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進入中國20年 宜家IKEA原來只做了一件事兒

進入中國20年 宜家IKEA原來只做了一件事兒

「我們堅信

創造美好生活

要從創造更美好的家居生活開始……

很幸運

在過去的一些時間裡

我們見證了許多老朋友20歲的瞬間與永恆

成長與蛻變

90年代末尾

那些渴望與美好生活相守作伴的家居企業嶄露頭角

20年後

堅守前行的品牌已經長大成人

為見證彼此過往,也願一同前往未來

「北青·家居2字班」順勢而生

隨時間流轉迎來的自我修鍊

讓今天的「家」變得與眾不同

因歲月沉澱成就的不凡底蘊

令每一個「自己」都閃閃發光

今天

進入到「北青·家居2字班」視野的是

IKEA宜家中國

20年前,你在哪裡?

宜家剛進中國的時候,好多人家裡還是水泥地,商品房還是個很新鮮的詞。那時候的家總以「乾淨」、「整潔」為基本準則,好用又耐用的傢伙常常最討人喜愛;那時候的家居店最喜歡掛著「環保」的標籤,「無毒無害」總是能令人心安;同時也是那時候,身邊的朋友要是誰說「去馬甸橋逛了趟宜家」,總會透著一股「時髦」和「神氣」勁兒。

那時候,「設計」——這個在今天被刷爆朋友圈及每一個「圈」的關鍵詞,或許還未能真正被認識和理解,但對於居家空間和生活日常的美好嚮往,已經在我們身邊悄然而生。

「為大眾提供買得起的好設計。」

當很多品牌與設計師仍將此作為理想時,宜家已經在中國這樣踐行了20年。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個1943年創建於瑞典的家居品牌,在踏入中國的第20年,收穫了自己的大批擁躉:他們每逢周末便會和最愛的人一起去逛逛宜家,他們時常關注著宜家又推出了什麼樣的新品,與哪些設計師合作發布了爆款,他們在宜家偶爾受到質疑時有話想說,他們樂於與朋友分享每一次在宜家的不同體驗,他們也會將一隻冰淇淋一根烤腸作為愛宜家的理由……

他們熱愛自己的家,也熱愛充盈美好設計的生活。這恰恰與宜家一直以來所給予的,不謀而合。當然,伴隨粉絲們越來越開闊的視野與越來越豐富的需求,宜家中國也在20年中持續更新著自己的模樣,源源不斷的靈感與創意不言自明。早已從馬甸橋搬去四元橋的商場,展間布局不斷變臉;南城的人們最近幾年在西紅門越逛越嗨;西邊的小夥伴去宜家五棵松訂貨中心提個貨輕鬆又方便……顯然,那些「大眾買得起的好設計」,不僅在價格方面,更在地理位置、產品品類、體驗感、設計感、功能性等方方面面離大眾越來越近。

就在宜家進入中國20年之時,還未等到它的粉絲們送上祝福,宜家家居先帶來了送給大家的禮物——2017《家居生活報告》。在《報告》的扉頁里,呈現著真摯言語:

承諾背後,是這樣的鑽研與探索:宜家家居通過社交媒體了解輿情,搜索網路查閱文獻,通過實地走訪和虛擬交流,拜訪了7個國家的54個家庭,自駕完成36次家庭走訪,連續三個月與650名網友進行線上交流,並且針對打造更美好的家居生活這一主題進行了5000餘次交談,在22個國家開展定量調查,參與人數達21419:

這樣的探索,最終匯成宜家家居2017年《家居生活報告》。《報告》發布生活中常見的五對矛盾:

保留有意義的物品與精簡壓力

對個人空間和物品的需求與極力爭取個人空間

家的體驗從心開始與不經意間讓我們分心的外部世界

科技發展的無限可能性與它對家庭和諧產生的負面影響

不斷改進的家與渴望「一氣呵成」

針對於此,宜家提供了豐富的理解與建議,信息量極大,北青·家居這就以自己的方式和解讀,與你一同分享:

(向上滑動啟閱)

除了「斷舍離」 還請學會「物歸其位」

明知道已經不再喜歡的衣服,扔掉仍然覺得可惜;保留了多年的小學課本,躲在角落裡年年落灰;壞掉的手錶、不再保溫的暖壺,那些已經失去了使用價值的舊物,還在家裡占著一方空間……

「49%的家庭矛盾源於人們對『雜亂無章』的不同理解。」在《報告》中,能夠看到這樣的數字。而「不舍」、「收納記憶」等因素,恰恰成為每個人選擇保留不同物品的重要原因。

情感的羈絆和不斷變小的空間,意味著生活需要不斷調整儲物方案。狹小的空間通常都不具備合適的儲物空間,而獨立的儲物設施又會讓空間變得更加局促。因為存在這些限制,人們不斷創新儲物方式,例如:把衣服裝在透明袋裡,或把椅子釘在牆上,用於懸掛無處可放的衣服。這些小技巧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儲存和整理物品。

「存儲不僅能讓我們緬懷過去,還能幫助我們開始新的生活。」當然,這樣的前提是,可以把家收拾得井然有序。心理學家Roy Langmaid表示,紀念品可以記錄人生中的各類經歷或重大事件。應該客觀地看待這些物品和它們的意義,並詢問自己,「這件事或這段經歷對我此刻的人生來說重要嗎?」如果不重要,就可以輕鬆將記憶和物品一起丟棄。

一味地拋舍和一味地保留,都可能帶來糟糕的情緒,在解除物品過多帶來的壓力之前,仍需了解自己對物品的複雜情感。

尊重彼此 嘗試給「不喜歡的東西」留個空間

「我放在書柜上的車模總是被她扔到抽屜里。」「我放在陽台上的多肉植物常常不知去向。」「他總是隨便扔掉我的東西。」……那些瑣碎的抱怨與吐槽,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更像是一種生活的常態,堆砌成彼此之間矛盾的根源。

「17%的家庭矛盾源自侵犯他人空間。58%的人表示,他們樂意家中劃分出屬於自己的私人空間。」《報告》中指出,「40%的人表示他們與自己討厭的物品生活在一起,但又不能扔,因為都是別人的。但大約有40%的人在未經同住人員同意的情況下,扔過他們的物品。」這一點,在與人同住中顯得最為明顯。一旦人們覺得物品破壞了空間的美感,就很難接受與它們共處一室。事實上,為了避免爭吵,維持和平共處,美化設計它們的周圍,或讓它們擁有可以分享的價值,恰恰是實現同一屋檐下和諧共處的最佳方法。

事實上,無論你有沒有注意到,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有「主人」。如果大家對此達成共識,家中的氛圍就更加愉快,矛盾也會更少。人們對談論個人需求的意願程度不同,提出的解決方法也不盡相同。但不得不說,如果想要消除因個人需求未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沮喪失望,最佳方式就是積極討論,並且儘可能地界定各自所有的空間或物品。

世界再大 工作再忙 也要常回家看看

看遍世界各地美景,嘗遍全球角落美食,體驗每一個地方的民俗風情……當「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願望,「家」慢慢成為「被忽略」的避風港。另外,「有時候我需要把額外的或未完成的工作帶回家,這讓我無法享受家中的休閑時光。因此,即使我身在家中,也感受不到家的感覺。」對於不少人來說,「家」的身份也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在調查中不難發現,大多數人表示當他們想起自己目前的家的時候,都會感覺到平和(69%)、愉悅(66%)和自豪(58%)。但是,隨著生活越來越忙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外在的世界常常會通過科技的形式,前所未有地滲透到我們的家中。一切美好且有價值的東西往往都難以維持,並且「心在家中」的感覺,會受到強大的外界力量衝擊。

針對於此,《報告》給出了幾點建議。設計自己的家,彰顯你的個性:設計要能夠反映出居住者的個性,比如通過傢具、顏色、照明、材料和反映出個人的愛好和記憶的物品。這樣會讓人更加放鬆,且擁有身心回歸的感受;讓有意義的事物包圍自己:通過選擇對當下生活有影響的事物或創造有助於當下生活的空間來實現這一點;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接近大自然:並非每個人的家中都有花園,但是陽台上的清新空氣,或者打理家中植物時的心境,都可以讓心回到當下,與家實現連接。

親密互動 別因為「科技」忽略身邊的家人

孩子在房間里自顧自玩著電腦、原本無話不談的他頭也不抬對著手機劃個不停、家裡一切「智能」的東西驕縱著自己的懶惰……

當本該有的忙碌與溝通,都被貼上了「智能」的標籤,連接或是斷開,成為生活需要尋找的平衡點。《報告》指出,33%的人在家中使用科技產品時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另外,約有17%的人對於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感到內疚。超過27%的人表示,由於使用科技產品,他們減少了和伴侶在一起的時間。隨著科技的更迭換代日益進步,問題也隨之而來,在家裡,科技產品如何讓我們更親近?

事實上,科技產品的確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幫助,接管了許多日常工作,讓人們從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把節省下的時間用在更有趣的事上;同時也提高了人們遠程監控家中情況的能力,讓家更加安全。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人們的生活應該被「科技」打斷。

與其自己抱著電子設備玩個不停,不妨重新將「科技」好好利用起來,試試新的玩樂機會。與家人一起享受無線音樂、看一場投影電影、玩一次家庭遊戲,烹飪時在廚房用設備播放音樂,在客廳用卡拉OK應用程序一起唱歌跳舞,利用連接技術開始交流對話,而非任由電子設備填塞人們的生活,在晚飯前讓「Siri」或「Alexa」講個笑話,也許效果也不錯呢!

保持鮮活 記得更新「家」的日常

說好的新的一年要把家重新裝修一番,又因為複雜的環節望而止步;總是想要為家增添一些新鮮元素,又因為精力有限而忘記改變,「我家有一點讓我很失望,那就是老舊的裝修——牆紙開裂了,而且失去了原本的顏色。我真的想換掉,但那可能會耗費很多時間,勞動強度也很大。我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許多人害怕改變他們的家。情況很複雜,21%的人害怕開始,因為擔心不能善始善終, 19%的人則因為擔心會後悔自己的選擇,所以覺得乾脆什麼也不做最好。」在《報告》中,26%的人想馬上改變他們的家,但就是沒有精力。一旦折騰起來就沒有空餘地方放置東西、創意的想法還沒有足夠的財力可以支撐實現、無法保證長久租住下去的房子阻礙著改變,種種限制,成為人們不願意改變「家」的原因。

其實,家的改變並非一定要大動干戈。一個角落換個色彩也許就能春意盎然,一個地方換掉一件傢具也許就能很不一樣,甚至,扔掉一些不再喜歡的東西都可能令家耳目一新。心理學家Roy Langmaid表示,「我們的身份具有不斷變化的特徵——我們的家也應該是這樣。」如果能夠用開放的態度面對一直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家,我們就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變化。

那些讓家居生活變得更美好的人明白,一些經濟實惠的小改變,就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你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缺錢也可以是一種解脫而非限制。許多人會發現,自己被困在了對我們人生上一個階段有用、但卻可能阻礙我們人生下一個階段的空間里。所以,應該記得讓家保持鮮活。

(原文刊載於《北京青年報·廣廈時代》2018年1月4日 B3版)

還沒看過癮?當然,這還不是《報告》的全部面貌。

20年前,宜家中國首家店面落腳上海,20年後,2018年1月15日,在上海「宜家中國20年 我們愛家居」的活動現場,你還將會聽到更多有關生活與設計的細膩分享,以及宜家一路走來的動人故事。

或許有人會問,提起「宜家」幾乎無人不識,它的粉絲到底有多少?下面的一些數字,想必足以做出說明:

2017財年,宜家集團零售銷售總額達到341億歐元,比去年增長3.5%。宜家集團銷售額位列前五的零售市場依次為:德國、美國、法國、英國和中國。購物中心業務的租賃總收入達到10億歐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8%。憑藉上升的客流和租戶銷售,宜家中國薈聚購物中心增速最快。宜家集團凈收入達到24.73億歐元,總收入達到363億歐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

2017財年,宜家集團在中國共開設三家新商場(南通、哈爾濱和濟南),商場總數達到24家商場和2家提貨和訂貨中心。宜家商場銷售額達到143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3.8%。宜家集團在中國共運營三家薈聚購物中心(無錫、北京、武漢),租戶銷售總額(包含宜家家居)達到8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

宜家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esper Brodin 表示:「宜家將繼續保持穩健的財務狀況,將收入用於投資,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在日益變化的零售環境下,繼續努力為顧客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希望與大眾分享家居靈感,幫助他們改善他們的家居生活。共同努力,實現我們的價值觀和願景,為大眾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

作為宜家中國的老朋友,我們知道,看似簡單質樸的話語從來不是「說說而已」,僅僅是我們記錄過的,就有很多難忘:

因為被需要

所以一直努力變得更好

因為被賦予了」設計「

日常變得不再「尋常」

當好友們為20年的相知歡聚一堂的時候

北青·家居已經啟程奔赴遙遠的歐洲

上海總部的宜家中國20年團聚我們遺憾錯過

不過幸好過往的20年我們都在彼此的視線里

接下來的好時光

依然悠長

文/仵文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跑西顛 的精彩文章:

那邊馬克龍中國之行收官 這邊法蘭西生活美景浮現

TAG:東跑西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