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NO.34 讀《狂人日記》

NO.34 讀《狂人日記》

「我自然不想太欺騙人,但也未嘗將心裡的話照樣說盡,大約只要看得可以交卷就算完。"

—— 魯迅

我把發表於「五?四運動」前一年的《狂人日記》當成學習語言的範本。在知道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的時候,我還沒有讀過它,當時想既然是第一篇,難說它的語言還是半文半白的呢。可拿來一看,心服口服——魯迅敢在學醫半道改弦更張立志當作家,絕不是衝動下的狂妄,有相當的語言水準是他的底氣。

茅盾曾經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讚賞過魯迅的小說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第一篇《狂人日記》就很不一樣,這篇小說確實半文半白,但這個半文半白不是四不像,而是別出心裁的構思。小說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文言小序,二是白話正文。

序文用文言寫成,有隨筆性質,可以說是舊的社會秩序、文化秩序的象徵。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 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記中語誤,一字不易;惟人名雖皆村人,不為世間所知,無關大體,然亦悉易去。至於書名,則本人愈後所題,不復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識。」

魯迅先生故弄玄虛般地以一本正經的文言文作序,目的在於對正文看似條理紛亂的內容進行前提性說明,給人以很真實的印象。

正文部分他嫻熟地用口語特徵突出地白話寫心理、動作、細節,其概括的力度和含義的深度,都絕不亞於他的文言文。現在讀來一點違和感都沒有。他簡潔、流暢地寫出了狂人思維的混亂。與文言文小序里的那個「正常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可以說是用西方現代小說的意識流手法寫出的心理小說,我甚至覺得有點某些心理懸疑影視劇的鏡頭感。

魯迅用早年獲得的醫學知識,以嚴格的現實主義態度和很不一樣的敘事風格,描寫了一個「迫害妄想」患者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他似乎能體會他的痛苦、掙扎、煎熬,你能跟著那滿紙帶有一定的象徵意義的瘋話,體會魯迅對人間苦難的產生和苦難的根源的隱喻

蘇聯著名的漢學家、魯迅研究權威索羅金和謝曼諾夫等人在論及《狂人日記》和魯迅的其它一些小說時,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魯迅的技巧在描寫主人公病態心理的全過程:從開頭影影綽綽的疑心,到最後意識到自己不但是犧牲品,而且成了罪惡的同謀者。」

這個患了「迫害妄想」症的狂人,產生幻覺,變得狂躁。周圍人的圍觀、注視、談論,激起了他內心的恐懼。看到趙貴翁奇怪的眼色,小孩子們鐵青的臉,一路上人們交頭接耳的議論,聽到街上女人說的「咬你幾口」的話,他就聯想到狼子村佃戶告荒時講過人吃人的故事。從他大哥平常的言論開始懷疑到當前的安排。他將醫生把脈理解為「揣一揣肥瘠」,將囑咐吃藥的「趕緊吃吧」理解為趕緊吃他。

他的日記里這樣寫著:「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因為晚上總是睡不著。所以他反覆思考「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不要亂想,靜靜的養!養肥了,他們是自然可以多吃。他們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最好是解下腰帶,掛在樑上,自己緊緊勒死;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愿,自然都歡天喜地地發出一種嗚嗚咽咽的笑聲。」「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不能想了。」

很多評論者都認為「魯迅筆下主人公的自我分析也就包含了分析作者自己……」愛倫坡曾經說過,沒有一個作家敢於真正寫出他心中全部的思想和感情,因為怕紙張會被這些思想和感情所燒毀。魯迅也說過一段頗為類似的話。那是一段著名的、並且意味深長的話:「我自然不想太欺騙人,但也未嘗將心裡的話照樣說盡,大約只要看得可以交卷就算完。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如果全露出我的血肉來,末路正不知要到怎樣。」

《狂人日記》是人們聽到的魯迅的第一聲吶喊和自問。反封建的主題在「五四」時期,其實是一種時代精神,是一種社會進步潮流的主旋律和大趨勢。具有強烈使命感的魯迅創作《狂人日記》時,正是「五四」的前夜,他尚未擺脫他從日本歸國特別是辛亥以來的寂寞生活的抑鬱影響。他對於新舊時代交替的文化環境中的自我有著深刻而執著的反省和審視。魯迅在寫到別人合起伙來要吃「我」時,忽然筆鋒一轉說: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小說中所表現出的孤獨恐懼感,便不僅來自於社會,即那些「吃人的人」,其實也來源於魯迅自身。他在寫「我」的「吃人履歷」時,連用了這樣兩句話:「我未必無意之中」和「當初雖然不知道」。小說因此自然具有了自我批判的意義:「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著家務,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會在飯菜里,暗暗給我們吃。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 。」「救救孩子……」

音、文 海西

編輯 啊呸

圖源 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西的十點大理 的精彩文章:

TAG:海西的十點大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