,然而之前,沒有看到他為牛輔或董卓出過一條計策。董卓的心腹謀士是李儒,董卓死後,李儒立即被家奴捆綁著送官斬首,因此我推測,賈詡在董卓集團里是不作為的,他有一身本領,但一則董卓身邊有李儒,二則他冷眼旁觀董卓天怒人怨的種種作為,必然不得善終,還是不出手的好,這叫明哲保身。如果說李儒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聰明,那麼賈詡是走一步看十步的沉穩,賈詡能活到77歲絕不是靠僥倖。

好吧,言歸正傳,我們來看看他的姓名,賈詡,字文和。「詡」的意思是誇耀、說大話,縱觀整部《三國演義》,賈詡從來沒有說過什麼不合身份的話,他的語言精練謹慎,字字珠璣,而且平時不怎麼說話,一說話就很關鍵,就會改變整個局勢。這個「詡」其實是對他為人的一種鞭策和警示,而「文和」這兩個看起來謙謙君子的字其實也與他無關,賈詡算不上君子,研究《三國演義》的人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毒士」,他的名和字給人的感覺像是一種保護色,很能麻痹對手。

董卓一死,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頓時失去主心骨,變成了一幫烏合之眾,這充分說明了他們在野心和魄力方面遠遠不及董卓,只是一群好勇鬥狠的草莽軍閥。

王允本著趕盡殺絕的思想要將董卓餘黨一網打盡,連文弱的蔡邕也不能倖免,這是明擺著把人往絕路上趕。其實,對這種沒有多少心眼的草莽們,收為己用乃是上策,嫌棄他們曾為虎作倀,遣散了也未嘗不可。只是,剛愎自用的王允一心要他們死無葬身之地,自己又沒軍事實力,還要把對手最大的戰鬥潛力激發出來,李傕等反撲長安是一定的,王允身死賊手也是必然的。

好像有點替賈詡開脫的意思,對吧?沒錯,殺入長安為董卓報仇的計策是賈詡提出的,以賈詡的智慧,他一定會料到這場戰爭的結局,李傕這種人一旦佔領了長安,會把都城糟蹋成什麼樣,他不會想像不到的,然而他還是說了,所以他要為長安城三年的戰火負責任,他對不起朝廷和天下蒼生,所以很多人恨賈詡,說他「亂武」!我覺得罪魁禍首恰恰是王允,是他意氣用事,不自量力,引火燒身,賈詡,這個亂世中小小的謀臣不甘心就這麼被當做董卓餘黨給處死,為自保而不得不助紂為虐,導致生靈塗炭,而且自知有罪,在李傕攻進長安之後,賈詡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維護著朝廷的安定,這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本能,也是賈詡的贖罪之舉,唉!我該說些什麼呢!

也許是對李傕徹底失望了,為了避免自己再作惡,賈詡掛印離京,留下了一個讓人唏噓的背影。

賈詡是位奇士,我一直覺得他與郭嘉是一類人,奇士善於出奇謀,奇謀就勝在出奇制勝,攻其不備上,這點賈詡很有自知之明,所以他最出色的謀略都有攻其不備的色彩,一遇到正經八百地拼實力時,他很懂得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

就說曹操第一次征張綉時,賈詡就勸主子投降,因為肯定打不過,投降了才能保存實力,反正那個時候小軍閥朝秦暮楚的也不少見,連劉備也經常這樣。賈詡機智過人,並不代表他能打贏每一場仗,他的智慧恰恰表現在能預知哪一場仗是自己有把握的,哪一場仗沒有把握,他從不逞強,也不好勝,該放手時放手,該抓住時抓住,這就叫「識時務」吧!

同樣,《三國演義》里特別精彩的一回:「賈文和料敵決勝」就集中體現了他的這個特點:他幫助張綉贏了曹操第二次,劉表、張綉乘勝追擊,一前一後夾擊曹操,被曹操挖地道遁去,兩人反被曹操算計,這時曹操接到情報說袁紹欲興兵犯許都,曹操知道輕重,立即回兵,劉表、張綉以為這是個偷襲曹操的好機會,執意去追,賈詡說「追之必敗」,兩人不聽,果然大敗而還。賈詡又說了「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一直對賈詡深信不疑的張綉立刻率軍追擊,果然獲勝回來。估計這一戰連曹操也不明所以,然而賈詡洞若觀火,他一直知道一點,在曹操有防備的時候,張綉遠遠不是他的對手,加上一個劉表也無濟於事,但,如果曹操沒防備,偷襲得手是完全有可能的。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賈詡活學活用,他對雙方的實力瞭若指掌,不硬拼,懂得用最小的代價換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雖不能傷到對方的筋骨,可也足以令人生畏,讓人不敢小覷了他。

建安二十一年,賈詡60歲了,一個本來就很聰明的人,在風雲變幻的時代中活到了60歲,早已修鍊成精了。這時,曹操集團正處在立誰為太子的關鍵時期,曹植和曹丕都是難得的人才,曹丕是長子,然而曹操好像更喜歡才華橫溢的曹植一點,否則也不會左右為難了。滿朝的文武估計很受煎熬,也不知該討好哪位王子,在這場曹植與曹丕奪嫡的戰爭中,真正較量的是幕後高手楊修和賈詡。

話說賈詡在帶著張綉投靠曹操後,出風頭的頻率是越來越少了,十七個年頭一晃而過,我好像只看見他在抹書間韓遂時出過一次場,這是因為賈詡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他明白自己的身份,不能和那些年輕時就跟隨曹操的謀士們相比,誰讓自己有歷史污點呢,再說,曹操的貼心的好兒子曹昂是怎麼死的,曹操是不會忘記的,說話不留神兒,謀劃不周密就會落下把柄在人手裡,太會說話,太會做事又會搶了別人的風頭,同樣要招人忌恨的,畢竟曹操手下能人太多了。最好是不幹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賈詡再次把明哲保身當成了護身的法寶。

當曹操為接班人的事兒愁眉緊鎖時,賈詡一定暗地裡觀察過曹丕和曹植,這雙見證過無數次明爭暗鬥的老眼最終選中了曹丕,曹丕儘管不完美,但上位的可能性大過曹植。賈詡對曹丕的幫助是潤物細無聲的,當楊修旗幟鮮明、大張旗鼓地給曹植出謀劃策時,賈詡面對一籌莫展的曹丕,風輕雲淡地說道:「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這番話說的真是令人叫絕啊!言簡義豐不說,還有一種無比忠厚磊落的氣度,即使傳出去被曹操曹植知道了,也不會有損賈詡的形象——賈詡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永遠不會讓自己有所損失,這是智慧的力量——由於賈詡一語中的,聰明的曹丕茅塞頓開,文采上就不和曹植較勁了,在忠厚孝道上下功夫,看看誰更能得到曹操以及曹操親隨的心。接下來,曹丕就開始裝忠厚了,為什麼說是裝呢?因為他暗地裡還有很多見不得人的小動作。果然這一招湊效了,每逢曹操出征,曹植在那念文采飛揚的壯行詩篇,曹丕只是流著淚拜倒在地,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人心就這樣傾向了忠厚的弱者。曹操也是一個凡人,有著需要關心的血肉之軀,於是高下立判,再加上那些被收買的近侍們藉機說曹丕的好話,曹操的天平還是傾向了曹丕。曹操問賈詡立嗣之事,賈詡順手又推了曹丕一把,賈詡說:「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曹操大笑,下定了決心。

60歲的這次謀劃,奠定了賈詡後17年的政治根基,曹丕登基後,最感激的莫過於賈詡,封他為太尉,直至賈詡77歲時壽終正寢。賈詡走完了自己傳奇性的一生,他依靠自己的膽識和智慧,不輕易出手,一出手一定獲勝,從中年直至晚年,地位節節上升。他耐得住寂寞和孤獨,看得破繁華背後的蒼涼和無奈,懂得人性這個能左右一切的神秘事物,他是智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耳朵捏一捏 飲酒不傷身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