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保留回憶情感物品,但又想過更極簡的生活,那怎麼辦?IKEA 告訴你答案
「人們想要把更多東西收藏保留起來,但又想過更極簡的生活」。IKEA 年度報告項目負責人、韓國籍的 Lydia Choi-Johansson 說的這句話,道出了許多人內心的聲音。
1 月 15 日下午,IKEA 在上海發布《2017 年家居生活報告》,今年 IKEA 把家當做「一個永遠不會定型、時刻都在變化的概念」而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這份報告首次使用多種調研方法,花了 6 個多月時間,調查 22 個國家、拜訪全球 7 個國家、54 個家庭,了解他們的家居生活。
年度報告項目負責人 Lydia 詢問了在場的媒體記者,是不是有同樣的心態進而得到一個共同的觀點,那就是「大家都希望更極簡的生活,但這其實並不容易」,看來想要電視上或是展覽廳上面的「極簡風格」,卻是很多人在忙碌生活下所達不到的夢想。
以上這段描述,讓我不禁想到通常大家會有這種心情,想要布置自己全新家裡的時候,都會心花怒放地看了很多大師的設計圖,內心想著有美美的物品排放整齊,空間大又寬敞,但是回到現實社會,卻通常不盡人願,總是擺放雜亂無章的用品,總是在忙碌與困惑中庸庸碌碌的度過,總到了有一天突然發現堆滿自己很久沒用過的東西,甚至布滿灰塵,但適當你在逛遍商場時,又免不了衝動消費。「美好的想像(幻想),與現實的實際情況」,肯定有很大的衝突。
什麼是極簡?
極簡是一個工具,幫助你遠離物品過剩,讓你可以集中關注重要的事物,實現幸福、滿足和自由。——極簡主義者 Joshua Fields Millburn Ryan Nicodemus
我們對物品充滿深刻的感情,因為每一件物品都能夠觸動我們的回憶,希望和夢想,這些遠比實用功能更有意義。因此,我們很難丟棄這些物品,即使他們的存在令我們倍感壓力,充滿了焦慮。
物品背後的故事已成為家中的主題旋律。該份年度報告也引述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物質文化和數字人類學家 Nick Gadsby 的想法,他非常一針見血地說,「人們會虛構故事,以解釋他們為何選擇或保留某些物品,物品帶給人們的興奮和討論大都源自這些虛構的故事」。
另外,該份報告也有其它有趣的數據呈現,據統計,40% 的人曾經在未經過同住人員同意的情況下扔過他們的物品;12% 的人表示他們會因為被迫扔掉某些物品而生氣;還有 6% 的人曾因不想扔掉某件物品而傷心哭泣。
在報告中也特彆強調,全球各地的人們都體會過與家相關的沮喪感覺和挑戰。新的挑戰總是不斷出現,無論是從鄉村搬到城鎮,還是生養第一個孩子。
那究竟什麼樣才是「更好的家」呢?IKEA 這份年度報告最後表示,「實質上是永遠不會真正完成的」。這樣的結論,可能讓你有些失望。但沒關係,回到最前頭,我們所說到的,「家是一個永遠的故事」,不斷改善,不斷改變的地方。
IKEA《2017 年家居生活報告》4 大見解
1. 家需要有私人空間和共享空間,但人們很難明確劃分什麼是「你的」和「我的」。是能讓我們感受到身心合一併全身心彼此相伴的地方。
2. 家在不斷變化,是一個我們可以開放探討個人空間與事物的地方。但力求完美並不能幫助人們創造他們真正想要的家。
3. 家居生活要建立在身心回家的基礎之上,但家庭內外生活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因此難以實現這一點。
4. 我們在家中擁有很多物品,但我們對這些物品的感受很複雜。擁抱科技產品,但不要讓它們妨礙我們的關係。
也許,讓我們先拋開家居上所強調的硬體極簡化,重新感受家的愉悅與溫暖,才是真的體驗生活。
//
- 還有這些你可以看看 -
//
編輯、記者、運營、市場、行政崗位開放
※Kim Jones 即將卸任 LV 男裝藝術總監,就是他促成了 Supreme x LV 現象級聯名
TAG:理想生活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