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關將近,看看古人如何在畫中恭賀新春

年關將近,看看古人如何在畫中恭賀新春

清渭樓·藝術

《歲朝圖》題材是中國宋代皇宮中開始興起的一個繪畫題材,主要是從宋徽宗時特別流行,採用的畫法也是寫生畫法,形象逼真,內容也是冬天不易看到的花卉、樹木為主,意思是春天很快到了,增加節日氣氛。每逢春節,文人描繪時令花草與吉祥物件,並以新年物品的諧音表達美好寓意。

但到明清時,有所變化,他們將佛教的五件供器(蠟台、香爐等)畫在畫中,主要的是畫花卉為主,旁邊有五供器中的一件即可,如義大利籍畫家郎士寧畫的歲朝圖也是花瓶和花卉,只是到齊白石的筆下才從皇宮中走入平民化,畫中加入了鞭炮、茶壺等,都是表示大年新春到的意思。清代每逢新春,宮廷畫師們便要按時呈交「年例畫」以供宮室春節點綴之需。擅長繪事的皇親貴胄、朝廷詞臣們也往往於此時以進畫的形式向皇帝恭賀新禧。甚至皇帝本人也會舉行「開筆式」,親繪《歲朝圖》,表達新年的喜悅和祝福。

古人把「年初一」稱為「歲朝」。所以這樣的畫也被稱為「歲朝圖」。人們往往把它掛在牆上,自此成為了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

年關將近,今天就讓我們帶著對春節的期待,看看古人如何在畫度過新春的吧。

北宋 趙昌《歲朝圖》

歲朝,一歲之始,此時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歲朝圖有元旦開筆,預祝一年萬事吉利之意。趙昌的《歲朝圖》是現存最早宋代《歲朝圖》,它以實地寫生的構圖,畫湖石、立石兩座,前後茂密地穿插了茶花、長春、水仙及梅花,勾線一絲不苟,硃砂、胭脂、白粉的花色,石綠填葉,而以石青襯底,構圖整肅,色彩明艷,極其富麗堂皇,正適合宮廷掛壁。圖左有「臣昌」款。

宋 李嵩《花藍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 李嵩《花藍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李嵩作品設色的精細、局部細節的處理在宋人小品中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花籃細部的刻畫、各種花卉造型的變化、葉子綠色深淺不同的搭配都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如此繁複的用色和造型在整體上看來仍然如此和諧,不得不令人對宋人的藝術技巧嘆服。

明 陳洪綬《歲朝圖》

「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

清 乾隆《歲朝圖》全六幅

乾隆朝天下太平,國庫充盈,宮中重視典儀節令,尤其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春節。清宮記載,乾隆對於《歲朝圖》繪製即為重視,不僅宮廷畫師、皇親貴胄、朝廷詞臣要進畫恭賀。乾隆本人也會就古今名家所作賦詩詠懷,甚至鄭重地舉行「開筆式」,親繪畫作賀新。內府所藏的歷代《歲朝圖》以及宮中畫師所作的《歲朝圖》佳作上多有他的題跋,甚至清代後世皇族的名字亦得於此。

清 陳書《歲朝麗景圖》

雍正乙卯(1735)新春上元節供花寫生之作,畫面展現春暖花開,歲首迎新之喜氣。畫中盆景將數種花株移於瓷盆之中,並依高低比例與花色特性交錯植栽,為插花與盆栽藝術之完美結合。石表壽,加水仙、天竺,為「天仙拱壽」;旁搭百合、柿子、靈芝、蘋果,另有「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寓意。

清 慈禧《歲朝圖》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清 金農《歲朝圖》

齊白石《歲朝圖》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945年 齊白石《歲朝圖》

該作品創作於1945年。是年8月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齊白石心花怒放,恢復賣畫刻印,琉璃廠一帶畫店又掛出了齊白石的潤格。圖中大紅宮燈和鞭炮洋溢著喜氣,花瓶牡丹寓意著平安富貴,新鮮的柿子寓意著事事大利,內容豐富、構圖精巧、清新秀麗,在色彩的處理上提高了物體的明度,但仍能看出筆墨的靈巧多變,整體色彩對比協調,此作當屬齊白石精品之作。

吳昌碩《歲朝清供圖》

「一瓶一瓶又一瓶,歲朝圖畫筆如生。

莫將片紙嫌殘缺,三百年來愛古情。」

1939年 張大千 《歲朝圖》

此幅《歲朝圖》作於1939年,正當其工筆花鳥畫的鼎盛時期。畫中呈現的是三樣冬春之際沖寒而放的花卉:山茶、梅花、水仙僅各取一枝,位置安排掩映得宜,整個畫面就顯得疏朗清新,避免了紅艷滿紙的喧鬧與俗氣花分紅、白、黃三色,枝葉全以水墨為之。彩與墨,既互為映襯,自身又忽濃忽淡,忽取沒骨,忽用勾勒,極富變化之美。水仙亭亭玉立。淡墨揮出的翠葉,娉娉裊裊,配上頂端盛開的黃花,真所謂「綠帶拖雲,金卮照雪,露濃見影,風細聞香」。水仙下面是一枝橫斜而出的梅花。幾朵白梅,或含苞,或綻放,頗得清冷之味。梅枝亦用淡墨揮寫,卻因筆觸迅疾、堅定、有力,枝末更以枯筆掃出,而與水仙葉的柔婉形成對比。梅花前面是山茶。濃墨刻畫的樹葉,仍然有深有淺。葉破處小枝微露,枝斷處截痕宛在,工筆之細,令人稱絕。濃葉簇擁中,一朵紅山茶綻然開放;另一朵紅蓓蕾正含羞待放。紅花的呈現,於水仙、寒梅的清雅之外,帶來了春容煥發的迎年氣象。

正所謂,「春風何舒舒,歲朝清供福有餘」。「歲朝圖」在我國傳統繪畫題材中,是一個獨特、應時且受人喜愛的常用畫題。它通常以靜物畫的面貌出現,通過畫中物品的名稱諧音、民俗寓意或歷史掌故來表現一個美好的新年祝福。如畫百合、柿子、靈芝寓意「百事如意」;畫玉蘭、牡丹、海棠寓意「玉堂富貴」等。此種吉利畫到了清代已經非常盛行,上自帝王公卿,下至布衣秀士,名家高手多有應景即興之作,為春節平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TAG: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