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對越自衛反擊戰最年輕的開國少將讓越軍聞風喪膽!

對越自衛反擊戰最年輕的開國少將讓越軍聞風喪膽!

原標題:對越自衛反擊戰最年輕的開國少將讓越軍聞風喪膽!



1979年,中國打了一場對越自衛反擊戰。在對越指揮作戰的這些將領當中,公認打得最好的是吳忠將軍。吳忠打了很多惡戰,參加過朝鮮戰爭,他帶起來的部隊參加過中印自衛反擊戰,甚至還在汶川地震搶險中,第一個徒步進入了震中地區映秀鎮的就是他的老部隊。1955年受銜的時候,吳忠因為戰功卓越,被授少將軍銜。當年,他只有34歲,是最年輕的開國少將。1978年底,鄧小平決定打一場對越自衛反擊,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許世友上北京開會,帶回了作戰任務。吳忠當時是廣州軍區的副司令,而且是主管作戰的副司令,他當時主動請纓,要到第一線去指揮。許世友給吳忠委以重任:攻克高平。

為什麼點將吳忠呢?首先在朝鮮戰爭結束後,中國組建了第一支機械化師,師長就是吳忠。吳忠對率領機械化協同作戰非常有經驗。而這一戰,是我軍第一次機械化實戰。第二,在越南戰爭期間,吳忠曾經入越進行過考察,對越南也很了解。接到任務後,吳忠馬上下到部隊,進行各項檢查布置。最終拿出了一個確切方案。進攻高平,有三個路線可以選擇。水口關路線,這一路道路好,利於我機械化部隊行動,但是越軍防禦的重點。那花路線,這裡兵少防禦弱,但距離較遠,而且路況極差。


布局關路線,這裡防禦弱路程近,但道路較差,只有鄉村公路,還有一段沒修通。最終,吳忠選擇了第三條,因為第三條雖然路差,但通過問題不大,而且路程近,可以起到奇襲的作用。1979年2月17日清晨,戰鬥正式打響,我軍集結一百多門大炮,進行了15分鐘的壓制性打擊。吳忠將自己指揮所移到了距前線數百米的地方。這裡十分危險,一個炮彈打過來,就炸傷了三個人。42軍的政委勛勵大叫一聲:我背上好燙。一看,一個高溫彈片插到了他的衣服上。從布局關的攻擊起到了奇襲的效果。敵人完全沒有料到。我軍坦克迅速推進,猛進32公里,攻佔高平前沿要點東溪。比許世友要求的3小時提前了十五分鐘。這一仗,打得越南人根本沒想到。我們的坦克進入東溪的大街時,越南的守軍還以為是他們的坦克過來協防,還想過來打招呼,等看清楚坦克上的五星之後,才恍然大悟,大喊大叫,跑得無影無蹤。一隊越軍士兵坐著汽車開進東溪,直接開到了我方的坦克面前,一下車就當了俘虜。接下來,戰鬥進入第二階段。第二梯隊跟進,第二梯隊的進軍就不太順利了。因為路況比較差,又被第一梯隊的坦克壓得差不多。越軍知道我軍佔領了東溪後,他們炸橋斷路,還把一個水壩給炸開了。


這樣一來,第二梯隊的部隊阻在了路上。一半的部隊過了水浸區,看到後面的沒上來,就在等。後面的上不去,戰士們還在車上,不知道怎麼辦。吳忠跑到前線,一看,發火了。「命令已經過河的坦克部隊,不許停留,不許等候後續部隊,一刻不停地向東溪開進,迅速與一梯隊會合,然後沿4號公路向高平猛插!」「你的部隊是怎麼回事?解放軍的步兵什麼時候養成了這個臭毛病,離開汽車就不會走路?你去!命令步兵全部下車,徒步開進,追趕坦克!」後面這句話,是對政委勛勵說的。勛勵也很拼啊,前面打仗,他的衣服就被彈片劃破,血染紅了衣服。這一下,勛勵的臉頓時紅了,立馬甩掉大衣,徒步追趕部隊。政委一動,戰士也全部下車,徒步通過水障區,向東溪跑步前進。吳忠也準備帶著指揮所前往東溪,總部工作組的郭世榮表示調一輛裝甲車給吳忠,再派兩輛坦克前後護衛。吳忠一聽,樂了。「老郭,你是打過仗的人,怎麼現在也糊塗起來了。搞那些只能在戰士面前耍威風,來中看不中用的玩藝幹什麼!」坦克都不中用,那啥中用啊?吳忠拿起一把衝鋒槍扛在肩上,鋼盔一戴:「我們就這樣進去。遇到敵人就打,沒有敵人就走,這樣最安全。」


此後的戰鬥,吳忠將軍就是這樣挎著步槍,徒步跋涉,穿山越林,從東溪到高平,再從高平回國,一個多月,他沒有坐過一次車,全靠兩條腿。這一年,吳忠已經五十八了。大智大勇的他知道越軍都是小股襲擊,他們最願意攻擊的目標就是天線很長,前呼後擁的裝甲車。勛勵政委後面就是因為坐在指揮車上,當時還是熄了燈,跟在坦克後面,遭到越軍火箭炮攻擊。勛勵受傷,是我軍在對越自衛戰中唯一受傷的軍級幹部。吳忠不坐車,正好避免成為越軍攻擊的首要目標。吳忠抵達東溪,與第一梯隊匯合,繼續推進到高平外圍,並迅速佔領了制高點。3月5日,中國宣布撤軍,吳忠率領部隊從水口關凱旋迴國。看著最後一名士兵跨過國境線後,吳忠才上車回國。這一仗,吳忠當機立斷,英勇果敢,殲敵萬餘,出色完成了任務,打出了軍威,國威,保衛了國家領土完整不受侵犯,與大國尊嚴!本文為搜狐號郭世霞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世霞 的精彩文章:

美航母暗跟蹤中國核潛艇 我海軍有力回擊讓美蒙羞

TAG:郭世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