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寶的守護者不僅僅只有明星,還有他們

國寶的守護者不僅僅只有明星,還有他們

最近《國家寶藏》的熱播讓我們在認識中華文化的同時也驚嘆於古人的智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值得我們珍惜的不僅僅是無價的寶物,還有那些我們流傳在民間的不曾注意的現象,一杯茶,一場戲,一條衚衕,一聲吆喝,這些曾經輝煌的中國古典文化,正在漸漸消逝.......我們不敢說我們要留存多少傳統文化,至少我們應該知道這些曾經輝煌的過去。走的太快,不要忘了欣賞身後的風景。

六尺巷,巷淺情深。

遊走在司徒小鎮的六尺巷中,隨處可見原始農耕的老作坊,如傳統酒坊、老粗布坊、醋坊、鐵器坊、手工玩具坊、木工坊等,一店一個主題,一鋪一個特色,晉城本土文化元素的多種融合集中展現。置身其中,彷彿穿越時空回到明清時代。再加上擁有上千種美食的小吃,邊走邊玩邊吃,發現無數驚喜。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總是喜歡忘記,喜新厭舊,但是對於有些東西來說你的忘記對它們來說就是滅頂之災,因為它們被遺忘在歷史的小角落裡,毫不起眼它們不能左右歷史、它們沒有豐功偉績,但是它們卻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

剪出來的文化與歷史

穿過六尺巷來到了司徒小鎮的老年大學,一座座土坯房加上粗布門帘讓人一下回到了老山西,街坊四鄰你來我往,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在「剪紙館」中,小鎮的一些老年人坐在一起,她們一邊剪紙一邊閑聊,剪刀在他們手中飛舞著,紙被他們賦予了新的生命,十二生肖、神話人物等等都是他們剪紙的對象。

在黃河水、黃土山的養育下,山西人民粗獷豪放、樸實敦厚,他們將自己的情思、才華和美好的心愿都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紙中,構成了特有的地域習俗與人文心態,並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剪刀的一起一落,一深一淺,剪出來的是文明,留下來的是文化。

《采勝》詩寫到:"剪采贈相親,銀釵綴鳳真。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中國剪紙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剪紙與各地的風俗民情和生活習慣相聯繫,從剪紙中反映出來,這種文化不是一天就能行形成的,而是經過了千百年的積累。

千人演繹千年鐵魂

夜幕降臨,司徒小鎮地面盞盞彩燈璀璨,千名壯漢赤膊上陣將剛剛出爐的鐵水用力擊向天空,頓時鐵花紛飛,如天女散花又似金蛇狂舞閃裂當空,一簇簇金花凌空綻開,絢麗多彩,此起彼落,將小鎮的夜空照的猶如白晝一般,構成了一幅幅讓人驚嘆不已的煙火圖景!沒錯,這就是司徒小鎮的重磅節目打鐵花。

打鐵花是中國民間習俗、民間藝術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最早可以追朔到春秋戰國時期,鼎盛於明清,如今卻瀕臨失傳。如此絕美的場景如果以後再也沒機會看到那將是莫大的遺憾。

司徒小鎮總有一個讓你留戀的原因。

蝴蝶谷藝術品

蒸花饃

演繹老山西

我們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創造了便捷的現代生活。《國家寶藏》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古人的智慧,看到那些精美的文物我們除了驚嘆還是驚嘆,泱泱中華五千年,在這片人才輩出的神州大地,孕育了多少文化與創造我們已經數不清了,又有多少被我們遺棄了?但是在這裡還有這麼一群人在堅持著,他們守護的雖不是價值連城的珍貴文物,但是卻是滋養中華根基的文化源泉。他們不起眼卻十分重要,他們是這些民族寶物的忠實守護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