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臘月到,年將近,說說滿洲人的年味兒

臘月到,年將近,說說滿洲人的年味兒

一說春節,很多人立馬想到三十兒晚上的餃子,初一去拜年,以及現在休的那幾天假。

其實,對於北京人來說,春節是一個超級大的概念,從一進入臘月開始一直持續到「二月二」龍抬頭,這兩個多月的時間都在「年」的概念里。

今天,正好是臘月初一,小編就跟您聊聊老北京旗人的「年」味兒!

臘月,「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作為一年最後一個月,迎接新的一年,所以滿洲人自古就很重視。

過去在北京過年,那是一進臘月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上了的。

要說這頭一樣兒,就是過"臘八」

老北京關於臘八,有這麼個兒歌:小孩子,你別饞,吃罷臘八飯,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飯,還有人給壓歲錢。

老北京人歷來對「臘八節」十分重視,因為它可是年味兒越來越濃的象徵!

正如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餅一樣,臘八節最應時當令的吃食絕對是「臘八粥」

我想不必我說,大家也都知道,臘八粥是很多種食材放在一起熬制出來的粥。

那麼,到底在北京熬臘八粥應該都放什麼食材呢?小編歲數小,很多東西沒趕上,不過小編給大家找到了馬三爺《開粥廠》的相聲文本,送您一份最全的米料清單,收好了,每人一份兒啊!

臘八粥:

一斤江米、一斤黃米、一斤大麥米、四兩菱角米、半斤綠豆、半斤紅豇豆、半斤小豆、一斤生栗子、二斤小棗、半斤核桃仁、四兩冰砂糖、二斤潮白糖、二兩玫瑰、二兩木樨、二兩青絲、二兩紅絲、二兩葡萄乾兒、二兩桂元肉。

除了熬粥,喝粥,在臘八這一天北京人還有一件事兒得做,那就是腌制「臘八蒜」。

這個小編可是有經驗的,因為每年家裡剝蒜的活兒都是我的。講究得是上好的「紫皮蒜」,剝的時候您還得注意,千萬別讓指甲傷了蒜肉,不然一腌就容易壞,弄不好一馬勺壞一鍋,一瓶子蒜都受影響。

剝好蒜,倒上米醋,擰嚴蓋兒防止與空氣接觸,放的位置還不能離爐子太近,不然容易「熟騰味兒」。得嘞,齊活!

記得小時候,臘八蒜腌上以後也就該寒假了。經常和一幫發小兒出去瘋玩,瘋鬧,但是每天回到家裡都不忘去看看蒜是不是又綠了一些。盼著它趕緊都綠了,其實更是盼著春節的來到!

忙過了臘八,春節的籌備工作就正式拉開了序幕。

您猜怎麼著?還有一個兒歌: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通過這個兒歌我們就可以看到當年老北京對於春節的重視程度。

當然了,居家過日子誰也不能一天一天准按這兒歌安排的日子這麼過,就跟「飛流直下三千尺」一樣,是種描寫而已,兒歌想突出的還是北京過年前的熱鬧和忙活勁兒!

臘月二十三,被叫做:「小年兒」,可見這個節日的地位是僅次於大年的。

過去老北京人家裡都供灶王爺,小年兒這一天正好是灶王爺返回天宮「彙報工作」的日子。咱們不宣傳迷信思想,不過正如當年灶王龕前寫的那副對聯一樣:「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老百姓對於來年的寄託是吉祥,是一帆風順。

除了祭「灶王爺」,在北京城過小年兒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兒那就是吃糖瓜兒了。話說這個糖瓜兒原本是賄賂「灶王爺」的另一種手段。

老北京人認為,祭灶王爺的時候供上糖瓜兒,灶王爺的嘴就被封住了,到了玉皇大帝那兒彙報的時候,壞話就不容易說了,說的都是好話了。

「糖瓜兒」最終讓灶王爺嘴封住沒有我們不知道,反正衚衕里的孩子們嘴倒是「封住」了。在北京過小年兒,孩子們最開心,因為有糖瓜兒!

在北京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那麼小年兒這天女同胞們有什麼事兒呢?

當然有,那就是貼窗花,貼對聯!

要過年了嘛,從一進門兒開始就都得裝扮起來,要的就是喜慶,要的就是紅火,要的就是吉利,要的就是家和萬事興!所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小年兒一過,春節的準備工作可以說是馬不停蹄的開始了。雖然不一定可丁可卯的按照上邊的兒歌行事,但是家家戶戶也都不閑著,全家老少齊動員,全部投入到為春節的準備工作中去!

老北京過年,頭一樣要準備的就是各種吃食,您別看現在超市東西那麼全,網上什麼都有,可就這北京人過年的吃食,那絕對還是自己家做的!尤其是那種京味兒獨具的吃食,還真買不到!

下邊我跟您說幾樣兒,看看是不是您家也會準備的?

米粉肉

小編獨一無二的最愛,別攔著我,我現在就想鑽到屏幕里去吃!

醬肘子

絕對硬菜,串親戚送天福號的自然體面,但要說過春節自家吃團圓飯,喝團圓酒,還是自己醬的有味道,有感覺。

醬牛肉

最好帶點筋兒,有嚼頭兒

燉鯉魚

連年有餘,鯉魚跳龍門

炸耦合

炸排叉

炸帶魚

醬豆腐肉

炸丸子

素雜拌

這可是小編的拿手菜哦!

花生瓜子,果脯蜜餞

當然,除了準備吃食,過去在北京過年有一樣必不可少的事情就是敬神禮佛

當年大多數北京人家都供有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兒這一天,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

當年北京城最有名的正明齋,蜜供做的那是絕對的棒啊!當然了,所謂:「心到神知,上供人吃」,最後這些美味還是要落到我們嘴裡。

到了大年三十兒這一天,包餃子,吃團圓飯,那絕對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老北京人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守歲其意有二,年歲大的是在辭舊之際有珍惜時光之意。年輕人守歲則有為父母延壽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守歲同時再搞些娛樂活動。年長的打麻將,婦女們打索胡斗紙牌。年輕的推「牌九」,小孩們則點燈籠、放鞭炮,玩「陞官圖」。

大年初一,您看吧,衚衕里見面第一句絕對都是「過年好」,「給您拜年了」,作揖打躬,街坊四鄰互相串門兒拜年。

這一年的祥和就這麼開始了!

接下來,走親訪友的人就多了起來,北京人串門兒尤其是去老人家裡,都好拿個餑餑匣子,還講究送茶葉,送酒。無論是茶葉筒兒還是酒瓶子,一定都是雙數,您要是拿著個單數的酒去拜年,露怯是小,讓人家挑了理可就不好了!

除了吃,當然也不能少了玩。在北京過年逛廟會絕對是個好去處,廠甸,東嶽廟,白雲觀等等,都是當年北京城裡有名的廟會。過去講究「走會」,各樣的舞獅子,舞龍,耍中幡的,跑旱船的,走高翹的,拉洋片的,加之各種美味的小吃,小玩意兒,絕對讓您不虛此行。至於您說現在廟會上那些幾十元一串的「大肉串」,小編就不做評價了!

您要是以為,老北京的廟會都一個模式,那可就錯了。當年北京廟會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內容。就拿小編比較熟悉的白雲觀廟會來說吧,摸石猴,打金前眼都是獨居特色的。

另外,您還得去對日子,講究正月初一東嶽廟,初二五顯財神廟,您要是想去白雲觀的元辰殿「順星」那得是正月初八!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

「正月十五鬧元宵,打春春餅炒雞蛋」

「二月二龍抬頭,這天應該接寶貝兒」

臘月從今天開始了,北京人的春節也奏響了序曲,其實關於北京人過春節的講究、規矩、忌諱、吃的玩的,還有很多。

清乾隆 乾隆雪景行樂圖軸(局部)

尋常百姓如此,深宮之中至高無上的皇帝呢?去宮裡和皇帝一起過個年吧!看一看皇帝過年吃啥穿啥,有些什麼我們以前不知道的娛樂活動。宮裡過大年,該是個怎樣熱鬧的場景呢?

宮中的皇帝與尋常百姓一樣,也要用穿衣、吃飯及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表達「過年」的歡娛心情,但是,每一項活動都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宮廷過年,奢華高調,異彩紛呈。

在農曆臘月三十日的尾巴,這「一年連雙歲」的時刻,皇帝要鄭重地穿上明黃色、通身以金線和綵線綉九條金龍和十二章紋樣的吉服——龍袍,不僅色彩斑斕、喜慶熱烈,更有寓意國家昌盛、「萬世昇平」及皇家子孫萬代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另外,吉服龍袍之外還要套袞服,頭戴吉服冠,胸前掛朝珠,腰系吉服帶,腳蹬皂靴。穿戴齊整,自然而然透露出一股皇家的華貴與威嚴來。俗話說「過新年穿新衣」、「人靠衣裝」,在這喜慶祥和的日子,一身吉服的皇帝算是給自己,也是給江山社稷未來的一年開了一個好頭。

清 黃緞彩綉金龍袷袍上的「十二章紋」

清宮新年的第一餐,和尋常百姓家庭一樣,也要吃餃子,皇帝對此極為重視,不僅要吃餃子,還講究餃子的餡心及吃餃子時的儀式。清代早期宮廷除夕夜講究吃素餡餃子,除夕晚上辭舊迎新瞻拜禮儀之後,皇帝就要到乾清宮東側的昭仁殿東小屋吃煮餃子。

到了清代晚期,光緒皇帝吃餃子改在養心殿,餃子餡也由素餡變成各種肉餡。慈禧太后更是獨出心裁,除夕夜邀各王府福晉、格格們到宮中一齊動手包餃子,正月初一一大早再坐在一起吃餃子,講究個熱鬧。

宮裡過節自然少不了熱熱鬧鬧的家宴。除夕、元旦家宴是皇帝與后妃女眷、親王、皇子等分別舉行的團圓宴,要嚴格遵守禮儀程序進行,上多少道菜品、所用餐具的質地顏色規格、筵宴開始之後的奏樂和行禮、與宴人員座次排列等等,都有著明確的規定,不得僭越。另外,菜品雖多,卻也不能放開大快朵頤,這樣有失體統。總之,雖為家宴,並不似尋常百姓之家的過年宴席上可以一飽口腹之慾,形式、禮儀更重於食慾。

宮中除夕夜也有守歲的習俗,這時候皇帝就要來點兒「夜宵」了。各宮要擺吉祥盤、消夜果盒,精美的漆木盒子層層疊疊,裡面俱是乾鮮果品,擺出吉祥圖案,既可觀賞又可解饞。

清乾隆 淡黃地粉彩軋道花卉紋攢盤

百姓人家過年,放鞭炮、逛廟會、看節目,宮裡的皇帝也有自己獨特的娛樂活動。當然,有些活動是儀式性質的,為來年討個吉利;有些則文雅、平淡一些,要的是吉慶祥和的氛圍。

除夕夜過,便是子時,新的一年開始,在這新月、新日、新時,皇帝會身穿冠服,到養心殿東暖閣明窗前就坐,親手點燃玉燭長調,把屠蘇酒倒入金甌永固杯,手握萬年青筆,書寫新年的第一筆——「天下太平」、「風調雨順」等吉祥語,這就是「明窗開筆」儀式。然後飲屠蘇酒,以除瘟疫,強身健體。

VR節目中的養心殿東暖閣

清 金甌永固杯

清 萬年青管毛筆

正月初二至初十,擇一吉日,皇帝要和能詩作賦的王公大臣舉行飲茶作詩的活動。茶宴時,皇帝坐重華宮正殿,王公坐西配殿,大臣坐東配殿。

宴前,皇帝當場出題,按規定作詩聯句。茶宴上飲「三清茶」,食用清宮特製的滿洲餑餑,一時間妙語連珠,文雅祥和。茶宴之後,皇帝會對諸臣進行頒賞。

在那個沒有電視、網路的時代,宮中的帝後們新年期間必不可少的一項娛樂消遣,就是看大戲,演出的劇目必然是熱鬧、吉祥的。皇帝的耳畔縈繞絲竹管樂、弋調崑腔,自是一樂。忙碌了一年,皇帝也要放縱一下,聽一聽「靡靡之音」,享受一番「平民的樂趣」。清代還真有幾位皇帝能夠自己唱戲解悶,比如乾隆皇帝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時候會在坤寧宮祭灶時唱上一曲《訪賢》;道光皇帝曾為太后演出「斑衣戲彩」;同治皇帝與妃子同演過《打灶王》,還能演《黃鶴樓》;光緒皇帝則能親自打鼓;當然,最愛看戲、懂戲的還是慈禧太后。在如此熱衷看戲的皇帝們的影響下,戲曲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最終在徽班進京之後,京劇取代崑腔、弋腔,逐漸發展為國粹,算是皇帝帶給老百姓最大的福音了吧。

清 綠色緞串玻璃珠龍蝶花紋帶杏紅絨球夫子盔

清 湖綠色緞盤金綉鷺鷥蓮紋釘廣片英雄衣

過年貼春聯、貼門神是一項重要的民俗,百姓如此,皇家亦然。大家都去過故宮,內中有多少宮殿、多少門扉,可見宮中所需春聯數量得有多大。

清 楷書福字軸(局部)

宮中春聯的撰寫,主要是由善於書法的翰林們來完成的。這些有資格撰擬宮中春聯的翰林,都是飽學之士、善書之人,有些還是著名的書法家。但因主題先行,加之有諸多忌諱,給宮中撰擬春聯並不適合翰林們大施拳腳,展現全部的本事。

宮中春聯、門神由工部與內務府共同製作,耗資巨大,還要五年一大修。不同於民間,清宮春聯都是用墨筆寫在白絹上,再製作好邊框,懸掛於宮殿朱紅的柱子上。這樣可以加強色彩對比,協調美觀,使得春聯能看得更清楚。宮中的春聯數量眾多,內容也異常豐富,大多是歌頌盛世昇平與當朝皇帝的功德,或是取過年吉祥、國泰民安之意。

清 武門神

臘月里,宮裡開始張貼門神春聯,準備過年一應事物。大年三十守歲,皇帝和後宮嬪妃、皇子皇孫們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家宴,等著晚上那一碗代表「新舊之年交於子時」的餃子。大年初一,皇帝明窗開筆,書寫下「福」字,王公大臣們集體給皇帝拜年。爆竹聲中,戲台上開始上演寓意吉祥的承應戲……你會發現,皇帝也是人,過年也無外那一套。無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是平頭百姓,都希望過一個熱熱鬧鬧的新年,其喜悅的心情、祈福的心愿都是一樣的。

滿族文化網綜合老北京城、微故宮等及網路有關資料,並加入部分原創文字而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滿洲人的傳統節日:除夕(3)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