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童年不死,湊不要臉的「寶寶、仙女、小哥哥和小姐姐」都過來!

童年不死,湊不要臉的「寶寶、仙女、小哥哥和小姐姐」都過來!

前幾天微博上魔卡少女櫻出新了,一如既往的可愛,衣服還是那麼精緻,還有我的少女夢小明。感覺自己回到了童年時光。

嗯,那時候的我還是一個小小的孩子,頭髮特別厚完全不怕掉,每天都想著打薄;那時候學校門口有麥芽糖、攪攪糖,還有華華丹、老陳皮以及各種辣條,每天除了吃就想著玩,儼然天堂。

現在呢,脫髮、肥胖、油膩,每天都想著養生。熬最晚最黑的夜,敷一點也不貴的面膜,一邊用普通水杯泡著淘寶買來的枸杞和桂圓,一邊肆無忌憚的吃辣喝冰;日常既要顧及科研,也不能忘記八卦,嘖嘖嘖嘖,一言難盡。

2017年末,一波18歲的梗充斥了朋友圈,90後普遍成年了,那些99、98、97、96——本來想打95年後來想想算了——勉強還能成為小哥哥小姐姐,而大於等於95年的90後其實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吧(微笑)

但是,人老,怎麼了??????

誰還不是個寶寶咋滴!!!

我就願意是小仙女是豬豬女孩是小姐姐怎麼了?叫小可愛怎麼了????(對不起最近抖音看多了)

其實這些現象,早在2005年以前,就有學者發現並提出了,那年,我才10歲。

作為一個(假)正經搞科研的,今天為大家推一本書《童年之死》,作者是大衛·帕金翰。

當我們回憶童年、懷念童年的時候,其實大多數的我們連「童年」是什麼都不知道,而如今的我們為什麼總是稱自己為小仙女、寶寶、小姐姐,原因在哪兒?別糾結了,你不知道,但這本知道。來,今天紅燒排骨帶你看書。

為大家安利一發童年的概念,童年的觀念本身是社會的、歷史性的建構,「童年」並不是一個純粹由生物學所決定的自然或普遍的範疇。童年的概念在歷史、社會和文化上是不斷變化的。

說人話,也就是說,童年這個觀念是被編出來的,哄小孩兒的。

童年是一個變化的,相對的辭彙,它的意義主要和是另一個變化的辭彙「成年」之間的比較而定義的。成年人壟斷了定義童年的權利。

我們總是要回憶童年、懷念童年,一次次的美化童年,前文我就是這麼懷念的,其實只是一次次加固成人和童年之間的界限,不斷美化童年,由此我們覺得童年是美好的 ,兒童是純潔的,懵懂的(而研究告訴我們,兒童是具有一定批判精神的,簡言之,兒童懂的特別多,儘管現在我們也能窺見了)。

所以,醒醒吧,成人,別蒙蔽了自己還要捆綁我們祖國的小花朵。

知道童年怎麼來,怎麼被美化,兒童如何被小看,還要看看成人——就像我和你們——是如何臭不要臉的自喻我們是小仙女、小可愛、小姐姐/哥哥以及寶寶。

帕金翰在書中提及了馬莎·金德的研究,「不僅成年的觀眾被「幼稚化」,年輕的觀眾也被鼓勵接受成年人地品味,這樣就為幼稚化地成人和早熟地兒童創造出了一種雙重受眾地主體位置……小孩們想要借著花錢買進消費者文化地方式來加速其成長,二成人們想要借著趕上流行文化地最新時尚來保持其仍然年青。」

其實,這就是成年人不服老的裝嫩,想想就覺得有點點悲桑。

《童年之死》總體上是一本學術性很強的書籍,作者帕金翰最吸引人的是他既不過度悲觀也不過度樂觀的態度,總體中立,視角很大,很辯證。推薦。

用作者本人的話語作為結尾:

「我們再也不能讓兒童回到童年地秘密花園裡了,或者我們能夠找到那把魔幻鑰匙將他們永遠關閉在花園裡。兒童溜入了廣闊的成人世界——一個充滿危機與機會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電子媒體正在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們希望能夠保護兒童免於接觸這樣世界的年代使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必須有勇氣準備讓他們來對付這個世界,來理解這個世界,並且按照自身的特點積極地參與這個世界。」

我們還是寶寶,還是仙女,還是小姐姐/哥哥,也希望我們也有勇氣,面對這個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