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奧秘:火星和木星之中為什麼有小行星帶?
科技
01-17
有一種理論認為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曾經存在一顆行星,後來這顆行星解體,殘留下了由大量塵埃和岩石碎片組成的小行星帶。因為早前天文學家在小行星帶中發現了兩顆體型較大的天體:穀神星(直徑950千米)和智神星(直徑520千米)。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一假說已不再被大多數天文學家所認可。
首先,行星很難被摧毀,因為所需的能量極為巨大,太陽系中沒有這樣的契機。其次,整個小行星帶的質量僅為月球的4%,聚集起來形成的天體最多也只是矮行星的級別。此外,小行星之間存在巨大的化學差異,表明它們不可能曾經都是某顆行星的一部分。
目前,主流的理論認為這些小行星不是從某顆行星上解體而來,而是來自太陽系形成期間的殘餘物。在太陽系歷史的最初幾百萬年里,氣體和塵埃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微行星,隨後經過進一步的引力吸積形成了行星。
然而,在小行星帶的區域內,微行星受到了木星巨大引力的強烈干擾,從而無法聚集形成行星。因此,這些天體就繼續保留在圍繞太陽的軌道上,偶爾碰撞併產生較小的碎片和塵埃。儘管小行星帶中的天體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太陽系,但在數十億年的漫長時間裡,它們不斷受到其他天體的碰撞以及宇宙輻射的太空風化,現如今的小行星已經與過去產生了較大的變化。
小行星帶距離太陽2.2至3.2天文單位,厚度大約為1天文單位,人類已經發現的絕大多數行星都是源自於此。雖然小行星帶中的天體數量眾多,但它們之間的平均距離其實很大。如果你站在一顆小行星上環顧四周,基本上看不到其他小行星。
※宇宙奧秘:假如太陽系脫離了銀河系進入到星系空間,會怎麼樣呢?
TAG:覃小懶聊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