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無問西東》被拍成了感動中國,可我依然甘願感動

《無問西東》被拍成了感動中國,可我依然甘願感動

1、被《感動中國》感動,也很正常

已經有很多人說過,《無問西東》的技術上有硬傷。

比如時不時蹦出的不食人間煙火的台詞,讓影片有割裂感。黃曉明飾演的陳鵬,可貴就可貴在他樸素真誠,人憨傻卻明白最基本的是非觀,但當他揪著「精緻利己主義者」李想的衣領聲嘶力竭地大喊:「你只想要求她對你真實,你給她對你真實的力量了嗎!」

觀眾不免擦擦冷汗:好了,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了,下一幕下一幕。

再比如剪輯和劇本的邏輯似乎滿足不了導演的野心。很多人都說當代的部分可惜了張震那張嫩如初戀的臉,生硬的情節和心理轉變配上五年前的七匹狼式男裝,讓這段救助四胞胎的故事離央視公益廣告只差了最後一個字幕的距離。

這些技術上的稚嫩和失控,讓不滿意電影完成度的人完全有理由給這個本就是命題作文的電影安個新名字:

《百年清華,感動中國》

因為這種用力有些過猛的儀式感,讓這四個主人公像是活在好一幅偉大的利他主義者群像里。

導演咔嚓一筆畫出了一條人性與道德的高線,供人觀瞻仰望;情感飽滿地為他們唱出了讚歌,有時候聽起來卻像影片中貧窮兒童猛地切換的美聲歌唱法,那麼聖潔,又那麼遙遠。

儘管如此,很多人還是被這些故事閃閃發光的精神內核感動了。

因為你可以說它畫線的手法太糙,卻不能否認那條線確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這種力量,不完全在於利他主義者的偉大,而是一種經過思索與掙扎後,終於說服自己坦然去過不划算的人生的,「傻氣」。

陳楚生飾演的吳嶺瀾,身處實業救國的年代,他起初的實科同門可能會用科學和實業在史海中翻起波瀾,但他在緊張與困惑之後終於坦然面對自己一生都將要思索生命、探究意義的宿命,甘做一個溫潤如玉的教書匠。

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出身名門,智勇雙全,他有千萬種退路可以活過那8年,有千萬種選擇可以寬慰自己處於驚懼中的母親,最終卻還是沒有在亂世中得到雙全法,以身殉國卻負了家。

黃曉明飾演的陳鵬本身人設里就帶著點天真憨厚的傻氣,可是當他在王敏佳受到萬眾唾棄的時候,在他已經見識到群眾的唾沫和棍棒威力有多強的時候,這份傻到泥土裡的愛卻讓他變成了那個年代最危險也最高貴的人。

張震(張果果)片段的平庸,則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說是當下之平庸的一個縮影——清華高材生已未必人人都能翻雲覆雨,即便是做個小領導,也可能因為更高位之人的明爭暗鬥而為人魚肉。

可是在環境的波雲詭譎中,在過來人屢屢告訴你「你別吃這個虧」之後,又有多少人能心平氣和地「行你所行,無問西東」呢?

因此我始終覺得,拿「利他還是利己」、「益處」、「值不值得」這樣的字眼去衡量這樣四段人生,還是顯得有些功利。他們為自己做出人生選擇時,內心的篤定和充實已經超越了「利他」還是「利己」之間的權衡。

很多時候,人在做決定時不難說服看客和關心你的人,卻最難說服自己。

所謂的遵從內心、追求真實,不是想到哪兒做到哪兒的任性,而是邁出那一步之後,是否能無怨無悔,是否能得到內心的平靜,是否能坦然地走向無論什麼結局,而不在遭遇挫折後悔不當初、怨天尤人?

就像沈光耀母親流著淚說的那番話,她怕兒子只是一時熱血衝動,到時候連後悔都來不及:「我怕你連這一生該怎麼過都沒想好,就連命都沒了。」

而《無問西東》里的四個年輕人,正是因為有「想」這個過程,所以最終呈現出的從容和坦然,堅定和勇敢,才格外動人——

他們在選擇、勸誡、憂思和猶豫後,終於撥開所有雜音,聽從內心真正的呼喊,而不是僅僅把內心變成外界的回聲,假裝自己對自己誠實。

所以,當看到有人用青春和生命畫出的那條關乎人性、品格與情操的高線,看到理想化的人生模板,儘管它那麼不完美,我們還是願意發自肺腑地鼓鼓掌。

2、屬於中國人的黃金時代情結

在四個故事中,王力宏棄文從戎、以身殉國的部分毫無疑問是收穫眼淚最多的。

書生捨身救國的故事和西南聯大的知識分子背景疊加在一起,就像一陽指一般戳中了中國人的死穴:

精神烏托邦和傳統價值觀在亂世中碰撞出的力量,永不枯竭。

西南聯大,這個名字如雷貫耳,雖然僅在抗戰期間存在了8年,卻是對民國風骨懷有念想之人永遠的烏托邦,甚至被譽為中國近代教育唯一的巔峰。

它集合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最睿智的一批學者,也為日後成長為名流大家的學生在亂世中提供了一方安靜的書桌,對於近代教育和中華文明的存續有重大的意義。

1938年8月,西南聯大多位教授在昆明合影,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岳霖、吳有訓

人群總是有黃金年代情結,並致力於還原出當時那令人神往的氛圍。比如陳凱歌為盛世唐粉拍出了《妖貓傳》,伍迪·艾倫為全世界的文藝青年還原了20世紀20年代屬於文人騷客的巴黎……

而現在,我們終於有幸在一部院線片中,窺探到一點20世紀屬於中國人的黃金時代究竟是什麼樣子,能直觀地感受到當我們崇拜民國知識分子時我們在說些什麼。

這種時候,不得不讚歎畫面的力量。太多的人在讀歷史教科書時,一眼掃過幾行沒有感情的文字,心中難以泛起一絲波瀾,但是當我們看到清華師生雪中演奏的寧靜祥和,

看到鮮活靈動的學子和天真爛漫的當地孩子一同穿梭在雲南的林間小路,

看到師生在風雨飄搖的茅草屋中靜坐聽雨,

看到他們在防空洞的土坑門前,頭頂戴著用來掩護自己的草帽還在認真聆聽教授講課時……

很少有人會不被這些細碎卻真摯的場景打動。

這當然只是西南聯大的驚鴻一瞥而已。很多人認同沈從文的觀點,稱西南聯大的輝煌和地位,本質上要歸結於其自由的學術風氣。

但這個概念對於今天不以學術為生的人來說,太難以捉摸了。電影中直觀呈現的、真正能讓今天的年輕人崇敬又汗顏的西南聯大精神,無非是任泰山崩於眼前也能行你所行的從容、沉著和專註

無論是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是高強度快節奏的當代都市生活,人總會遭遇些兵荒馬亂的時刻。從前是字面意義,如今是心理層面。

而電影這種藝術形式,在當下這個浮躁如趕集的氛圍中,常常更多是扮演情緒宣洩的工具,而非給予慰藉的厚重源泉。

院線商業片專註於挑逗觀眾的神經,觸碰你敏感的自我感傷、對鏡自憐,滿足人們對感官刺激像無底洞一般的渴望,但很少能有一部電影花幾十分鐘安撫我們躁動的靈魂,說,平靜的力量也可以一點一滴築成偉大

這種偉大,也未必一定是由人盡皆知的名人大師才能投射出來。

所以我很喜歡片尾彩蛋的處理方式——一個個聞名遐邇的大師就像路人甲一樣,隱藏在沈光耀和同學們的西南聯大生活中,從容地做著那段歲月的背景板。

直到最後才為觀眾揭曉,看,其實他們在過自己的日子時也不過是心平氣和、但行好事。

這也是把戰爭年代拍出歲月靜好范兒的《無問西東》想要說的:只要守住心裡的一潭無畏和平靜,你是要為時代掀起驚濤駭浪,還是只做一朵平凡的浪花,其實都不重要。

3、值得被歌頌的不是時代

所以,電影中立起來的四個典範,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

有些觀眾過分放大了角色的偉光正,在電影中讀出了「精英主義」拯救普羅大眾的視角——看啊,沈光耀無視組織紀律也要給貧窮村落的孩子空投食物,高高在上的他簡直就是救世主的化身嘛。

配上空靈的宗教音樂《奇異恩典》,爾等還不跪謝精英灑下的福祉?

但就這樣把《無問西東》解讀成對個體的崇拜,未免有些狹隘。

影片固然是一篇命題作文,用四個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清華學子串聯起這座高等學府的百年育人史。但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這不是一部獻禮片,隱去了每個主人公的學校背景呢?

技術上可能會顯得更加不知所云,但細節上的動人之處卻並不會折損。

因為吳嶺瀾背後站著新文化運動後無數願意堅守文化傳承、追問國家前途的學者群體;

沈光耀背後站著那個年代無數棄文從軍,以身報國的年輕人,他們從入伍的第一天,就抱定了「誓死報國不生還」的信條;

圖源:

以國軍抗戰期間飛行員為主題的紀錄片《衝天》

陳鵬背後站著建國初期無數為核事業奉獻了青春與健康的科學人才,知名的不知名的,功名顯赫的和默默無聞做螺絲釘的,都數不盡;

圖:微博網友講述家人類似的為核事業奉獻一生的經歷

如果認為逝去的某個時代值得懷念與歌頌,那也是因為時代中站立著這些肆意燃燒的勇敢者,而不是只有某一個人鶴立雞群。

所謂的黃金時代之所以鍍上金色的濾鏡,也不是因為它本身有多美好——它可能貧窮,可能戰亂,可能背負著駭人的愚昧和狂熱,真正讓它閃光的,永遠是時代里的追隨真理和本心的勇敢者和反叛者。

電影要說的恰恰不是時代和芸芸眾生要等他們來拯救,反而是,無論你處於亂世還是盛世,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這樣的力量。

當太多人人云亦云地給自己找借口說,我不行,我就這樣吧,別人都這樣我不這樣能怎麼辦呢……

被這些聲音包圍的時候,其實我們都從未真正嚴肅地審視過自己的上限——自救的上限,堅守自我的上限,追隨善意的上限。

所以《無問西東》最大的價值正在於此:作為大眾流行文化的產物能給大眾一次集體審視上限的機會。

這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變成站在尖尖上的道德標兵,至少,我們對那條曾經真實存在過的、社會也決不能缺少的高線,多一些敬畏和嚮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奇葩食物搭配,今年「減肥」就靠它了!

TAG:Vista看天下 |