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我認為中醫是「前科學」?

為什麼我認為中醫是「前科學」?

我前面的公眾號文章「非科學的各種類型」一文中,將中醫歸入「經驗知識或『前科學』」一類的非科學類型,這讓一些很熱愛中醫的讀者不太理解。這個問題也是社會上爭論比較熱烈的一個問題,但始終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我之所以作這個判斷,是有嚴格科學依據的。

首先,比較在意一個學科或知識是不是科學說明了一點:大家都認同科學是一個最好的認識體系或方法。否則的話,如果是一個負面或低層次的東西大家都會唯恐避之不及,怎麼會都把它往自己頭上戴呢?但是,說自己是科學不能僅僅是把科學當成一個榮譽、一個漂亮的大帽子戴在自己頭上,而是要從科學中得到真正的助益。如果說中醫是科學,但是又不接受科學的任何方法幫助、支持和評判,那就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了。

第二,我研究過中醫,雖然遠遠談不上精通,也高度認可中醫可以獲得有效的療效,甚至在某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我本人也經常在生病時吃中藥,或採用其他中醫療法。但我們要強調的一點是:作為醫學,「有沒有療效」與「是否科學」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絕對的、直接對應的關係。

第三,指出中醫並不完全是科學絲毫不要認為這就是對中醫有任何形象的降低。近代科學僅有400多年歷史,而中醫是遠在近代科學形成之前很早就發展起來的。由於類似中醫這種經驗型的知識難以給出確切的判定標準,因此對它的起源研究也就很難給出確切的時間點。如果以中國現在發現的最早記載有藥物的文獻書籍《詩經》來算,它出現於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比古希臘文明出現的時間還要早。如以無名氏所作《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和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等專業的中醫文獻書籍來算,也有2000年左右的歷史。如果去考證古埃及的醫學文獻《愛德文·斯密斯捲軸》都可以追述到4000年以上的歷史。古巴比倫和古印度也都可以發現3000年以上歷史的古代醫學文獻。印度醫經《阿育吠陀》(Ayurveda)有3500年以上的歷史。中醫與這些文明古國的醫學都有類似之處,都是經驗型知識的醫學。在杭州跨湖橋遺址中,發現了內部有顯然不是用於食用的成捆植物根莖的陶釜,並有火燒痕迹,有專家推測這是跨湖橋人煎煮草藥的罐子。但跨湖橋博物館展品說明上提示該推測並未最終確認,這是科學認真的態度。跨湖橋遺址中還發現了茶籽,這表明跨湖橋人已經開始享用飲料。今天南方很多地方也有喝涼茶(把一些植物煎煮後當飲料)的習慣。如果確認,這就是具有8000年歷史的醫藥活動證據。這些如此古老的醫藥知識不能完全滿足近代科學的標準是很自然的事情。

第四,有網友在給我的回復中提到,現代科學並不能完全解釋中醫的原理,如果要堅持將中醫科學化,或許需要某種超越於現代醫學科學的某種「複雜性科學」體系。這種看法我是高度認可的。這也是我們一定要堅持用真正科學的標準來要求一切認識問題的價值所在。一切科學不能是自成體系,而必須通過還原形成整體。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是科學的認識體系真正有助於醫學這門學科,而且通過這個過程反過來有助於科學本身的進步。要強調的是,這種可以很好地將中醫有效融合進科學的「複雜性科學」,也必須是建立在現有科學體系基礎上的升級和改進,而不是簡單地將原始中醫理論直接套進來形成兩張皮式的融合。

第五,科學的方法最重要的體現並非一下就能發現真理,而是體現在它可以自我發現原有的認識錯誤。不久前發生的韓春雨事件,是一個科學體系自身可以修正、甚至是很及時地修正自己錯誤的極好案例。簡單點來說,採用嚴格的科學方法並不能絕對保證一定不會出現錯誤,也不能保證絕對不會有騙子,但它可以有效地自我修正。中醫的確可以有很好的療效,但也不否認它存在認識的錯誤,乃至於有很多人用它來製造騙局,它自我修正和自我改進的能力遠遠不如科學方法。這一點也是必須客觀看到的。科學的醫學體系也存在很多問題,但看看近代醫學科學產生之後它的進步幅度就知道,在這一點上來自古老經驗認識體系的中醫遠遠無法與之相比。中醫在今天還有存在的價值,表明科學的醫學還有力所不及的領域。如果在毫無意義的爭議聲中等科學的醫學體系不斷完善,而後不斷擠佔中醫的領域,那中醫就只是在等待自己殘存的價值不斷被耗盡,最終被別人發展的科學醫學慢慢地全部替代。這難道是中醫支持者們所希望看到的結果嗎?

如果理解了以上我所說,就該明白,我客觀地指出中醫是「前科學」,並且在我的書《實驗、測量與科學》中提出了中醫科學化的路徑,目的正是希望這個中國古老的醫學知識能夠在中國人自己手上融入現代科學的力量,從而發揮光大,而不是最終死在今天的中國人手上。那些簡單地歌頌中醫就是科學的人,事實上就是在將中醫最終送進墳墓的推手。

作者簡介

汪濤

獨立學者

人類第三次科學革命倡導者,純科學理論體系創始人

雲鋁股份(000807)獨立董事

浙江宇視科技 顧問

上海析易船舶 聯合創始人

中央民族大學中俄能源研究院 客座教授

中關村長風聯盟 國際化導師

中國農投會、中關村京港澳青年創新中心等創業導師

曾為中興通訊(000063)國際市場管理體系的奠基人

著 作:

《通播網宣言》

《生態社會人口論》

《超越戰爭論——戰爭與和平的數學原理》

《實驗、測量與科學》

《即將來臨的糧食世界大戰》(即將出版)

《純電動拯救世界》(即將重新出版)

《科學經濟學——看見看不見的手》(即將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純科學 的精彩文章:

TAG:純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