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商業模式下,如何打響營銷戰
導讀:今天的市場營銷,基於本質並非局限於為顧客服務,而是在與對手競爭中嗎,如何去防禦、進攻。迂迴和游擊。在這場戰爭中,敵人就是競爭對手,而顧客就是要佔領的陣地。
隨著「社群消費」愈發主流且垂直、深層,單純「選題走心」、「內容契合」,早已貶值為千層營銷。著眼發掘目標社群「野心」的新商業模式,以及由此而生的營銷戰,為「價值信息」注入了新的產品思考。
在中國當下的出版界,廣西師大出版社可謂是不容小覷的存在,旗下的人文社科類圖書品牌「新民說」,進來從看似「高冷」的詩歌入手,貢獻了新的營銷案列。
自2016年開春以來,一方面是鮑勃·迪倫首度以民謠歌手的身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幾乎顛覆了一些人對「文學獎」的狹義理解;另一方面是「詩歌」在社會文化中漸有復興的趨勢。
恰逢其時的《鮑勃·迪倫詩歌集》,未止步於單純的書籍出版,而是激活了「目標社群」在主題文創上的消費欲——在內容容積上,這八套冊裝的詩歌集不僅收錄了作者31張經典專輯共計369首歌詞作品,更有15位來自詩歌界、音樂界的大咖或KOL聯手參與翻譯,為本身就具有「文化符號」價值的詩歌集,注入了「在地化」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受眾對這一文化產品的體驗空間。
一直以來,選擇知名代言人、創作有感染力的文案,都是營銷人言必談及的策略。然而,娛樂經濟所量產的名人、日趨炫技的「精緻文案」,讓這兩大策略越來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套路。所謂「物極必反」——2017年3月20日,新的改變終於產生。
網易雲音樂發起的「看見音樂的力量」活動。除去國內營銷大環境的反襯,網易雲音樂這場品牌營銷攻勢,同樣在著眼目標群體的內心獨白。常年以來,這種獨白會被主流社會賦予脆弱、敏感,甚至多愁善感等負面標籤。因此,隨著社群消費的到來,目標群體也並不滿足「自我感受——就像豆瓣小組當年的興起,「目標群體」近乎宣言的表達欲、尋求同類的分享欲與社交欲,成為網易雲音樂瞄準的「野心」。
長期以來,選題價值、流量效應及響應用戶的媒體內容呈現形態,都是媒體品牌所關注的重點。而隨著六月高考報道季的到來,「恢復高考四十年」也成為媒體界的「高考」。
「高考」這個詞,對多數人而言,往往是青蔥歲月里一段充滿焦慮的代詞。但在1977年,高考成為百萬國人破除年齡、婚否、出身限制,逆轉命運的唯一機會——他們,也成為改變中國所不可或缺的主力。而鳳凰網歷史頻道在恢復高考四十周年之際,更邀請到10位親歷者以「第一視角口述」這場改變中國的風雲變遷。這一構想,滿足了網路受眾對於「故事化」、「獨家記憶」、「時代感」等方面的訴求。
總結:我們對於傳播的業態永遠要保持積極的看法,不要因為「信
息碎片化」的時代背景,而茫然或投機。無論是看似傳統的出版界,百舸爭流的音頻界,過於厚重的歷史媒體領域,還是旅遊營銷領域,找到目標社群對價值內容的野心所在,才能真正得到認可。
TAG:新商業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