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梅軒夜讀:善於做思想工作的清太宗皇太極

梅軒夜讀:善於做思想工作的清太宗皇太極

善於做思想工作的清太宗皇太極

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後,繼承他皇位的是清太宗皇太極。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清史稿》說他「儀錶奇偉,聰睿絕倫,顏如渥丹,嚴寒不栗。長益神勇,善騎射,性耽典籍,諮覽弗倦,仁孝寬惠,廓然有大度。」稱其「允文允武,內修政事,外勤討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特彆強調,當時明朝政治已經腐朽不堪,烽煙四起,政權搖搖欲墜,清太宗知道攻取明朝政權並不困難,但還是先後七次致書於明之將帥,屈意請和,萬不得已才領兵入關。這一切都是因為明朝群臣看不清形勢,不自量力,自取滅亡。這些都使清軍在處理與明王朝、李自成的關係中,始終都處於道德的高地,即使侵略你滅亡你,也能講出一番義正辭嚴、金光燦爛的大道理。太宗皇帝在處理戰爭與外交藝術,實在是出神入化,「嗚呼,聖矣哉!」

清朝史官寫清史自然對自己的皇帝推崇備至,本不奇怪。但實事求是講,與明朝末帝崇禎相比,一個是政治狂人,一個是政治高手,清太宗皇太極確實是不知要高明多少倍。皇太極不僅善於打軍事仗,而且善於打政治仗,打文化仗,始終掌握著主動權,不僅在戰場上、外交上戰勝了明朝群臣,而且在精神上、文化上也都取得了絕對的勝利。

皇太極即位後改元天聰。天聰三年冬十月,皇太極率師親征大明。首先發布文告,說,「朕承天命,興師伐明,拒者戮,降者勿擾。俘獲之人,父母妻子勿使離散。勿淫人婦女,勿褫人衣服,勿毀廬舍器皿,勿伐果木,勿酗酒。違者罪無赦。固山額真等不禁,罪如之。」這基本上就是一個入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嚴正地告訴全軍,我們興兵伐明,是上應天命,抗拒我們的堅決清除,投降我們的一律優待。要優待俘虜,不要使他們妻離子散。不要調戲婦女,不要剝人衣服,不要毀壞群眾的房屋傢具,不要砍伐百姓的果樹,不要酗酒鬧事。誰要是違犯,決不輕恕。部隊長官如果管束不嚴,也要與之同罪。

十一月大軍進逼燕京,有蒙古兵殺人並剝其衣服,皇太極大怒,立即命人射殺示眾。

攻破順義後,皇太極第一件事就是曉諭大明士民,說,「我太祖皇帝猶原和好,與民休息。爾國不從,天又賜我河西地。及朕即位,復徇爾國之請,遂欲去帝稱汗,趣制國印,而爾國不從。今我興師而來,順者撫,逆者誅。是爾君好逞干戈,猶爾之君殺爾也。天運循環,無往不復,有天子而為匹夫,亦有匹夫而為天子者。天既佑我,乃使我去帝號。天其鑒之!」意思是,當年我們的太祖皇帝酷愛和平,本不想打仗,一心想與大明和好,與民休息,但是你們的皇帝不願意。我即位後,本來也想去帝號與你們大明修好的,但是你們的皇帝還是不願意。現在我們興師入關,政策很明白,歸順的優待安撫,抗拒的一律嚴懲。我們並不是好戰分子,是你們的皇帝不愛惜你們的生命,非要讓你們送死。天命循環,自古有天子變成匹夫的,也有匹夫做上皇帝的。上天會保佑我們的。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千秋功罪,讓歷史讓人民去評說吧!這些布告貼出去,不亞於一枚枚炮彈呼嘯而來,其強大的殺傷力可想而知。

天聰四年二月,皇太極曉諭貝勒諸臣,凡是那些在歷次戰役中驍勇善戰立有大功的將士,不要親自參加攻城。如果不幸讓他們受傷,我實在不忍心。你說,劉備那些邀買人心的伎倆他一個滿州人是怎麼學到的呢?

皇太極宴請明朝降將麻登雲,說,「你們的皇帝把你們將士的生命視如草芥,凈往死地里趕。我多次譴使議和,他從來沒有一言相報,不知什麼原因,他難道就那麼喜歡戰爭,拿戰士們的生命不當回事嗎?」麻登雲說,「我們的皇帝還年輕,又剛愎自用,朝中大臣各人想的是明哲保身。議和之事,誰也不敢提起,因為誰要是妄議朝政,皇帝喜歡聽還好,如果不喜歡聽,罪且不測,所以誰也不敢多嘴。」皇太極笑道,「要是這樣,那真是天助我也。不過,現在駐兵屯守,會耽誤農時,將來滿漢百姓,都是我的臣民,讓他們衣食無著,種不上莊稼,我不忍心。」皇太極於是再次給明帝寫信,申明和好的意願,並廣泛散發給明朝文武大臣的公開信,讓他們看清形勢,勸導他們的皇帝以天下百姓為計,不要再打仗了,南北議和,永享太平。至此為止,皇太極已經給明朝皇帝寫了七回議和的倡議書了,可謂仁至義盡。隨即,皇太極班師回瀋陽,同時,命令全軍注意軍紀,強調「天以明土地人民予我,其民即吾民,宜飭軍士勿加侵害,違者治罪。」上天把明朝的土地人民賜給我,明朝的子民就是我的子民,誰也不加害他們,違犯者一律治罪。

天聰五年正月,有一天,皇太極視察文史館,庫爾纏正好值班,皇上就問你寫什麼書呢?庫爾纏說,整理您的大事記,請陛下審核。皇上說,寫史書貴在真實,我們都要尊重歷史,不能以我的好惡任意修改歷史,我還是不看的好。又看到史官達海翻譯的《武銓》,翻到「投醪飲河」的故事,皇上說,古代良將皆知道體恤將士,能夠與戰士們同甘共苦,所以士兵願意為他冒死衝鋒陷陣。我聽說額附顧三台打仗時,見到戰士有犧牲的,讓人用繩子系住頭頸腿腳拖回來,這樣不尊重我們的戰士,戰士們怎麼會為他出死力呀,不打他黑槍才怪呢?看來史志工作非常重要,加強對官兵的思想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史書上記載,清軍入關,各路將領幾乎人手一本《三國演義》,明朝人把它當茶餘飯後解悶的小說看,清軍則是把它作為指揮打仗的兵書來研究借鑒。巧使反間計,令崇禎殺死袁崇煥就是皇太極學習「群英會蔣干中計」一回而寫下的神來之筆。清軍包圍北京城,袁崇煥千里馳援,清軍久攻不下。這時清軍正好捕獲了明朝的兩個太監,皇太極就命令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等受密計。高鴻中與鮑承先故意在關押兩個太監旁邊的帳蓬里低聲密語說:「今天我們撤兵,乃是皇上的計策。上次皇上在陣前單騎與袁大人談了很長時間,看來與袁都堂達成了約定,戰事很快就要結束了。」隔壁的楊太監假裝睡覺,實在暗中竊聽。哈哈,怪不得我們屢打敗仗,鬧了半天袁崇煥是敵方的姦細呀。第二天清軍故意放鬆戒備,兩個太監逃回北京城,把聽到的秘密情報繪聲繪色地向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學說一遍,崇禎大怒,立刻把崇煥下獄,凌遲處死了。皇太極君臣聞報無不額首稱慶,真是一計可抵百萬兵。

同時通過這些,皇太極也更加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天聰五年十一月,他曉諭臣民說,「我兵之棄永平四城,皆貝勒等不學無術所致。頃大凌河之役,城中人相食,明人猶死守,及援盡城降,而錦州、松、杏猶不下,豈非其人讀書明理盡忠其主乎?自今凡子弟年十五歲以下、八歲以上,皆令讀書。」

天聰六年,清太宗復征南,遺書明朝守將曰:「我之興兵,非必欲取明天下也。......我今聞誠相告,國雖褊小,惟欲兩國和好,互為貿易,各安畊獵,以享太平。若言不由衷,天其鑒我。前者屢致書問,憤疾之詞,固所不免。此兵家之常,不足道也。幸速裁斷,實國之福。我駐兵十日以待。」大致意思是,我並不是想取你們大明的天下,我們國家雖然小,但是還是希望兩國和睦相處,加強貿易,各事生產,共享太平。我說的都是真心話,要是言不由衷,甘受老天懲罰。在這之前,曾經多次給你們寫信,裡面一些話可能有些情緒化,罵人無好口,這也是兵家之常,請不必在意。是戰是降,趕快拿主意,以十天為限,我們等你們的消息。不久,又寫了第二封信說:「我仰體天意,原申和好。爾果愛民,宜速定議。若延時不報,縱慾相待,如軍中糧盡何。至書中稱謂,姑勿論,我遜爾國,我居察哈爾之上可耳。」我們之所以遲遲沒有進兵,主要是遵從天意,真心想與你們和好。你們如果真是愛你們的子民,就趕快投降。如果故意拖延時間,就是我們想等你們,你們的軍糧相信也接濟不上了。至於國書中稱我們是兄還是弟還是叔都無所謂,我們不講究這個。

字裡行間,理直氣壯,嬉笑怒罵,綿里藏針,充滿了那種新生力量的蓬勃氣勢與豪邁自信。我們讀主席寫的《別了,司徒雷登》、《敦促杜聿明投降書》,就是這種感覺。

祖大壽是袁崇煥手下的得力大將,洪承疇是明朝重臣,兩人都先後投誠了清軍。天聰七年,兩人來到清營,入見請死。清太宗溫語勸慰,勉勵兩人盡忠報效,兩人長跪泣謝。太宗問,「明朝皇帝看到宗室被擒,置若罔聞。凡是陣亡的將士和被逼無奈投降我們的將官,都殘忍地殺害他們的全家,這是過去的規定還是新制定的政策?為什麼非要這樣呢?」洪承疇說,「過去沒有這樣的的先例,近來因為文臣妄奏才這樣的。」太宗嘆道,「這叫『君暗臣蔽』,皇帝昏庸無道,大臣曲意奉承,以至於枉殺如此。按道理將士被擒投降,可以用金錢贖回就一定要百計贖回,為什麼要屠殺他們的妻子呢?真是不可理喻。」

洪承疇與祖大壽聽後大為感動,泣曰:「真仁主也。」 只因認準了一個好領導,在以後的日子裡,洪承疇遂死心塌地地為大清經略江南,立下了汗馬功勞。清代史家趙翼評價洪承疇說:「(洪)出經略江南諸省,逋寇以次削平,後再出經略楚、粵、滇、黔諸省,西南底定,皆其功也」。

金庸小說《碧血劍》第十三回《揮椎師博浪,毀炮挫哥舒》,袁承志隻身闖宮行刺皇太極,聽到了皇太極與范文程、寧完我的一段對話。

范文程道:「啟奏皇上,洪承疇已將南朝的實情甚麼都說了。他說崇禎剛愎自用,舉措失當,信用奸佞,殺害忠良,四方流寇大起。我大清大軍正可乘機進關,解民倒懸。」皇太極搖頭道:「崇禎的性子,他說得一點兒也不錯。但我兵進關卻還不是時候。總須讓明兵再跟流寇打下去,雙方精疲力盡,兩敗俱傷,大清便可收那漁翁之利,一舉而得天下。你們漢人叫做卞莊刺虎之計,是不是?」三臣齊道:「是,是,皇上聖明。」袁承志暗暗心驚:「這韃子皇帝當真厲害,崇禎和他相比可是天差地遠了。我非殺他不可,此人不除,我大漢江山不穩。就算闖王得了天下,只怕……只怕……」隱隱覺得闖王的才具與此人相較,似乎也頗有不及,只不知心中何以會生出這樣的念頭來。

......

他呆了一陣,卻聽得皇太極在和范文程等商議,日後取得明朝天下之後如何治理,此時如何先為之備,倒似大明的江山已是他掌中之物一般。袁承志心下憤怒,輕輕又揭開了兩張琉璃瓦,看準了殿中落腳之處,卻聽得皇太極道:「南朝所以流寇四起,說來說去,也只一個道理,就是老百姓沒飯吃。咱們得了南朝江山,第一件大事,就是要讓天下百姓人人有飯吃……」袁承志心下一凜:「這話對極!」

......

袁承志聽了這些話,只覺句句入耳動心,渾忘了此來是要刺死此人,內心隱隱似盼多聽一會,但聽他四人商議如何整飭軍紀、清兵入關之後,決計不可殘殺百姓,務須嚴禁劫掠。只見兩名侍衛走上前來,換去御座前桌上的巨燭,燭光一明一暗之際,袁承志心想:「再不動手,更待何時?」

梅軒看到此,不由想到,袁承志殺死一個好皇帝,去為一個害死自己父親的壞皇帝報仇,值得嗎?老百姓能答應嗎?當然,這個好皇帝的良好形象也是史官給他營造包裝出來的。還是《國際歌》唱得好,世上沒有神仙皇帝,只要是皇帝就沒有一個好鳥兒。

您可以長按識別或者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梅軒畫舫》,感謝一路同行。

關注《梅軒畫舫》,點按「查看歷史消息」,可以看到往期作品。

您也可以在今日頭條搜索和關注《梅軒畫舫》。

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傳播好聲音,凝聚正能量,創造美好生活。

合作媒體:章丘廣播電視台《無線章丘》,《章丘晚報》,《章丘故事》,《梅軒畫舫》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皇家秘籍《滿文老檔》揭秘皇太極玩諜戰騙過崇禎皇帝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