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衙役,父子相承,敲詐勒索,侵害平民,為惡鄉里
文史
01-17
清代地方州縣等衙門內供驅使奔走之差役隸卒人等,統稱衙役。
官員們審問犯人時,衙役需站在堂下兩側。
具體又有內班與外班之分:內班是在衙內服役,如門子、侍役之類;外班又有壯班、皂班、快班等「三班」 以及糧差、仵作之類。都是招募自民間市井,屬於職役性質之義務職。
衙役正在給犯人打板子。
有的父子相承、世代執役;有的臨時調集,事畢仍復為民。其身份地位也有所區別。清制,凡衙門應役之人,除庫丁、斗級、民壯仍列於齊民, 其皂隸、馬快、步快、小馬、禁卒、門子、弓兵、仵作、糧差及巡捕營番役,皆為賤役。
清末民初的官府衙役。
尤其外班中之皂班、快班及糧差等衙役,大都來自市井,世代相承執役,類多無賴之徒,往往倚仗官衙之勢,巴結上官,並與劣幕、惡吏等聯為一氣,敲詐勒索,侵害平民,為惡鄉里,被時人稱作「衙蠹」,實為清代地方吏治一大弊害。
※德國有個奇怪的小鎮,居民自稱是中國人,但他們卻長著藍眼睛!
TAG: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