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右拍案 二十四 字貫

江右拍案 二十四 字貫

所謂「為君不易」,言下之意好像當皇帝的要心狠手辣,殺人不眨眼,才能搞定內政外交。明朝殺人多的皇帝是朱元璋,清朝則要算乾隆。兩位國家元首都發動過「文字獄」,特別是乾隆,先後搞過幾次清朝版「文化大革命」,真把不少知識分子送上不歸路。偏偏歷史上那些嗜殺的領導人都壽長,在乾隆八十多年生命、六十年皇帝生涯中,殺人無數。可憐的是今天仍具奴才思想的人還喜滋滋地歌頌他的文治武功;特別是江西一些地方,亂編什麼乾隆下江南還到江西,在哪裡吃了什麼說了什麼,真不知道這些人跪舔龍菊還有什麼意義。

話說乾隆年間江西就發生了一件大案要案。在江西新昌也就是現在的宜豐縣有一位飽學之士,名字叫王錫侯。本來他的名字叫「王侯」,可能後來他自己也覺得這個名字太惹事,就在中間加了一個「錫」字,古漢語中「錫」也有「賜予」的意思。不過這位菩薩改名「錫侯」以後,不但沒有給他帶來將相王侯的榮華富貴,反而給他帶來殺身之禍,落了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這位王錫侯打小讀書用功,他從康熙五十二年(1713)起開始發矇,為了逼迫自己發奮讀書,他把自己反鎖在祠堂的小房間里,一年四季足不出戶,一日三餐家人都是從一個小洞中遞進去的。這樣過了十多年的時間,他終於飽讀詩書,出來應考,先是由童生考中秀才,又由秀才考中舉人,然後去北京參加會試,夢想中個進士,當個好官。可惜後來王錫侯連考九次會試都沒過,當時又沒有補考,又不能買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所以他最終止步於舉人頭銜。科舉考試消耗了王錫侯畢生的光陰,此時他已是白髮蒼蒼,昔日的小王變成了老王,老王又變成了王老。

王老先生心想自己滿腹經綸,眼看這些學問就要爛在肚子里,心裡頗有不甘。於是他想搞點事情來,以便讓自己青史留名。讀書人還能整什麼動靜呢?那就是出書。要知道,但凡讀了些書的人都要做點詩寫點文章,或者編本書來留傳後世。王錫侯也在想,編什麼書才能使自己雁過留聲?他忽然想到,讀書人常用的字典是《康熙字典》,這書收了六萬多漢字,是當年康熙爺親自抓的一個大型文化工程,這書一出版就被各級官員大肆炒作,報紙上天天宣傳,並被評為「康熙王朝十大好書」之首,大家都認為此書充分顯示了康熙同志崇高的政治理想、精深的漢學修養和高超的文化水平,所以發行量特別大。由於這字典追求的是高大全,收了很多不常用的生僻字,所以讓一般讀者反映部頭太大反而不好用,不能快速查到自己想要的字義。於是王錫侯決定搞一本「極簡」版的康熙字典,以強調它的實用功能。於是他發憤治學,用了十七年的時間,編成了一部簡明字典,並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吉安和南昌分別開雕,前後花了一千多兩銀子雕成全書,取名《字貫》。

這《字貫》出版發行以後,市場反映良好,很多讀書人都紛紛搶購這本書,眼看很快就要收回成本,學者王錫侯感到十分欣慰。

事情卻迅速發生了變化。王老在宜豐的老家有一個仇人叫王瀧南,此人不學無術,卻處處與王錫侯為難。兩家為了爭一塊墳地曾經暴發過激烈衝突,後來王瀧南兩次敗訴,被流放他鄉,王錫侯暫時鬆了一口氣。

就在不久前,王老知道一個壞消息,隔壁老王回來了,而且是帶著復仇的怒火回來的。王老心裡頓時感覺到一絲不祥之兆。

果然,王瀧南回來就打聽仇人的事情。他聽說《字貫》熱銷,心裡恨得牙根痒痒。他買來一部樣書,關起門來就拿放大鏡來找茬。很不幸,在老王的挑刺下,《字貫》發現的問題越來越多。於是王瀧南毫不猶豫趕到南昌,直接向江西巡撫海成舉報王錫侯。

這海成本來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省領導,聽說有人舉報江西境內有問題圖書,心中自然想趁機做點文章,企圖撈點政治資本。現在皇上不是禁止妄議朝廷嗎,不是鼓勵告密嗎,這本書算不算大案要案呢?但海成沒什麼文化,找來找去找不出名堂,於是就打報告說,書好像是有點問題,主要體現在字典中涉及到本朝幾位皇帝的御名沒有「避諱」以示尊敬這一細節上。海成把書快遞到北京,提議將王錫侯的舉人功名革去,讓這個讀書人回家吃老米;書板則責成有關部門收繳,集中銷毀。

海成自以為處罰及時,在江西肅清餘毒得力,保不準讓乾隆下旨在《大清新聞聯播》中通報表揚呢。

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乾隆看到案件詳情後憤怒到了極點。他惡狠狠地說,《康熙字典》是俺爺爺親自抓的重點圖書、國家工程,你一個糟老頭子良心都讓狗吃了,竟然敢糟蹋我祖宗的重大文化遺產?而且書中對俺列祖列宗的名字都不迴避,直接使用本字,這不是目無國法、大逆不道么?所以乾隆咬牙切齒地說,此人目無君上,十惡不赦,全家必須斬首,近親全部發配邊關;對這起重大政治案件表現得麻木不仁的江西巡撫海成革職,判處死緩(即所謂「斬監候」);江西布政使周克開、按察使馮廷丞革職;兩江總督高晉降級、行政記大過。對舉報這起案件有立功表現的王瀧南恢複名譽,重金獎勵!

結果大家可以猜得到,王錫侯全家八人被斬,近親十四人不分男女老幼,統統發配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這件案子遠近震動,連一百多年後的宜豐籍官員胡思敬寫家鄉的縣誌,都心有餘悸。

順便提一下,江西在乾隆文字獄中受禍最烈,光是那個極大地敗壞江西文化生態的海成在職期間就上繳並銷毀著作8000餘部,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江西人幾乎變得家家無書可藏、人人無書可讀,文化斷層情況在一夜之間就形成坍塌效應,江西文化從此一蹶不振。加上此前的「三藩之亂」,此後的洪楊之亂、討袁之役、國共內戰、抗日戰爭、文化大革命,江西在兩百年來多災多難,從此衰落得無以自振。最近幾十年又出現江西文化和學術先後被湖南、福建、安徽甩遠,近年又被貴州、海南超越的情況,真是讓人慾哭無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件事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印記,文化破壞起來容易,重新培植和振興太難。鼎盛之後墜入衰落的規律也許在所難免,但知責思變、奮發有為才能使自己免於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殺人如麻、臭名昭著的乾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者劍川 的精彩文章:

江右拍案 二十二 雅賊

TAG:學者劍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