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案齊眉的恩愛畫卷,讓乾隆也吃了一把狗糧!
西漢末年有一對模範夫妻,妻子孟光每次給丈夫梁鴻送飯時,都會恭敬地把托盤高舉到齊眉(沒錯,成語「舉案齊眉」就是這麼來的)。
呃,萃花表示眼睛有點疼……
可古人顯然不是萃花這樣的「顏控」,五代南唐畫家衛賢,就把梁鴻孟光「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故事畫進了畫里。
衛賢《高士圖》,絹本,52.5cm*134.5cm 故宮博物院藏
那麼問題來了,請問在這幅《高士圖》里你最先看到的是高崖巨石、梁氏夫婦、還是......畫面右上角那個大大的「神」字呢?反正萃花的答案是最後一個
「神」字上還鈐有乾隆的「乾隆宸翰」印
再仔細看一眼,這熟悉的筆跡,這霸道的畫風,不是乾隆的傑作嗎!話說萃花上次看到乾隆做出如此高的評價,還是在乾隆的今生摯愛《快雪時晴帖》上。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神作」《快雪時晴帖》有王羲之這個超級大IP加持,但這幅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作者也名不見經傳(至少跟王羲之比起來)的《高士圖》,又「神」在哪裡呢?
它是國畫里的跨界小能手
傳說梁鴻與孟光曾經長期隱居在霸陵山(在今陝西西安),而《高士圖》描繪的顯然就是他們隱居山中的場景。
畫面採用全景式的高遠構圖,以仰視的視角將靜讀的梁鴻、舉案的孟光,以及他們房前的小溪、奇石、古樹,屋後的高崖、峻峰、遠山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
用大面積的濃墨干點凸顯山石的厚重質感
為了凸顯這對隱士夫妻志在山野的高潔志趣,《高士圖》中用了大量的筆墨來表現山水:畫面中樹石的皴筆密集,且多用干筆皴擦點苔,石凹處以大面積的濃墨干點營造出北方山石的凝重質感;水流則柔和綿密的細線勾出,宛若微波皺起。
水流的線條柔和順暢、綿密有序
相對而言,主題人物梁鴻和孟光只佔據了較小篇幅,但依然刻畫細緻,動作神態清晰可見,與宋代之後人物僅作為點景存在的成熟山水畫範式有著明顯不同。
《高士圖》人物部分
明 文伯仁《松風高士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畫中人物明顯是作為山水的點綴存在
它的人物與山水幾乎平分秋色,甚至可以各自獨立成章。而《高士圖》對人物、山水關係的這種處理方式,實則體現了山水畫趨於成熟地五代時期「人物畫和山水畫並重」的時代特徵。
《高士圖》的山水、人物部分完全可以成為兩幅獨立的畫作
除此之外,《高士圖》中的建築和木柵籬笆皆用界畫法(作畫時用界尺引線)畫出,用筆工細而不板滯,結構嚴謹,呈現出一定的縱深感,是傳世畫卷中最早使用界筆的建築畫跡之一。
建築部分採用界畫法,造型準確、線條勻稱
so,《高士圖》實則集山水、人物、建築畫為一體,是個妥妥的跨界小能手。
它藏著「美顏濾鏡」的小心機
在人物刻畫上,《高士圖》採用了工筆淡設色的手法,動作、表情生動而傳神。
梁鴻端坐於榻,身前的竹案上是一卷打開的書;孟光雙膝跪地,目光低垂,托盤高舉齊眉。兩位主人公神態坦然而平和,與簡陋的房舍、衣食形成對比,又與周遭的山野無比融洽。
可看來看去萃花總覺得哪裡有點不對,我們開頭講過,孟光其實是中國歷史上四大丑女之一。據《後漢書·梁鴻傳》記載,孟光「狀肥丑而黑,力舉石臼」,一直到30歲才嫁給梁鴻。
換句話說,「舉案齊眉」的孟光至少也有30歲了。而按古代習俗,女子15及笄就到了法定結婚年齡,到30歲說不定已經可以抱孫子了。所以這時候的孟光應該不僅丑,還又胖又黑又壯又老才對。
按史書記載,孟光難道不應該長成這樣?
反觀《高士圖》中的孟光呢,自帶「美顏濾鏡」,完全不像史書中記載的那麼「辣眼睛」。如果你覺得這個美顏效果不是那麼明顯的話,還可以配合她對面的梁鴻一起觀看。
據說梁鴻可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呢,是不是忽然覺得自己失去了審美能力?
對此,有觀點認為衛賢在這裡應該是有意迴避了外貌美醜,畢竟梁氏夫婦的「高士」品格之一,就是對外貌的完全不care。
丑如孟光敢在30歲的時候放話說「欲得賢如梁伯鸞者」,而梁鴻聽聞之後竟也真的來求娶。
婚後孟光盛裝打扮來試探梁鴻,得到的是一連7天的不理不睬,並斥責她說「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隱深山者耳」!待到孟光換上粗布衣服,又誇讚其曰「此真梁鴻妻也」。
面對這段完全超越了外在的愛情故事,衛賢自然也不想用外貌來褻瀆,所以秀一把對於美與丑的無差別認識,來向「高士」致敬。
順帶提一下,梁鴻孟光的故事感動的不只是衛賢。乾隆題完「神」字之後四年,在卷末又題了一段跋文,此時他最愛的富察皇后已經病逝,感念故人,或許正是他再次賞畫的原因。
乾隆跋文
它保留著極為罕見的「宣和裝」
《高士圖》在宋徽宗時曾入宣和內府,並且一直到現在,仍然保留著當時的裝裱樣式,也就是有名的「宣和裝」。
宋徽宗出品,「宣和裝」自然非同凡響:綾作天頭,白宋箋作拖尾,前後引首用黃絹,再加上最中間的畫心,共分為五段。
當然,除此之外,宣和七印(宣和內府的七枚收藏印章)也必不可少,而且這七枚印章怎麼蓋也相當有講究。
畫心前蓋3枚,分別為「御書」葫蘆印,鈐在天頭與前引首接縫中;「雙龍」印,鈐在引首宋徽宗親所寫題首上;「宣和」連珠印(兩方獨立的印連在一起),在前引首與畫心接縫中。
畫心後另有4枚,依次為「政和」、「宣和」印,鈐在畫心和後引首相接處;「政和」連珠印,通常鈐在後引首與拖尾相接處;以及最後拖尾中間的「內府圖書之印」九疊紋大印。
宋徽宗內府曾收藏有魏晉至北宋時期的名畫6000多幅,但「靖康之亂」後,這些畫全部散失,現在仍然保留著「宣和裝」的畫作僅為個位數而已。
而透過《高士圖》,我們不僅能看到900多年前的裝裱藝術,更可以體味1000多年前國畫的風格演變,以及2000多年前「高士」的愛情故事。
想要嘆一聲「神作」的人,應該不只有乾隆吧。
TAG:藝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