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 :一碗難以下咽的「土雞湯」
稱這部影片為「土雞湯」,因為看到導演將一部日本作家所作小說改拍為本土化的雞湯類型電影,「難以下咽」這個形容詞便是我作為一個觀眾的態度傾向了。標題便簡稱為「一碗難以下咽的「土雞湯」。
猶記得那段時間走進電影院,還在思考自己要看什麼電影,我那略帶「偽文青」氣質的朋友指著一則電影海報大喊:「好棒!咱們就看這個吧。」
此電影正是那段時間較火的《解憂雜貨店》,未看之前,微博和其他公眾平台對其多有宣傳,當紅明星的加盟更是帶來了更多人氣,再加之翻拍自東野圭吾的人氣小說,確實有種不得不看的感覺。個人觀影前有個習慣,先看豆瓣評分,看過後再將自己心中所感分數與之比較。看當時豆瓣評分只有5.3,便心存疑惑走進影院。
非線性敘事結構,影片開頭便早早亮出三大主演,兩大「流量明星」迪麗熱巴和王俊凱,還有謂之「最年輕影帝」的董子健。基本基於原著開端,三人惹出禍端之後倉皇逃入塵封已久的「解憂雜貨店」。雖然說「文藝范兒」「治癒系」的電影節奏慢些,情理之中,有些情懷有些溫暖觀眾自己咂摸,但是無關緊要的情節之拖沓讓人預感這部片子是否名副其實。三人發現了雜貨店的奧秘,以信箱和書信為線索,展開了兩個時空的交換敘述。故事大概分為三個小章節,「追夢京漂男孩救人犧牲,獲救女孩將音樂夢傳遞」「富二代男孩親情迷失,長大成名後終將溫暖尋回」「孤苦歌女立志逆襲,發達後不忘本大回饋。」電影試圖將小說里的情感還原,以中國本土化的故事展現,但是在我看來,的確失敗,尷尬的煽情,乾巴巴的勵志事迹,最後強行將三個故事扯到一個更大的故事裡,一個所謂博愛所有人的「愛心之家」,一個所謂「解憂雜貨店」溫情人生,雜揉起來。以為巧妙地鋪墊,來一個大圓滿似的結局。或許演員感動了,導演感動了,而觀眾卻木然。
電影要煲制人生逆襲這種勵志雞湯,不僅是前期困苦潦倒後期飛黃騰達如此簡單,起碼劇情安排行雲流水不過度誇張是必然,演員表演也要簡單大方不矯情造作。《解憂雜貨店》雖然詬病不算明顯,但是中規中矩實在寡淡。三大主演的表現並不出色,年輕影帝董子健的演技雖然較為突出,但個人感覺也是貢獻了迄今為止最爛演技。迪麗熱巴和王俊凱兩大流量明星,只看到熒幕上兩人顰蹙皺眉,只聽到聲音隨情緒略有變化,真論演技,恕我眼拙,並不明顯。雖然還請來成龍,郝蕾等實力演員前來助陣,但是劇情的確很壓抑其演技的釋放,一切的一切,成就了一碗難以下咽的「土雞湯」。
究其根源,個人看來,一部電影想要好看的基礎,劇本的選擇就出了問題。首先劇本改編自東野圭吾的暢銷小說,雖然說現在很多熱銷小說都有成為大電影劇本,但是有些小說改編成劇本的確難度係數很大。小說是純文字,對其內容的理解,留給讀者的自我想像空間很大,其中更多意味更是要作者自己體會,頗有「一千個人心中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意蘊,而電影,聲畫一體,對於最初文字的理解,早被編劇所局限,而後又有導演對於文字用畫面聲音表現能力所局限,最終演員如何演繹又是一層未知,綜上所述,觀眾看到的電影,是一個電影團隊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說這類翻拍電影,是否「討喜」風險係數的確大於其他類型電影,框定了電影的主題和展現方式,暢銷小說又是深受大眾喜愛者居多,能不能抓住觀眾的感覺,以《解憂雜貨店》來看,的確還需要更深的功力。
畢竟觀眾的精神境界並不都是病入膏肓,電影想要熬制一份純正的「土雞湯」來滿足胃口並非容易事。
(文/ 何佳歡)
TAG:Dreamers電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