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表揚可能正在害你的孩子
作者:小初姐
你會表揚孩子嗎
引子
孩子就象天使,他們來到我們的生活中,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
場景一:大人們在說話中用了一個成語,一會兒就從被身邊3歲的小朋友嘴裡說了出來。「你學得真快!你太聰明了!
場景二:放學回家,孩子帶了好成績給我們。「你真聰明,你沒怎麼學習成績就這麼好!」
場景三:學鋼琴,給聽到一首完整流暢的曲子,心裡一陣狂喜:「快聽!老公,你不覺得他是又一個朗朗嗎?」
都說要多多表揚孩子,所以我們就常常會脫口而出:寶貝,你真棒!孩子,我就知道你是最聰明的!
但是,這樣表揚孩子真的好嗎?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表揚,正在害孩子?
著名的斯坦福表揚實驗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在過去的10年里,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
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完成一系列智力拚圖任務。
第一輪測試:
首先,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
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拚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研究人員會把分數告訴他,並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
一組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即表揚,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
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即鼓勵,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第二輪測試:
隨後,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這一次孩子們可以選擇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一種較難,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
結果發現,那些在第一輪中被誇獎努力的孩子中(第二組),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
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第一組),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由此可見,自以為聰明的孩子,不喜歡面對挑戰。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這也就是實驗中「聰明」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醜的風險。
第三輪測試:
第三輪測試中,德韋克團隊故意讓孩子們遭受挫折。這一次,所有孩子參加同一種測試,沒有選擇。這次測試很難,是初一水平的考題。可想而知,孩子們都失敗了。先前得到不同誇獎的孩子們,對失敗產生了差異巨大的反應。
那些先前被誇獎努力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
德韋克回憶說:「這些孩子在測試中非常投入,並努力用各種方法來解決難題,好幾個孩子都告訴我:『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
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他們在測試中一直很緊張,抓耳撓腮,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
第四輪測試:
接下來,他們給孩子們做了第四輪測試,這次的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第二組孩子(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第一組孩子(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德韋克一直懷疑,表揚對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這個實驗的結果,還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釋說:
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所以,多鼓勵,少表揚;多描述,少評價,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揚綁架,或輸不起,未達目的而不擇手段。
表揚的心理學原理
表揚實驗的心理學原理
斯坦福表揚實驗告訴我們,表揚可能會害了孩子。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在她的著作《看見成長的自己》(《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書里,用成長型心智和固化型心智兩種心智模式,解釋了為什麼表揚會害了孩子。
這本書告訴我們:人們的有意識及潛意識的想法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用具體的鼓勵而不是表揚是如何對於提升我們(和孩子)的能力有巨大影響的。
兩種心智
關於人們對自我能力的認知,分為兩種心智:
固定型心智成長型心智
「固定型人格」認為智力是天生的,即使後天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對智力造成多大影響。他們關注的焦點往往只是結果而不是努力的過程。面對問題時,他們更傾向想是否用得上已有的能力,如果不行,極容易放棄。獲得成功一直是固定型人格的夢想,但是卻往往因為覺得努力也達不到而放棄。「固定型人格」的人強烈地想證明自己,無論是在教室、職業生涯還是他們的婚姻里。生活中每個場景是在確認他們的智力、人格、品質。每個情景都被評價:我會成功還是失敗?我看起來聰明還是愚蠢?我會被接受還是被拒絕?我是贏家還是輸家?
「成長型人格」的人認為,能力是不斷增長的。沒有人天生就會,即使現在做得不好,總會慢慢變好的,他們有信心,相信自己終將成長得比以前更好。成長型人格獲得成功只是因為他們做了自己熱衷的事情帶來的附屬品而已。成長型心智給學習創造了無比的激情。卡羅爾教授說:「當你可以變得更好的時候,為什麼要浪費時間一遍又一遍地證明你是多麼偉大?」
於是人們關於自我能力的認知和形為表現,就有了下面這兩種人 ——
固定型心智,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是與生俱來不可改變的;成長型心智,一成長心態,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過各種努力逐漸提高。
固定型心智,一直在不停地向人們證明自己;成長型心智,知道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培養的,他知道自已在進步,證明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成長本身。
固定型心智,表現為自滿,但一旦證明不了自己,就容易放棄,並掩飾缺點,成長型心智,表現為謙卑,不怕缺點、不怕困難,會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固定型心智,認為自己手拿大牌,無所不能,卻處處碰壁,成長型心智,知道手上的牌只是起點,有無比的激情去達成更大的目標。
兩種心智,讓人們變成了兩種不同的人。
鼓勵,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智
這個時候,你一定會想:太好了,我要讓我的孩子成為「成長型心智」的人。恭喜你,你找對方法了!
但,我們必須知道的是,這兩種心智人格在18歲成長後就基本形成了(18歲以後還有機會改變,但是已經非常困難),這其中,0-6歲時的成長環境(最重要的孩子最常接觸的人的言行)最大程度地決定了孩子會成為「固定型心智」還是「成長型心智」。
也就是說,在孩子的孩提時代,我們怎麼對待孩子,很大程度決定了,孩子是否能成為「成長型心智」的人。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說,只有鼓勵(而不是簡單的表揚),才能激發孩子的成長型人格。
就如前面斯坦福著名的表揚實驗中,
第一組孩子得到了智力方面的誇獎:「你真棒,成績真好。」第二組孩子得到了能力方面的誇獎:「你得了那麼好的成績,一定很努力。」
而最後,實驗結果是 ——
第一組孩子後來呈現出厭學的表現。這些孩子不願意挑戰更難的問題,因為這會破壞他們很聰明的說法。面對壓力,他們選擇用自欺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自戀。第二組孩子不會把失敗歸咎於自己能力的問題,即便遇到問題,也沒有呈現很強的挫敗感。因為他們有種信念,可以靠自己努力實現。他們能正確認識自我,不為他人的看法而活。
對第一組孩子,濫用表揚,會使孩子覺得做一件事的目的是為了得到誇獎,而對事情本身的興趣就消失了。同時導致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自戀自己的能力或者競爭關係上面。孩子被培養出了固化型心智。
對第二組孩子,通過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孩子的能力,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過各種努力逐漸提高,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通過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而達成更高的目標上。孩子被培養出了成長型心智。
因此,學會鼓勵孩子,而不是簡單的表揚,有助力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成長型心智)和健康人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
賞識教育絕不是簡單的「表揚」,而是——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並能以強化孩子的行為,促進孩子的成長發展。
與其說:「你很棒,考試考得這麼好」,不如說:「我看到你為這次考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與其說:「你真乖真懂事」,不如說:「謝謝你幫忙打掃了地板,真乾淨」。
對孩子付出的努力進行鼓勵,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他的努力得到了尊重和承認。
那麼,他就會更加看重自己努力的過程,學會面對艱難的任務堅持不懈。同時,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喜歡和欣賞他的努力,也能接受他的局限和不足。
適宜的表揚和鼓勵,可以讓孩子們對自己有一個現實的認識,從而避免受到外界的評價性表揚的壓力干擾。這樣的孩子,才有追求做自己的勇氣和目標,才不會總是向其他人尋求內心的認可與贊同。
正確鼓勵孩子的三個法則
做智慧的父母,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鼓勵孩子,才能發揮其正向的效果,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下面,給大家正確鼓勵孩子的三個法則:
法則一、提出具體的表揚內容;法則二、請記得肯定他為此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法則三、可以為他豎立更高的目標。
三個法則,培養成長心智
回到我們文章開頭的三個場景,來看看我們可以怎麼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培養成長心智。
場景一:
大人們在說話,用了一個成語,不一會被身邊3歲的小朋友說出來了:不是說,--「你學得真快!你太聰明了!而是說,--「寶貝,你真是很認真地在學習講話,這個成語發音不簡單,你一定是很努力地學著講出來的,爸爸要給你點贊。」(法則一:提出具體的鼓勵內容)
場景二:
放學回家,孩子帶了好成績回來:不是說,--「你真聰明,你沒怎麼學習成績就這麼好!」而是說,--「孩子,這次媽媽注意到你考試前你有認真複習了,你真的很努力,真棒。」(法則一:提出具體的鼓勵內容)
或者來一段對話,--「孩子,太棒了,和媽媽說說,你為什麼這次成績提高這麼多呵?」--孩子說,「媽媽,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這次考試前對知識點進行重點的複習和作題。」--「真不錯呵,媽媽知道你很聰明,但是你知道光有聰明是不夠地,考試前放棄玩認真地複習,你一定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努力的孩子最棒了。」(法則二:肯定他為此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場景三:
學鋼琴,給聽到一首完整流暢的曲子,心裡一陣狂喜:--「快聽!老公,你不覺得他是又一個朗朗嗎?」而是說,--「寶貝,這是你最新學的曲子嗎?你練了多久呵」--孩子驕傲地說,「媽媽,我練了四天了,每天就練足一個小時」或者,--你可以說:「你真棒,能這麼認真的練琴,每天都能練足一小時,是媽媽看到你最近最大的進步,如果能堅持下去養成習慣,再難的曲子都可以練好的,是不是?」(法則二:肯定他為此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法則三:豎立更高的目標。)
你還可以說::「能這麼認真的練琴,每天都能練足一小時,太棒了。是不是因為上次我們一起去看了朗朗的音樂會?」(法則二:肯定他為此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孩子興奮地說:「是的,媽媽,朗朗的曲子聽起來好優美,他的指法太神奇了」這時候,你可以來個順水推舟,「是啊,學琴是沒有止境,指法、對樂曲的理想、演奏時情感的投入……,媽媽相信,你每天練習不但進步,給自已更好的目標,一定能彈得越來越好的!。」(法則三:豎立更高的目標)
綜上,
1、科學研究證明,簡單的表揚可能會害了我們的孩子;2、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通過鼓勵和適當的表揚可以培養孩子的「成長型心智」;3、鼓勵和適當的表揚的三個法則:***法則一、提出具體的表揚內容;法則二、肯定他為此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法則三、嘗試為孩子豎立更高的目標***
是的,做一個會表揚的父母不容易。來吧,一起加油,孩子成為天使,一定是因為我們成為了更好的父母。
小初姐一枚3頭6臂的高齡職場媽媽博士、前500強高管、教練倡導「理性思維、感性生活」,行走在「愛自已共成長」的路上……
TAG:魅力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