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溥儀最為親近的西方人,尊崇佛教和孔子,講一口流利的中國話

他是溥儀最為親近的西方人,尊崇佛教和孔子,講一口流利的中國話

末代皇帝溥儀曾言:「(帝師)陳寶琛是我唯一的靈魂,但庄士敦的到來,我又多了一個靈魂。」

溥儀口中的庄士敦,是一位生活在紫禁城,和溥儀朝夕相處的西方人,也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一位洋人帝師。

他1874年出生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原名雷納爾德?.約翰?弗萊明。1894年愛丁堡大學後,進入牛津大學取得碩士學位。1898年,考入英國殖民部,被派往香港工作,後調崗到威海衛。

在威海衛,庄士敦結識了李鴻章的兒子李經邁,被推薦入紫禁城,當溥儀的英文和自然科學老師,人生由此翻開新的篇章。

這一年是1919年,庄士敦45歲,溥儀14歲。

庄士敦對這位末落帝國的末落君主,充滿了同情和憐憫。尚處於未諳世事的年紀,卻在政治的驚濤駭浪中掙扎,這讓他的性格頗為自閉,神情也顯得孤獨。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同情的背後,庄士敦生出一份忠誠,發自內心的忠誠。

庄士敦教給溥儀英文,和一些自然科學知識。課餘講述宮外的事情,包括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的生活狀況。後來,延伸到西方的見聞、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內容,課程十分豐富。

在老師的影響下,近視的溥儀戴上了眼鏡,剪掉了長辮子,愛上西洋服飾、打網球和高爾夫球。

此外,庄士敦推崇君主立憲制,期盼溥儀日後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合格君主,灌輸了許多君主立憲的思想。

他是溥儀瞭望世界的窗口,也是溥儀最親近的西方人,這種感情,甚至超過溥儀的父親載灃。

當時,大清帝國已經覆滅,但溥儀仍按規例封賜庄士敦二品頂帶,後加升為一品頂帶。賞給庄士敦書畫、玉器、瓷器,這還不夠,在西山門頭溝,庄士敦還獲得了一座別墅。

在華期間,庄士敦深受中國文化的浸染。他涉獵經史子集,喜歡古典詩詞與飲茶之道。佛家釋典和孔子儒學,讓庄士敦佩服得五體投地,感到比基督教的聖經不知高深多少,從而拋棄了天主教。

庄士敦學會了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話,溥儀曾經回憶說,他的中國話口音,比陳寶琛的福建話和朱益藩的江西話還好懂。

作為中國通,庄士敦還修建了一座廟宇,起名「五柳先生祠」,供奉陶潛、李白、杜甫、莎士比亞等數十名中外文化巨擎,每日燒香供茶。

1924年,溥儀被國民政府趕出紫禁城後,庄士敦離開北京,重回威海衛出任行政長官。1930年,卸任回到英國。第二年,他重返中國,專程到天津探望溥儀。1935年,庄士敦在長春最後一次見到溥儀。

庄士敦在中國工作和生活了三十四年,後來出版了回憶錄《紫禁城的黃昏》,追溯大清帝國走向黃昏的時刻,以及他和溥儀相處的點滴,在國際社會上引起巨大的轟動。

而在這本回憶錄的扉頁,庄士敦的題字是:謹以此書獻給溥儀皇帝陛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如沙 的精彩文章:

這位開國上將,年逾八十才入黨,毛主席一句話促他奮鬥32年

TAG:歷史如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