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宓如戲:生時狗血,死後懸疑
曹操之媳,曹丕之妻,曹睿遺恨,曹植存疑。魏文昭皇后甄氏,史失其名,卻因曹植《洛神賦》詠嘆洛神宓妃,為後世好事者附會其名為宓,是為甄宓。
宋摹本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台北故宮館藏)
甄宓想必姿容絕代,亂世紅顏,讓當世最有權勢、最有才華的曹氏父子三人全都捲入飛短流長的狗血劇情,千年之下虛實莫辯。話又說回來,這年月,是真是假,孰是孰非,重要麼?
狗血劇情
甄宓與曹植的叔嫂之戀,是最大塊的狗血。既有陽春白雪之歌詠,又為下里巴人所樂道,可謂雅俗共賞,男女咸宜。
甄宓
曹植所寫的《出婦賦》、《洛神賦》等,都被拿來作為他們戀情的佐證。又有曹睿非曹丕親子,而是曹植血脈的妄言。還傳言,曹丕在甄宓死後,將她的枕頭贈與曹植。此強烈暗示性的動作,怎會是帝王之尊的曹丕能做得出來?薦枕席之意,也不該由丈夫代亡婦轉達吧。
曹操貪戀甄宓美色,是最污的一塊狗血。
曹操
曹操好色是不治之症。為與張綉嬸子的春風一度,誤了招撫大計,逼反了張綉,丟掉了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的命,自己也差點死於亂軍之中。本來待關羽至厚,卻忍不住食言奪了關羽所愛秦杜氏,最終無法拴心留人,失去了關二哥。
如此好色的曹操,怎會對美若天仙的甄宓不動心?所以就有了這樣的故事:曹操本欲納甄宓為妾,卻被兒子曹丕搶了先。還有佐證是,曹丕邀好友宴集,令甄宓敬酒,座中諸位都低頭俯身不敢直視,唯劉楨一人平時甄宓,後被曹操治罪,剃了陰陽頭,去做了苦力。以此說明曹操醋意大發。
三曹塑像
從人性角度出發,曹氏父子最初皆對甄宓有意,未必不實;但名分已定之後,以曹家帝王將相之貴,必當恪尊禮儀、嚴守本分,不會再作非分之想。
偶像劇情
曹魏的國史對甄宓的描述,頗有樹榜樣、塑典型的味道,極盡造星之能事。
曹魏國史稱,甄宓八歲就知道不去湊熱鬧看馬戲,說那不是女子該看的;九歲愛上讀書寫字,說要做賢女,學前世成敗,以為借鑒;14歲就知道勸她媽善待寡嫂,敦睦親親。
魏文帝曹丕
嫁給曹丕後,十分孝敬婆婆卞皇后:聽說婆婆病了,自己都急瘦了;公婆帶著她的一雙兒女去打仗,她卻一點也不擔心,心寬得人都胖了,說有公婆照顧孩子,沒什麼好牽掛的。
作為曹丕夫人,也是賢良淑德,不好吃後宮的醋,常常告誡得寵的姐妹要謙虛,勸慰無寵的姐妹要努力,勸說丈夫曹丕要雨露均沾,多子多福。
有一次,曹丕要把一位如夫人趕回娘家,甄宓還痛哭流涕地力勸丈夫開恩。
這樣的甄宓,既美若天仙,又善如天使,簡直是簡直了。
但這些都是真的么?
懸疑劇情
關於甄宓之死,《三國志·魏書》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大意是:曹丕稱帝後,寵幸了別的女人,甄宓大吃其醋,有怨言;惹得曹丕大怒,派人賜死了她,葬在鄴城。
問題來了,曹魏國史中不是說她賢良淑德,不愛吃醋么;怎麼會醋性大發,還惹惱了曹丕,搭上自己一條命?
可見偶像劇情是靠不住的。別的不說,單說婆婆小疾,自己急瘦了,就不合事之常理;小兒女遠行,自己卻毫不牽掛,也不合人之常情。有悖常識、有違人性的事,都不大會是實情。
給《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有一段分析頗有見地:自孔子作《春秋》以來的史家傳統是「大惡諱、小惡不書」。曹丕殺甄氏,魏史如果認為緣為大惡,就該隱諱不言;如果認為是小惡,就不該搞些虛頭巴腦的粉飾文字。以此觀之,魏史關於甄氏善言善行的描述,都是不可信的。
也就是說,甄宓肯定是做了什麼令曹丕不能容忍的事情,才被賜死的。而且甄氏死後,即被草草安葬,所謂「被發覆面,以糠塞口」,這無疑是一種嚴厲的懲罰。
甄宓死後被「被發覆面,以糠塞口」地下葬,讓他的兒子魏明帝曹睿痛心疾首,懷恨在心,進而遷怒於養母郭太后,逼死郭太后之後,也按照甄宓的樣子,把郭太后也「被發覆面,以糠塞口」地下葬了。
究竟什麼是「被發覆面,以糠塞口」呢?
金縷玉衣
先秦兩漢,都崇尚厚葬。當時人們認為玉是山之精華,可令屍體不腐,所以既富且貴者都以玉覆體。帝王之家有金縷玉衣,達官顯貴銀縷玉衣、銅縷玉衣。人的九竅也要以金玉填塞,是為九竅玉或九孔玉,就是用九塊玉器覆蓋或塞住人體的雙目、雙耳、兩鼻孔、嘴、肛門與生殖器。
九竅玉塞
另外,口中還要含有東西,意思是人生則以食為天,死後也不忍口中無物。身份地位不同,口含之物也大不相同,帝王口唅珠玉,卿大夫口唅瑪瑙玳瑁之類的寶物,普通人則口唅穀米等。
玉蟬唅
厚葬的制度,到曹丕時被全部廢除。曹丕自己的陪葬物也只用瓦器。
但即便是提倡薄葬,甄宓之葬,身無玉匣,頭髮遮臉、口含米糠,也寒磣到了極致。也就是說,曹丕將她以庶人的標準下葬,根本不承認她是帝王夫人。
甄宓到底做了什麼,落得如此下場呢?她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女人?
官史耍無賴,給歷史留下了懸疑。
TAG:泥古丁亂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