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健康抽樣調查報告出爐胃潰瘍膽汁反流 四成媒體人胃糜爛
網
小字
11月8日,第十八個記者節當天,由健康時報社主辦、安翰醫療承辦的「關愛媒體人胃健康公益行動」正式啟動,活動聯合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四地三甲醫院的醫院多名權威專家團共同發布了《中國媒體人胃健康抽樣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近40%媒體人胃部糜爛,另外,有22.34%的媒體人出現了明確的胃部病變,急需接受診療,其中5.32%的人患有胃潰瘍,8.51%的人患有胃息肉,粘膜異常隆起6.38%,胃出血等其他佔2.13%。
醫學數據報告出爐 四成媒體人胃糜爛
據了解,在「關愛媒體人胃健康公益活動」籌備期,已有近300名媒體人接受了膠囊胃鏡檢查。檢查結束後,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令狐恩強教授、劉婧教授、李貞教授、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李景南教授、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廖專教授、廣州南方醫院消化科主任劉思德教授、武漢協和醫院消化科主任侯曉華等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地三甲醫院的權威專家組成的專家顧問團,對檢查數據進行了匯總分析,形成了《中國媒體人胃健康抽樣調查報告》,並在啟動儀式現場進行公布。
《中國媒體人胃健康抽樣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82名受檢媒體人中,39.36%的媒體人胃部糜爛,結合媒體人填報的《媒體人健康生活習慣調查問卷》可以發現,壓力過大、三餐不規律或成主因。另外,有22.34%的媒體人出現了明確的胃部病變,急需接受診療,其中5.32%的人患有胃潰瘍,8.51%的人患有胃息肉,粘膜異常隆起6.38%,胃出血等其他佔2.13%。
對此,專家提示,媒體人工作壓力大,且長期保持不良生活方式,屬於胃病高危人群,大部分媒體人在面對胃部不適時大多持忽視態度,導致胃病高發。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以及時發現隱患,儘早治療。
據悉,醫學專家針對媒體人群發布胃健康數據尚屬首次。此次媒體人胃健康數據的獲取,是通過我國自主創新的高科技產品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實現。據了解,只需用水吞服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即可無痛無創無麻醉進行胃鏡檢查,其具有舒適安全準確等特點,非常適用於胃部檢查。
胃潰瘍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其典型表現為飢餓不適、飽脹噯氣、泛酸或餐後定時的慢性中上腹疼痛,嚴重時可有黑便與嘔血。比較明顯的病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服用非甾體消炎藥(NSAID)以及胃酸分泌過多;另外還可以由遺傳因素和情緒波動、過度勞累、飲食失調、吸煙、酗酒等因素引起。
胃潰瘍發生哪些變化會轉換成胃癌,主要有哪些表現
1.出現固定的包塊
一部分胃潰瘍病人在其心窩部可摸到包塊、質硬、表面不光滑,而且包塊迅速增大,按壓疼痛。隨包塊的增大,嘔吐也隨之加重,此種情況大都是發生了惡變。
2.無法解釋的黑便
一般黑便可見於進食大量豬、羊、雞等動物血之後,也見於服某種藥物之後。如果潰瘍病人出現了無法解釋的黑便,或者化驗大便持續有血,需特別注意,應進一步查清,這往往是惡變的先兆癥狀。
3.疼痛性質的改變
潰瘍病的特點是規律性疼痛。胃潰瘍為飽餐痛,疼痛在飯後半小時至2小時出現,至下次進餐前疼痛已消失。十二指腸潰瘍是飢餓痛亦稱空腹痛,疼痛多在飯後3~4小時出現,持續至下一次進餐前,進食後疼痛可減輕或完全消失,有的病人可出現夜間痛。如果潰瘍發生在距十二指腸相近的胃幽門部,則疼痛節律性與十二指腸潰瘍相同。一旦胃潰瘍疼痛性質發生了改變成為持續性疼痛或者有所減輕,此時應警惕癌變的可能,應及早去醫院檢查。
4.明顯消瘦
凡年齡在40歲以上的胃潰瘍病人,短期內有食慾減退、厭肉食、噁心、嘔吐、吐隔宿食或暗紅色食物、營養狀態不佳、明顯消瘦、疲乏無力等癥狀,且藥物治療效果變差,這可能是惡變的信號。
經久不愈的慢性胃潰瘍是否會癌變目前尚有爭議,但動物實驗證明,潰瘍周圍的粘膜上皮在反覆炎性刺激和修復過程中,再生上皮易受致癌因素的作用而發生癌變。研究表明,潰瘍癌變的發生部位以胃潰瘍最好發的胃角為中心的小彎側最多見,發病高峯在40—50歲左右,據統計,胃潰瘍的癌變率為5%左右。所以說,癌變是部分潰瘍病的合併症之一,有胃潰瘍的病人需警惕潰瘍惡變。出現上述胃癌癥狀就是胃潰瘍轉換為胃癌的特徵,患者要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
TAG:養胃護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