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一時,受用一世的「溝通密碼」你會嗎?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疲性思維已經讓我們固化了很多處理事和問題的方式、態度,對待各方面都是一層不變的,缺少了生機和活力,給自己帶來無盡的困擾。唯有學習是人生最好的陪伴,可以打破這樣的禁錮,重獲新生。比如「說話」,它是自我們生來就開始學習的,但為什麼有些人畢生也沒有正確的運用它呢?
溝通中如何用好「o」、「a」——「o」篇
一位4歲的小朋友說:「我要帶著小狗狗一起上幼兒園!」不答應就開始在地下打滾,面對這樣的小公舉、小王子該如何交流呢?
這個案例在朋友圈的反饋:
大部分的家長都是表示支持孩子的想法,但是簡單粗暴的處理可能會引來後續無數的隱患!
其中有回復:先支持然後再告訴他:帶去幼兒園,老師可能會把小狗狗關起來,你就再也看不見小狗狗了。你自己選擇要不要帶吧
這樣的嚇唬會培養孩子膽小,遇事退縮的思維習慣,不利於健康認知的培養!同時把控制事件的控制源定義在外部,那在個人生活中容易相信外部安排,也就是聽天由命的傾向,這樣傾向的人屬於外控者;反之如果是內控者,自我能動性比較強,遇到困難相信自己能控制,是積極的思維和態度。
建議對話:
第一句:「o」
不拒絕孩子!家長表示積極關注,讓孩子體驗被關愛,孩子得到被尊重感!(大家試想哈回答「a」那個場景,哪一種更受控)
第二句:「我也很想讓你帶著小狗狗上幼兒園」
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表示支持,只有與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立場才可以體驗他的情感和思維!
第三句:「可是你是三歲多才上的幼兒園,小狗狗才1歲多,還不能上幼兒園呀?」
培養孩子一定認知,讓他知道客觀條件的不允許!
孩子會平靜下來,思考一會兒說:哦,那好吧,等狗狗3歲了我再帶去上幼兒園!
(當然也不排除小朋友還是「不依教」的場景,那個場景待後續)
這樣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與孩子交流是門技術,真的需要用心學習!這個案例也可以舉一反三,運用到各種拒絕性的溝通交流上。
學習領悟:
4歲的孩子是處在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他們的心理需求在於:實現自我意志,實現自我的價值感,希望父母和接近的他人接納自己「我長大了」並「很能幹」的「現實」。在這個階段,常常表現出:喜歡參與大人的活動,做清潔之類的;自以為能幹,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會退回原狀態,自己重做;經常說不,喜歡聽表揚。孩子的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持之以恆的引導,並通過遊戲發現孩子的特長和優勢,有針對性的培養某方面的才能,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從而建立自信的品質!
雖然在這一階段提倡家長民主化,但是過度的民主也會讓孩子的慾望過度發展!所以在上述的案例中,說小狗1歲不能上幼兒園,要等到3歲才能帶去幼兒園,實際是通過「延遲滿足」培養孩子自我控制行為!這一品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學習、工作、生活都有積極的作用!
可能有些家長會說:我們不是有撒謊嗎?想告訴大家:按照發展心理學的理論,4歲的小朋友是無法判斷小狗的年齡的。所以部分善意的謊言還是可以運用的,但是建議有行為表現特徵的謊言不要使用,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比如:媽媽說:沒錢買玩具!但不到5分鐘就開始給自己買化妝品!建議避開孩子這樣的行為,或者換一種不買玩具的原因。
家長的說話方式會影響小朋友的說話方式,小朋友任何行為、習慣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習得」的,只是簡單的對孩子說「No」,那以後也別怪孩子對您簡單的說「No」!來吧,學會說好「o」、「a」。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