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RENA:利用可再生能源技術來運輸可再生能源

IRENA:利用可再生能源技術來運輸可再生能源

全球範圍內,2015年有近10億輛乘用車和3億3千5百萬輛商用車。在過去幾十年里,這一數字在全球經濟增長的推動下穩步上升。僅在中國,2015年就銷售了2100多萬輛乘用車,而在2008年僅為600萬輛。

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全球能源需求的三分之一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六分之一。這也是可再生能源普及率最低的行業:2016年,交通運輸行業的能源消耗只有4%來自可再生能源。

今天,作為大會第八屆會議的一部分,IRENA召開了高級別的部長級圓桌會議,探討日益電氣化的交通運輸與加速可再生能源部署之間的聯繫,以期擴大在電力交通中使用可再生能源。

儘管起點低,但有理由預計未來可再生能源占運輸燃料組合的比例將更大。根據IRENA的「可持續交通可持續發展路線:基於REmap的工作論文」,在2015年至2016年間,電動汽車的銷售量翻了一番(約佔汽車銷售總量的1%)。目前,在荷蘭和挪威銷售的每五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電動汽車,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和英國等國家正在設定電動汽車的目標。中國已經公布了2019年電動汽車銷售總額達到10%的強制性目標,占所有新車銷量的很大一部分。快速的技術進步使單次充電的續航時間更長,充電時間更快,並且與傳統汽車相比具有成本競爭力。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副總工程師朱廣超向與會人員介紹了中國電網的廣闊空間。中國新建的水電、風能和太陽能項目已經向全國各地輸送了超過90億度電。到2017年底,中國的風能裝機容量達到215GW,在年底時,中國的可再生能源佔比達到36%。中國現在還在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快速智能充電電網,擁有17萬個充電埠。這些埠將集成實時數據、價格比較,並將使用大數據來實現維護和響應支持。

「中國不僅大規模擴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範圍,而且還用電力取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副總工程師朱廣超。

2017年畢馬威對來自世界各地超過1000個汽車高管的調查來看:他們大多數同意巴黎協定的發揮對市場的強大影響力可能會導致電動汽車的份額在2023年將上升到全球汽車生產量的30%。

在許多情況下,目前可再生能源與傳統燃料相比具有成本競爭力。事實上,IRENA REmap的報告顯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運輸業中的使用將達到目前的四倍。這是由可再生能源的強大商業案例推動的,在許多情況下有相關部門的私營公司都是領先的。或者,正如ENGIE的創新研究與技術副總裁Thierry Lepercq所說的那樣,「電動交通不僅僅是一種願景,更是一種業務。我們正在賺錢。「

雖然早期的跡象是有希望的,但仍然有一些挑戰,電動汽車的規模化基礎設施還沒有完全開發。充電技術尚未標準化,充電時間太長,無法廣泛實施(相反,超快速充電技術昂貴且耗能高),而且廣泛的充電對電力負荷和基礎設施的影響可能會加劇系統壓力。

EDF高級客戶開發與服務副總裁Frederic Busin總結了將智能充電適應電動交通系統未來說面臨的挑戰。「到2025年,法國將擁有900萬輛電動汽車。這意味著可以在高峰時段使用30GW的功率,這是目前使用量的25%。我們需要有100%自動化的終端來管理這個需求。

  因此,改進電池技術將對電動汽車的未來潛力以及可再生能源提供所需能源的能力起到關鍵作用。

在技術進步和需求上升的推動下,電池儲能系統近年來呈指數增長。這導致了成本的迅速降低。以德國為例,自2014年底以來,家庭規模的鋰離子電池成本下降了60%以上。

更好的電池不僅可以提高車輛之間的收費範圍,還可以通過提供必要的靈活性來平衡供應和需求,幫助整合可變可再生能源的更高份額。所謂的汽車對電網(V2G)技術,允許汽車電池支持和與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互動,具有巨大的前景。採用V2G技術,電力不僅從電網流向電動車充電,而且還可以從電動汽車向電網注入電力。

代表們強調了可再生能源與數字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的有趣融合,「自動駕駛是電氣化的主要驅動力。一個新的系統驅動的交通模式正在出現,你不擁有汽車,而是召喚汽車。「正如NREL的主任Martin Keller所說的那樣。我們城市的未來正在形成,電力全自動出行。這些變化是由目前我們負擔得起的電動汽車推動的。」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電動汽車可以大大有助於減少當地的空氣和噪音污染。 IRENA的分析表明,如果空氣污染:傳統車輛排放的一氧化二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其他物質,對人類健康和農作物的影響是重要的,那麼全球運輸業使用化石燃料的外部成本根據2010年的數據估算每年為4600億美元至2.4萬億美元。

IRENA總幹事Admin Z. Amin提醒與會者,可再生能源的商業案例是不可避免的,全球對話不再是全球性的南北關係,ODA或建立新技術。用於技術的投資正在發生,並與政策共存。所需要的就是把它們放在一起,正如我們在許多可再生能源國家所看到的那樣,一切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最後,IRENA總幹事提醒各位代表,能源轉型不是簡單、線性的事情。我們必須創造知識、存儲知識並理解知識,以便所有國家都能對未來的能源做出明智的選擇。

(原文來自: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能源網能源通 的精彩文章:

TAG:新能源網能源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