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美升級,垂直細分,收視堅挺,棚內綜藝全面回暖
放眼Q1季度的綜藝市場,《聲臨其境》、《演員的誕生》、《最強大腦》等棚內綜藝節目大擅其場。
從衛視小露電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在過去的一周,周末的收視幾乎都被棚內綜藝拿下。從Q1季度的表現來說,一直被唱衰的棚內綜藝逆勢明顯。一段時間以來,蓬勃發展的戶外真人秀擠壓了棚內綜藝的發展空間,收視萎靡的情況下,多檔棚內綜藝不得不停播、撤檔,棚內綜藝數量下降,製作壓力增加,節目自身陷入「瓶頸期」。
「內憂外患」的情況,對於棚內綜藝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垂直細分,差異化經營,小圈層獲得大流量
打破傳統節目範式,元素創新成為傳統棚內綜藝節目的突破口。音樂綜藝算是傳統綜藝節目,一邊是觀眾審美疲勞加劇的現狀,而另一邊是只增不減的觀眾需求。
越來越多的音樂類綜藝節目通過差異化經營,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出路。他們從從跨界,老歌等角度進行切入,打破傳統音樂類綜藝的素人選秀模式。《跨界歌王》打造了演員跨界唱歌,並進行競演的模式,「陌生化」的節目形式,突破了演員和歌手的固有邊界,展示當紅明星鮮為人知的歌唱技巧,提升了不少觀眾的觀看興趣。
在節目模式上進行創新的還有《蒙面唱將》,該節目通過將歌手隱藏在面具背後進行表演,增加表演者神秘感之於,也讓表演者回歸歌唱本身,通過歌曲打動觀眾,而每期節目的參賽嘉賓真實身份的猜測,也稱為了關注重點,為節目增加了話題度和曝光度。
雖然熱門歌曲越來越多,但是經典歌曲從未退出人們的視野,《圍爐音樂會》回歸本位,節目集結了華語樂壇的實力唱將,重溫經典,講述歌曲背後的故事,每位嘉賓之間不存在PK與淘汰,溫情的呈現與音樂精神的表達,以及純音樂性的live演唱會是這個節目的精髓。
除了傳統的音樂節目之外,其他類型的棚內綜藝同樣在力求創新。文化類綜藝節目成為了近幾年的熱點,獲取高關注度的背後,是文化類自身的創新,不拘泥於詩詞歌賦,不斷擴展話題邊界,讓我們看到的更是節目背後傳達的態度。《朗讀者》這樣一檔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
《國家寶藏》作為2017年央視的重點項目,如今在口碑和收視上獲得了雙豐收。嚴肅的解說,幽默的表演將娛樂和學習很好的結合了在一起,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讓文化類節目從「走入視野」到「走入內心」。
可以看到,垂直細耕棚內節目已然成了各大衛視的共識,棚內綜藝的類型多元化,形式愈發有趣,涵蓋了萌寵、舞蹈、情感、益智、職場等等方向。
當然,在追求創新的時候,也難免會形成盲流。比如,2018年,科創類節目爆或不爆,尚不得而知。但總節目數量來說,已然將形成井噴之勢。湖南衛視有《我是未來》、《未來遊戲》《我要上太空》,東方衛視則有《智造未來》,江蘇衛視《超級戰隊》再次歸來,以人與科技對抗為新節目的表達主體。
值得一提的是,受眾更年輕的視頻網站在創新方面顯然走得更前面。通過差異化的內容編排,挖掘不同圈層、受眾的訴求,已經成了視頻網站共同攻克的方向。
二次元動漫圈層,遊戲圈層,地下文化圈層等小眾圈層, 90後,95後,00後,精準對標受眾,垂直深挖小眾內容,通過口碑話傳播,形成小眾化逐漸走向大眾化、規模化、市場化的模式路徑。鎖定新的圈層,引發新的情緒,或有可能鑄成新的爆款。這已然成為節目製作方的共識。
「你有freestyle嗎?」一句話引爆了2017年的下半年,近30億的播放量和高峰超542萬的微博指數,《中國有嘻哈》將hip-hop這種小眾文化搬上網路熒屏,《中國有嘻哈》成功的將嘻哈文化傳遞給大眾,給傳統的音樂綜藝注入了全新的血液,打破了主流音樂統治音樂綜藝的桎梏。
《奇葩說》、《火星情報局》作為優秀網綜的代表,均以青年亞文化為選題進行系列解讀,觸角涵蓋了當下年輕觀眾,年輕人所關係的社會問題,文化問題,成長問題在節目中得被討論,被「商議」。嘉賓或批判、或嬉笑,又或者是咄咄逼人,在正反雙方的唇槍舌劍中,我們看到的是年輕一代對於表達的訴求,對於自我的追求。
舞美、設備全面升級 星素成亮點
除了節目內容上創新迭代之外,棚內節目在舞美上也迎來了全面的升級。《中國有嘻哈》舞美設計由專業電影美術製作團隊完成,2期節目,運用了完全不同的12場不同的舞美,舞台設計,酷炫十足。《新歌聲》的戰車則頗有講究,導演組請來迪士尼公司的供應商,以打造過山車的硬體標準,設計和製造導師戰車的運行軌道。
《機智過人》將打造全新的舞美盛宴,觀眾坐席將採用懸浮方式,舞台設計也將搭建出濃厚的科技感與未來感。
《中國詩詞大會》富有中國韻味的舞台設計為這檔節目增色不少,四維的形象設計,緩緩展開的捲軸,帶領觀眾在品味詩歌的同時感受中國風帶來的悠遠意境。
棚內綜藝2.0,明星更「專業」,素人同精彩。競技類綜藝一直是較大的看點,《演員的誕生》挑選有話題度流量鮮肉小花,參加節目,進行演技PK,由此引發的看點。
《演員的誕生》很大程度上糾正了這個長期以來的的誤區,將關注的重點從演員本身製造的「話題」轉向作為專業演員需要具備的素質,經典影視IP的完整還原,打破距離的精彩合作成為節目的亮點。
與此有同工之妙的節目還有《我是歌手》,作為中國首檔頂尖歌手音樂對決真人秀,節目集結了樂壇資深唱將和新生代佼佼者打造了獨一無二的頂級音樂盛宴,讓觀眾對於明星的認知從被八卦包圍中跳出來,真正開始關注作品本身的質量,無論是對於傳統棚內綜藝,還是觀眾收視取向而言,都是一場革新。
《天籟之戰》作為音樂類綜藝星素結合的典範,讓明星歌手走下神壇,與素人歌手同台競技,並且在選擇對戰曲目和歌手上給予素人歌手更大的選擇權,打破明星和素人同台競爭的不公平,在明星歌手助力下完成素人歌手的音樂夢,跟給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聽體驗。
《最強大腦》作為江蘇衛視的王牌節目博得了觀眾的眼球,作為首檔科學真人秀節目,激烈的賽制,以及天才少年、學霸之間的比拼,讓這檔節目在沒有明星加持的情況下,收穫超越明星綜藝的好評。
實際上,隨著政策收緊,綜藝節目也受到一定限制,真人秀節目的局限更多了,卻也點醒了電視台:面對製作成本的走高,稀缺的明星資源、大眾審美的疲勞,淺層次的娛樂已經無法滿足觀眾的熒幕需求。倒不如轉向尋求破局之道,有趣並且有意義的棚內綜藝的或成突破口。
※陳思成改劇本有深意,馬蓉還能再做出品方《唐人街探案2》嗎?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