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菜根譚》:思維上差之毫厘 效果上距以千里

《菜根譚》:思維上差之毫厘 效果上距以千里

《菜根譚》:「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一以辟眾善之路,一以浚諸惡之源,相去霄壤矣。」一個人能夠時時自我檢討,所做過的每一件事,都可以作為他改過的參考資料。如果老是抱怨別人,每動一個念頭,都像戈矛一樣,不傷自己,就傷別人。反己等於開闢向善的道路,尤人等於打開作惡的來源,只是一念之差,但相距很遠。

一般說來,我們提升自己,只有兩種方式:學習和反省。懂得反省者,每經歷一件事,都是一個改過的好素材,都是一次提升自己好機會,因為他們首先都是反省自己有什麼做的不對的地方,做的不夠完善的地方,所以經歷的每件事都是改掉自己錯誤、缺點、弱點,醫治自己壞習慣、壞毛病、壞性格的好藥石。即使反省之後確認這件事是別人的錯,他們也會想到用合適的方式方法來幫助對方解決問題、分析原因、認識錯誤,而不是盲目地、一味地、不考慮方式方法地指責抱怨。

不懂反省者,不但減少了一個最重要的提升自己的方式,而且會對人際關係會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因為每動一個念頭,都不假思索首先想到的是抱怨別人,認為錯誤肯定都是別人的,自己一點兒錯誤也沒有,就像不知不覺操起了兵戈長矛一樣,上來就往別人身上招呼,這樣不是傷著別人,就是傷著自己。一味抱怨別人,第一於事無補,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第二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認為你是一個不懂自省的人;第三可能會傷害對方,別人如果沒錯卻無故被冤枉被指責怎麼會不受傷不難過呢?第四影響自己的心情和健康;第五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改正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機會。

《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孔子說:「不埋怨上天給的命運,不在遇到挫折時怨恨別人,通過學習平常的知識,理解其中高深的哲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了。」

鰷魚和魾魚都喜歡浮在水面上曬太陽,所以也被人稱為浮陽之魚。一日鰷魚和魾魚又在隨波蕩漾,曬暖取樂,不知不覺順著潮水漂向沙灘。退潮的時候,它們依然留連忘返,等到發現自己擱淺沙灘上,再想回到水中,已經悔之不及。面臨死亡的憂患,鰷魚和魾魚才懂得行動應謹慎,但已毫無用處了。

《荀子榮辱》里的這個小故事說到這裡,荀子感嘆說:「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失之已,反之人,豈不迂乎哉!」了解自己的人不會埋怨別人,懂得天命的人不會抱怨上天;埋怨別人的人將走入困窘,抱怨上天的人缺乏志向。過錯在自己,卻反過來歸咎別人,難道不是太愚妄了嗎?自知者、知命者從不怨天尤人,而是樹立、持守自己的志向,凡事反躬自省,凡事儘力而為。

任何事情發生經歷後,面前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能夠反省自己,等於開闢了一條向善的道路;只知埋怨別人,等於打開了作惡的大門。走哪一條路,完全取決於自己的一念之間,思想上只是差之毫厘,但效果上卻是距以千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做事有度:《中庸》是這樣區分君子和小人的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