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勿忘師恩

散文:勿忘師恩

文/魯京

【作者簡介】魯京,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在京從事金融工作,有網路長篇鄉村小說《風雨獅子廟》《鄰村的雙楊樹》等作品,雜文、散文常發表於《濟南日報》《作家薈》等報刊雜誌。

散文:勿忘師恩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周五傍晚,手機鈴響,話筒里傳來老家同學阿亮洪亮的鄉音:「周末回來吧!喝一壺!」聽語氣不是商量,是命令。「不回,上周剛回了。」我拒絕了,雖然我這位擁有數千萬資產的同學魅力十足,但依然無法抵消我數百公里往返的疲勞感。「周六,我把初中的班主任張老師請過來,和大家一起聚聚,你最好回來。」阿亮那邊的聲音變得十分正經。「能回來,就盡量回來!」他又特別叮囑了一聲,把電話掛掉。

作為一些學習一般,其他方面表現也普通的學生,他們眼中的老師同學也是另類的,因為你不出眾,不但老師不關注你,同學們也不會在意你。一般情況,老師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學習好,出類拔萃的好學生身上。或許那些調皮搗蛋惹是生非的壞學生,也容易讓老師操心,所以也能讓人記得住。另外,在我的眼中,老師每幾年都會送走一批學生,迎來一批新生,二三十年的光景,桃李早已滿天下,老師再好的記憶也不會把多少人留在腦海里,更何況一些普普通通的學生。當然,對於阿亮這類一直學習好,混得好的同學,老師同學都能記住,也是理所應當,我們理解。(所以他請客也是理所應當,哈哈)

散文:勿忘師恩

記憶回到三十年前,在縣國辦三中上初二那年,暑假結束剛剛開學,迎來了我們的新班主任,高高的個子,黝黑而稚嫩的面孔卻帶著一臉的嚴肅,深邃的眼神里透著歷史老師特有的氣質。可惜那時的我,本來智力就不超群,又得了個神經性鼻竇炎,隔三差五就頭疼請假,學習成績糟得沒人在意你,初二上完便休學回家。一年後身體好轉,又回到學校重上初二,我過去的同學們連同班主任張老師在初三年級,全力準備中考衝刺。初二與初三的教室隔得很遠,見面較少,只是在校園的籃球場上,偶爾見到張老師,籃球砸在籃板上的聲音很響,那時的他很年輕,二十三四的年紀,只比我們大八九歲的樣子。

寒窗苦讀十幾年,都經歷了多位老師,同學聚會的時候也都會念起自己的老師,想起對自己的恩情。而一些如我之人則遺憾學生時代的普通,雖然沒有忘記上學期間的每一位老師,但恐怕沒有幾位老師能記得起,更何況一個跟他只有不到一年的學生。或許每個人學生都有對老師崇敬的心愿吧,周末恰巧沒事,高鐵把城市的距離又拉進近了許多,北京和濟南不到兩個小時,我準備藉機回去見見張老師,心想,即使他不記得這個學生,畢竟學生的心裡有他,當然,這個學生還代表了一群上學不出眾,不調皮搗蛋的學生。

阿亮同學把請客地點選在了山清水秀的千佛山腳下,到達酒店的時候,同學已經坐了一桌,因為經常見面聚會,大家見了自是打葷嘮嗑,笑語不斷,為了誰坐在主陪副陪的位置爭讓不休。忽然,站在窗子邊上的一位女同學喊了一聲:「張老師來了!」大家如聽見上課鈴聲一般,立刻靜了下來,齊刷刷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彷彿回到了上學期間等候老師進人教室的情景。

張老師身著藏青色的褲褂,黑色皮鞋布滿塵土,那張黝黑的面孔上帶著一成不變的微笑,風塵僕僕的樣子一點都看不出五十四五的年紀。

散文:勿忘師恩

「張老師好!」「張老師好!」

「道寶,變胖了啊!」

「小兵,頭髮白了不少啊。」

「阿亮,精神不錯嘛,比原來高了一大截子。」

「小英子,還是那麼精神!」

……

竟然一個名字也叫不錯,阿亮悄悄給我說,事先張老師並不知道哪些同學參加今天的聚會。飯後我們才知道,教歷史的張老師,記憶力就是好,我們就似那埋在泥土裡的盆盆罐罐,在張老師眼中個個都是寶。

推杯換盞之間,老師與學生一起憶起三十年前的趣事,歡聲笑語中向張老師頻頻舉杯。一件件往事,張老師如數家珍般的說出來,令在座的每一位動容不禁。張老師是縣裡的高考狀元,當年全縣的八大才子之一。我們那一屆是張老師大學畢業後做班主任帶的第一屆學生。當時生活艱苦,初中的孩子也住校,吃喝拉撒睡都在學校里,班主任即是老師又是臨時父母,學習生活都要照顧,現在看來二十三四歲的張老師那時候也是個大孩子,處事尚不成熟,但是在我們眼裡早把他當做了家長一般。今天為了一桶粥與鄰班吵架,明天為了搶佔操場與上一級同學動手,關鍵時刻都要請張老師出山搞平。年輕氣盛而血氣方剛的張老師為此得罪了不少人,但是正直負責的名氣卻在學校內廣為人知。

往事可以回首,隨著大夥的酒勁越談興緻越高,過去傷感的事情也早已變成美好的往事。在與張老師的交談中,一件件發生在我們身上,卻不被我們所知的事情,帶著溫情和感動流淌出來。為了一名因為填錯檔案而影響前程的同學,張老師坐公交數小時夜奔百公里外的城市,自己花錢尋找關係去更改學生的失誤,從而讓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為了一個家境貧寒面臨失學的學生,張老師騎自行車多次去家訪中做工作,自己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去補貼貧困的學生。還有許多,許多……自己的老家距離學校只有三四公里,張老師卻吃住都在學校,從早到晚一直和學生們在一起,無微不至而又盡心儘力,早已超過了他年紀應有的成熟,甚至數周過家門而不入。

張老師說得很隨意,在他看來,似乎都是應該的,對聽眾來說,卻早已淚眼婆娑,老師做的一個小事,對農村長大的學生來說,也許就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甚至改變了一個家族命運。眼前的張老師在我們的眼中不禁又高大了許多。農村長大的張老師,家境貧寒但意志堅強,當年以全縣第一的文科狀元跳出了農門,在大學期間成績優異,有許多機會留在城裡,但他並沒留戀大城市的繁華,也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離棄務農的未婚妻,而毅然回到家鄉做一名鄉村教員,這其中懷有對回家鄉報恩的情懷,也是一個學子個人情操的體現。

張老師說,每一個學生都是我的孩子,父母不會因為自己孩子的學習好與壞,聽話不聽話而分出對誰愛的更多,做老師的也不會這樣做。張老師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話,是教育學生像尊重父母一樣尊重老師,同樣這句話也是無時無刻在提醒,做老師對學生的一種責任。

這次見面,改變了我狹隘的思想,張老師是多數老師的代表,並非老師只偏愛那些學習好,甚至調皮搗蛋的學生,而是每一個學生都是老師的孩子,都是他們的摯愛。有個詞叫「恩師難忘或者師恩難忘」,每一位老師都有恩於學生,這種恩情將影響我們的一生,所有人都應做到「勿忘師恩」才對。

散文:勿忘師恩

(圖片來自於網路)

點贊和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投稿郵箱: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